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插圖圖片簡單的素材

  教科書插圖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適當地利用插圖,讓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憑藉教科書插圖突出重點及綜合能力。

  









  憑藉教科書插圖突出重點

  課文中的插圖多貼近生活,富有情趣,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教學中應該發揮插圖的作用,深刻領會課文內容。例如《銀杏樹》一文中的插圖。理解作者愛銀杏樹,愛家鄉的感情是這節課的難點。這時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就顯而易見了——春天生機勃勃,夏天像綠絨大傘,秋天果實累累,冬天寒風中依然挺立。這樣插圖就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難點迎刃而解。

  在教學g、k、h三個聲母時,螢幕上先出示藍藍的天空下,一隻白鴿嘴含柳枝快樂地飛翔。清清的河水中,幾隻小蝌蚪在水草叢中做遊戲。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喝水。利用資訊科技將文中的插圖變靜為動,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快的氣氛,本課的重點在這裡輕易地被突破了,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進入了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這樣一來,這些枯燥無味的字母的音、形就變得具體形象起來。

  運用教科書插圖培養綜合能力

  運用課文插圖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是作文的一種重要練習。例如教學《祖國多麼廣大》這一課,我出示課文插圖,大家仔細認真地觀察畫面,感受著大自然的優美景色。

  我讓學生分著說一說畫面的內容,喜歡哪一幅就說哪一幅,發言的學生多起來之後,讓學生看圖學句,理解課文,並能聯絡課文和自己平時所見所聞,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如何感覺到祖國的廣大,最後讓學生動筆寫出來。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插圖還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質疑能力和豐富的情感,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內容,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如講《狐狸和烏鴉》時,文中的那幅插圖,相當富有思考性,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主動質疑,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課文中的插圖是用來幫助學習文章的,一定要科學、合理地加以利用,做到既能充分又恰當地發揮插圖的作用,又能充分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