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學好太極拳

  很多太極拳的新手都很想學好太極拳,太極拳怎麼學才能學好?如何學習太極拳?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第一步、無極樁法

  《太極拳論》開篇即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所學習太極拳就要從無極開始,無極樁是在身體靜止的狀態中體會到“鬆空虛靈”。

  樁法以忘形去跡、得意存神為功進而感受中正安舒。無極樁自學拳開始,即不可用斷,終生也不宜停止。因為這是成就太極拳內功的基礎必須。

  無極樁功在太極樁功中最具有代表性,樁功也是最基本的練法,練好樁功有助於提高太極境界。

  第二步、基礎內功

  基本內功的練習也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對初學者而言,只有掌握好了基本內功,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極拳的其他技能。

  基礎內功包括清淨身心、平沙落雁、開天闢地、日月旋轉、顧盼生輝、龍虎交會六個動式。

  可使初學者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肢體協調、身心平衡,實際操作中通過腳下的虛實變轉,漸漸感受太極拳身擁勢擠的運動特性及內功練習原則。

  此法和無極樁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在運動中求心神意氣的平和安靜、離形脫跡,體會被動運動的自然規律。本功法能調理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極有益於身體健康。初學3-5年內不宜間斷。

  修煉太極拳一定要掌握氣沉丹田,在實戰中發揮丹田勁,將自己從被動轉化到主動,制止對方。

  第三步、擺放拳勢

  初學拳架的目標,分為兩步。

  第一步先把握形體姿勢的規範準確,包括身手角度方位擺放適中,腳下分清虛實,立身中正,可以先不顧及運動時是否順暢,也不必追求準確的放鬆。

  第二步再漸求運動順暢,並求得順暢後一定程度上的身心放鬆。

  第四步、明確法理

  姿勢擺放好,即當充實法理。依據正確法理運動,如立身中正時的“上下一條線”,必須是由“虛靈神頂”的正確行功達到的;腳下的虛實變轉必須是漸變的,因為只有漸變才易於把握減力、體會被動。

  手上不掛力自然鬆空、才是輕扶,而輕扶路線必須是具有高低點的弧線;頂意不失、腳下自然輕靈;神意在外、氣血必然順暢;神運氣使則肢體和順,周身鬆淨則心境空明。

  此一階段是經“由著熟而漸悟懂勁”、而漸至於身知體悟即懂勁時期,以求得心手相應為目的,也有兩步,一是思想明白、謂之心明;再在身上明白、謂之體悟。需要週期因人而異,大約需百日至三年。

  每天堅持練太極拳可以延年益壽

  最新研究發現,打太極拳不僅可增強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壓、糖尿病人練3至6個月後,甚至可減少用藥量,專家鼓勵中老年人,沒事不妨多練練太極拳。這是專家推薦給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運動。

  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老人經常練太極拳可以降壓降血糖。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蔘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專家還指出,由於心肺耐力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後,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它既可調和人體之陰陽,又能疏通人體之經絡,演練時輕鬆柔和、平穩舒展、前後貫穿、銜接自然、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圓轉自如、節節貫通、協調一致。因此,練後自覺全身輕鬆,精神愉悅。本人從事太極拳教學與研究多年,對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有一定的認識。現試著從多個方面闡述太極拳的健身原理,以飧讀者。並請廣大太極拳專家指正。

  一、解答問題

  1 、傳統理論解釋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太極拳與道教的清淨無為,佛教的四大皆空,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及氣功的吐納導引等異曲同工,是修身養性之道,故太極拳是一門哲學,一門道學,一門醫學,也是一門養生學。它遵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於自然”的法則,體現了大自然的陰陽、虛實、剛柔、動靜之無窮變化,它拳技雖小,拳道卻是博大精深。學者若能體察其理,躬行其道,必然能使人改善品性,身心雙修。

  2 、平衡理論解釋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練拳時要求意念體會“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虛領頂勁”意味著氣向上領,而“氣沉丹田”則意味著氣向下沉,這兩者明顯的體現著“平衡”,練習者如果做到了這兩點,則練習者的脊柱被拉長,在此基礎上進行旋轉、摺疊等運動,日久天長則脊柱四周的肌肉、韌帶、肌腱等組織的功能得到加強,自然可以預防頸椎病和腰椎病,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治療恢復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其健身的作用顯然是臨床醫學無法比擬的。另外,太極拳的每個動作,無不體現著“平衡”,它要求上下呼應,虛實分明,左右兼顧,全面發展。

  治療疾病時,則“虛”補、“旺”瀉,追求人體內在的“平衡”,人們通過練習太極拳,達到人體內在的“平衡”,則身體的健康水平必然提高,疾病必然得到防治。

  3 、解剖學、生理學知識解釋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3.1 、調節呼吸系統的功能

  因為練太極拳時,經過戶外冷空氣和日光的照射及嚴寒的磨練,身體的免疫機能增強,對外部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增強了新陳代謝的能力,體溫調節的功能隨之增強,因此感冒的發病率明顯降低。常練太極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機能,使肋間肌等呼吸肌纖維變粗,肌肉強壯有力,肺廓活動度好,肋軟骨骨化率低,肺活量變大,從而使肺更好地進行氣體交換。太極拳強調丹田內轉,實質是鍛鍊腹式呼吸與肺呼吸相結合。腹式呼吸的生理意義是:橫膈肌較大幅度的升降運動,對於胸腹腔的臟器,如肺、心、脾、肝、腎及胃、小腸、大腸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這些腑臟迴圈旺盛,生機活躍。另外,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壓升降,大大有利於血液的迴圈,這樣就使軀體和內臟獲得更充足的血液營養。

  3.2 、調節迴圈系統的功能

  因此它可以鬆弛緊張的神經,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內分泌失調與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衡得到調整,降低交感神經張力,並使痙攣的小血管得以鬆弛,這樣既加強了血液迴圈,又降低了外周阻力,從而使血壓自然下降。太極拳的運動量不大,肌肉進行有氧代謝,不存在氧債問題,也就不會加重心肌缺氧。久練太極拳,可以使心肌纖維強壯、有力,心跳次數減少,增大了心臟每博輸出量,增加了心肌儲備力。一個人全身的毛細血管平時只有 20% 左右開放,而久練太極拳,能促使毛細血管開放,並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練太極拳還能通過骨骼肌的收縮、舒張使靜脈血流加速,並通過膈肌的活動對腹壓的改變,使血液儘快經下腔流盡心臟,同時可以減少肝、胃、腸的淤血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