教科書插圖設計精美的作品

  教科書插圖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或有畫龍點睛之功,或起錦上添花之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教科書插圖理解解詞語及文字理解。

  









  教科書插圖配合理解詞語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很抽象,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豐富,理解起來非常吃力。

  因此,教學中需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手段,觀察插圖不失為一種直觀、簡便的教學手段。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14課《東方之珠》一課中。學生對“鱗次櫛比”等詞語難以理解,老師光靠嘴巴來說,又難以說清楚。

  課文插圖中正好畫有好多高樓大廈,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排列著,而且很整齊。此時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理解詞語的鮮活資料。於是讓那學生觀察插圖,結果學生髮現:這些高樓大廈排列很有次序,看起來雖然很密,但也很整齊。

  於是我順勢告訴學生:像這樣形容房屋,像魚鱗和梳子齒有次序地排列著,排得很整齊,就叫做“鱗次櫛比”,如此解詞,方法巧妙效果好,同時也向學生傳授了借圖解詞的方法。

  教科書插圖加深文字理解

  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和教材編寫者之間的對話,課文的插圖也是在無聲訴說和傾吐作者和編者的情感。

  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13課《第一次抱母親》書中有兩幅畫面:第一幅是一個年親美麗的母親肩上挑著一個擔子,背上揹著妹妹,手上拉著哥哥,瘦弱的身軀被沉重的擔子壓得略顯彎曲;第二幅圖是病床上瘦弱的母親已然頭髮花白,臉上滿是皺紋,面容慈祥而安靜,作者抱著她,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緊握著母親瘦削的手。

  通過這兩幅圖的對比,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母親是用她的青春和汗水獨自辛苦培養著幾個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她已是風燭殘年。看到這一幕,任何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對母親的敬意,只有那輕輕的動作體現著孩子的孝心。兩幅圖片,一幅是偉大的母愛,一幅是感恩的孝心。

  編者用心地將母愛和孝心串聯在一起,圖文對照讀起來,更令人為之動容,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課文的意境和情感在這裡得到了昇華。抽象乾癟的語言文字通過豐滿鮮活的課文插圖,在學生的頭腦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