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茶道沏茶的順序

  飲茶起源於我國,茶是我國的精髓,那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點茶

  1、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

  2、而後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

  3、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

  4、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壺往茶盞點水。

  5、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麵。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隻手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為"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行的。

  二、點茶的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調膏,二要有節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而這種高明的點茶能手,被稱之為"三昧手"。北宋蘇軾《送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古代茶道的概念

  中國古代關於茶道的概念源於唐代釋皎然的“三飲便得 道”,其茶道的含義還是“飲茶而得道”的合成。與釋皎然一脈 相承的盧仝“七碗茶歌”,也表明茶道是品茶至“得道”時的心 理感受。而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載的常伯熊茶道是 具廣泛觀賞美與文化藝術性的飲茶活動。

  歷史發展至今,有學者認為:“何謂茶道?茶道是一門文化 藝能,是茶事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是修養與教化的手段。簡單 說來,就是茶中有道,以茶行道。”也有學者認為不宜給茶道下

  定義,否則谷易失去舍道的神祕感。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如果有人問他什麼是茶道,他將說“吃茶去!”。有的學者認為“所謂 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有的專家則稱“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

  茶道概念至今仍眾說紛紜。如果我們對古今中外的各種飲茶活動進行歸類和整理,特別是對茶 道文化進行系統的研究、探討,就能發現茶道的表現形式與內 容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型別的。茶道有修行類茶道、風雅類茶 道、茶藝類茶道、技進類茶道等區別。對任何單一型別的茶道 進行茶道釋義,其概念都是片面的,只有從中尋找出具規律性 的、共性的、典型的、本質的東西,才能比較完整地闡述茶道的 概念。筆者認為把茶道的概念闡述為“以飲茶活動為形式,通 過飲茶活動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滿足”,比較符合茶 道的精神思想。約定俗成的茶道活動都是“以飲茶活動為形式”,而不是種茶、製茶、對茶葉內在成分的研究等活動。“飲茶活 動”還包含了茶、茶器具、水的準備,飲茶場所的選擇與佈置, 沏茶與品飲等過程,是各類茶道活動具共性與規律性的事物。

  “通過飲茶活動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滿足”是各類茶 道的本質,茶道活動的目的側重於獲得精神需求的滿足,吃 茶、品茶、茶藝則側重於物質需求的滿足,這是茶道與喝茶、品 茶、茶藝三者最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