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插圖設計簡單的圖片

  教科書插圖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利用現有的插圖資源,強化圖表法教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教科書插圖輔助學生朗讀及發揮意境想象。

  









  教科書插圖輔助學生朗讀

  《課標》提出:“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應到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在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插圖往往畫出了最能打動人的一瞬間。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課《第八次》中的布魯斯王子七戰七敗後看到蜘蛛結網的情景深受啟發,此時觀察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王子臉上的表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表情?再

  看看王子的動作,並且像王子那樣握緊左拳,想想此時的布魯斯王子又會想些什麼呢?從而充分體會王子從幾乎失去信心到充滿信心的心理變化過程。此時再引導學生朗讀,學生的讀書聲裡自然會體現著必勝的信心。

  教科書插圖發揮意境想象

  插圖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和表達思想感情,可以說插圖是文字的補充,特別是美感教育佔重要內容的課文插圖。

  教學中,在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準確的語言把意境表達出來,這也是對文字內容的再次豐富。通過觀察插圖,學生的想象力被啟用,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一個個文字在畫面的映襯下變得有聲有色,理解起來自然是豐富多彩的。

  蘇教版的語文課本中,關於古詩的課文,一般來說都配有插圖。如《池上》這首詩,插圖中畫著一個頭戴荷葉,身穿肚兜,赤腳站在一隻小木艇上,手持一竿竹篙用力撐船的情景,小艇兩側是紅荷花和綠荷葉,小艇後面還有一道沒有合攏浮萍的水痕呢!讓學生看著插圖,看著畫面,看著小娃的稚氣臉龐,流露的童真童趣。如果把看圖和說話巧妙結合在一起,那真是一箭雙鵰。

  所謂能力,是人作為個體的一種本領,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必要條件和心理特徵的總和。學生要獲得知識,必須經歷自己精神***心理活動***上重新生產的過程***動腦分析處理資訊***,也就是重新“加工”,這種“加工”是由外部向心理內部的轉化過程,教育心理學稱之為“內化”。內化是學生自己主體的內化,但又不以學生的意志為轉移,因此教師必須指導他,有效地引導他向有利於教學的方向發展。

  教材中的這些插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結構、生活積累和認知水平,符合由表及裡、從具體到抽象,從常規到創造的思維規律。因此利用插圖,教師大膽放開手腳,為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討,則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辨證思維能力、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語文綜合能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