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收藏曆史

  雖然高古玉的價值很高,但是古玉的收藏不像明清瓷器和近現代書畫一樣圈子那麼大。可以說,高古玉的收藏還是比較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即便喜愛瑩潤凝膩的羊脂白玉的人,也會認同高古玉是現代人認識中國玉文化的源頭。毫無疑問,賞識高古玉乃收藏者認知玉文化的不二法門。收藏和投資高古玉、揣摩古人的琢磨技藝、品味其中古意神韻、品讀歷史文化典故是令人愜意的。

  殷志強哀嘆現在很多人不注重學習、不瞭解歷史文化,而只關心是不是和田地區所產的玉,或者是否為像乾隆工一樣細緻和繁複。他認為當前在衡量美的標準上出了問題。“要側重對歷史文化的瞭解,從它的歷史文化的價值上去考量,看它在歷史文明中的地位有多高。如果不能從高古玉中探測很多資訊,美就無從談起。”他談到曾經到比利時一個玉器收藏家的見聞:“他對當代的玉、明清的玉不屑一顧,是真正愛好中國高古玉的西方人。他覺得這是最好把玩的東西,跟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很大關聯。高古的東西見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程序,還反映禮制社會的實質和同時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他當真非常喜歡,並能看懂玉里面的資訊和價值,並進行深入發掘,在探索方面有所追求。而我們目前對這一塊的教育是缺失的,雖然大學有這方面的課程,但是浮躁的心態總是導致人們只關心價格多高,能不能賺到一百萬、兩百萬,徹底放棄了欣賞的樂趣。”

  正因為高古玉需要深厚的學識修養功底,所以投資高古玉是收藏者自身對美和藝術的一種追求。國內外收藏高古玉的人群既是小眾也很專業,並且以老一代的收藏家為主。殷志強說:“在紐約、比利時,或者是日本,有少量的古董商在經營高古玉,價格也很貴的。比如玉璧,不會太大,但是品相比較好的,肯定相當人民幣大概150萬左右。這些古玩商手裡的東西,一般不會出東西的,真正好的東西也不上拍。現在都是做產業,提供給愛好高古玉的固定客戶。這些固定客戶就是一些大的企業家、收藏愛好者,當然價格也不會低。”

  正是由於高古玉器的原始性,使它更能直接表達自身的本質,是遠古人心靈的一種反映,精神內涵更是高於一切,它的神韻和氣勢是後來者遠不能比擬的。像紐約亞洲藝術週上成交的玉璇璣,像一個長了牙的璧,外緣有三個朝同一方向飛翹的牙,間距幾乎相等,在其間還雕刻了扉稜一樣的小齒或者叫出戟。“璇璣”二字,源出《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西漢學者孔安國釋:“在,察也,璇,美玉也;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拍賣的這件玉器與青島博物館收藏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形制如出一轍,是古代大型祭祀儀式上的用品。

  另一件來自紐約拍賣場的漢代鳥形玉杖首,圓雕,軀體圓渾。迄今所知這類杖首多以玉鷹、玉鴿和玉鳩為主。本拍賣品更接近“玉鴿”形象,憨態可愛。從形制看,其下方應銜接在柺杖頂上。這種鳥形玉杖首在漢代據說是用來敬老,源自古時用鳩來饋贈七十歲以上老人家。也有傳說謂有幾隻斑鳩,曾救了險被項羽追殺的漢高祖劉邦,故後來以鳩杖首作紀念。早在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中就已出現杖首形制,當時可能帶有原始宗教的屬性,到了漢代裝飾性和實用性則更強一些。

  基於對高古玉的文化成分和精神內涵充滿期待,張巨集明曾於2004年與合作者出過一本書——《中國古玉價值評估》上下冊,由遠方出版社出版。在這本書裡面他列舉了國有博物館收藏的一千多件高古玉器標本並對其04-06年的價格走向進行了預判。現在十年過去了,張巨集明說:“遠遠超過我的預期。當時我估計有20萬、50萬、100萬、300萬,現在都超過了。說明高古玉在不通過任何外力助推情況下可以達到自身資產不斷增值。這也是經濟發展形勢良好所帶來的結果。”他認為現在所謂的高古玉曲高和寡情形是扭曲或不真實的情況。他舉例早年一件紅山文化玉龍,價格達到300多萬。然而其材質並不是標準的和田玉,而是岫巖玉做的,卻並沒有因為材質不佳而降低它的價值。張巨集明放言:“真正的中國古玉,像漢代的一件標準器古玉,不客氣地講,只要國家允許拿來,上千萬、以致上億都是沒問題的!”

  高古玉收藏的知識

  古玉圈越來越熱了,我覺得很正常。從收藏史來看,高古玉的收藏是從宋代開始。宋代人認為古玩就是夏、商、周、秦、漢這五個朝代的遺物。宋代人只玩青銅器、玉和碑刻。高古玉發展到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乾隆到了晚年尤其喜愛高古玉,到處蒐羅,也推動高古玉的民間收藏。

  從清晚期一直到民國,古玉的收藏一直是收藏的重點,後來這種收藏中斷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古玩收藏再次興盛。剛開始人們先收藏現代玉,之後玩明清玉,玩著玩著藏家又不滿足了又向高古玉發展。這是玉器收藏的一個必經過程。

  當然,高古玉收藏有門檻,一般來說高古玉片小,沁色多,玉質雜,鑑定起來很不容易。而且古玉的歷史比其他的藝術品門類都要久。藏家要熟悉起來,難度非常大。而且高古玉數量少,所以進入圈子的人就少。但是人的興趣是攔不住的,古玉收藏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喜歡高古玉的人越來越多,懂鑑定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一點值得注意,2007年到2008年美國放寬了對中國的簽證,很多有錢的中國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出入美國的拍賣場所購買中國古董,這也加速了高古玉的迴流。可以說,最近五年都是中國古玉迴流的重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