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語文學習方法精髓

  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項創新性活動,然而目前學生的學習以"聽課、閱讀、記筆記、做練習"為主要形式,以應對各種考試為主要目的,這種學習方式遠不能達到現代資訊社會對合格人才的要求.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

  《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了要“學”“思”結合的警鐘。“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

  其實, 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 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通常情況下,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讀,就是反覆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 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一定要訂閱《語文報》,這份報紙讓人受益匪淺。拿到報紙,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閱讀,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 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資訊儲存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 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 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字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階階段,“好記性不如頭”不無道理。

  但是想要學好語文則必須養成的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學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曰記的習慣。

  六、規範地書寫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