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收藏家王文浩的介紹

  青年高古玉收藏家王文浩剛剛出版的專著《中國古玉收藏與鑑賞》***4卷本***引起古玉收藏界的注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但凡看過王文浩在央視《藝術品投資——專家鑑定室》節目以及他出版的玉器專著的人都知道:這個祖籍湖北的年輕人四代收藏,在古玉研究領域中小有名氣。

  好奇和探索永遠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在起初的一兩年裡,王文浩總是不停購買玉器,不停研究加以對比,但無論從工藝、器形、玉料都和自家祖傳的大相徑庭,多年以後回過頭來看這些所謂的“真品玉器”卻是上世紀80年代後的仿古玉器。然而,這種假玉器,也使他逐漸對玉器的加工工藝、器形、材質有了一定的認識。

  因為古玉的珍罕,加上當今盛世收藏,人們對古玉的收藏、鑑賞等一系列商業活動也悄然興起,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真偽的辨別。當很多人在這個領域中牟取利益的時候,王文浩最大的願望卻是做一個真正的百姓鑑賞家。在古玉收藏和鑑別的道路上,他所走過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因為家傳古玉的一點淵源,加上摯愛古玉的這份情懷,他收藏了從新石器時代到夏商周至明清的古玉上千件,可以說每一件玉器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段艱辛。

  因為對中國古代玉器的熱愛和對玉器的傾心收藏研究,王文浩幾乎傾家蕩產。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賣掉一些玉器改善一下窘迫的生活,他說,對於金錢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他寧願把這些玉器留給後人,留給國家。

  高古玉收藏前景

  玉器市場的現狀即:古的不如舊的,舊的不如新的。他認為這種狀況短期內改變不了,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或有可能改觀。但現在沒有出路。很多人買高古玉很盲目,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跟不上,容易挫傷積極性。

  首當其衝,必須建立我們國家鑑定的體制。其次,張巨集明覺得今後高古玉除了現行文物部門的收藏外,也要從文物法的修改和博物館法的設立上有個傾向,即國家收藏單位的一些重複品,可以逐步地向社會公眾開放,讓國有博物館文物的處置走向社會渠道。同時民間的文物,尤其是好一點的高古玉,只要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屬於私有,國家在拍賣上就應該允許進入拍賣領域流通。第三就是迴流的問題。

  因為國外有大量的在民國甚至是建國以後由我們國家文物商店為出口創匯賣到外國去的高古玉,未來回流肯定可以作為一種不錯的手段。同樣是國家文物商店還儲備了相當數量的高古玉。因文物商店是自負盈虧的,所以這個渠道今後肯定能放開。所以今後只要政策能允許,在首先滿足國家博物館一些特別真精稀的藏品,大量的二級品、三級品或可讓一般的收藏者進入這個市場。

  相信隨著中國玉器市場的不斷髮展,藏家對玉器的認知尤其對高古玉的理解會會逐漸深入。我們會看到更多極富文化歷史價值的玉器精品被收藏愛好者追捧並掀起一輪又輪價格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