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怎樣形成的

  發生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那麼,?

  當地球、月亮、太陽在一條直線時,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月亮的光,就形成了月食。因為地球、月亮和太陽都是在不停的運動,地球擋住的太陽光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月亮的陰影也是一點一點的逐步變化,所以月食就有幾種形態

  月全食:當地球完全擋住太陽光時,造成了月亮上一點光也沒有,也就形成了月全食。這時,我們用肉眼就無法看清月亮,一段時間後,地球離開太陽,月亮就會一點一點的重新出現的我們的視野裡,這個時間一般需要幾個小時之久

  半影月食:因為地球的影子是分為“半影”和“本影”。當月亮進入“半影”時就會給我們呈現半影月食這一奇觀。不同的是,發生半影月食時,還能看見月亮,只是亮度比平時要暗些,像是有人給他披上了一層薄紗

  月偏食:當月亮只有一部分進入地球陰影時就會產生月偏食,月偏食發生時,月亮將呈現一半白色,一半古銅色的奇特景象。

  月食過程介紹

  月全蝕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肉眼覺察不到。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1. 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2. 初虧***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標誌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 食既***僅月全食***: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4.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原因: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發生折射,使光線向內側偏折,但每種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樣***色散***,紅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陰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於大氣層的灰塵及雲的含量與位置不同,光線偏折程度會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時的月球是暗紅、紅銅、或橙色的。同樣的道理,由於大氣層的折射,朝陽與夕陽不是白色的,而根據高度因為大氣折射程度不同,呈現橙色或紅色。***

  5.生光***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6. 復圓***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7.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來表示。食分等於食甚時,月球視直徑在食甚時進入本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食甚時如月球恰和本影內切,食分等於1。食甚時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於1的數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於或等於1。偏食的食分都小於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徑進入半影的部分與月球視直徑之比來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於0.7時,肉眼才可以覺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