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怎麼形成的

  月食自古有之,月食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傳說,也有不同意義的象徵。那麼你對月食知道多少?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執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

  古代用天狗食月解釋了月食的現象,月食來臨之時給古人帶來了恐慌而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人把月食形成當做風景看。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對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 “望”***即農曆十五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1442325134

  月食形成示意圖

  從上面的月食形成的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半影和本影,這兩個陰影區決定月食的程度。地球在揹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執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 。月全食 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而我們最關注的是月全食了,下面是一個月全食形成示意圖,能讓您更清晰地瞭解到月全食形成的過程: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誌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相關閱讀:

  九星連珠

  九星連珠***九星聯珠***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天象。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它們的軌道大小不同,執行的速度和週期也不一樣,通常它們散佈在太陽系的不同區域中。但經過一定的時期,九顆行星會同時執行到太陽的一側,匯聚在一個角度不大的扇形區域中,人們把這一現象稱為“聯珠”。一般來說,行星的數目越多,會聚在一起或排成一線的機會也越少。

  按這個“定義”,就算把行星的運動在畫面上表示出來,就得一直關注行星的運動並找到“行星連珠”的這個時刻,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說對於“行星連珠”在視覺上因人而異。

  科學家們根據下列四個前提來確定“行星連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為在黃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黃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陽與地球連線***l***的附近,視為“行星連珠”,不考慮不包括太陽的“行星連珠”;第三,把地球與其他行星的連線與太陽與地球的連線構成的夾角***θ***,作為“行星連珠”的量化“指標”。這個夾角取小於90度的銳角;第四,求出同一時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構成的最大夾角,把θ角的最大值變為最小值的時刻視為“行星連珠”。這裡,考慮的行星數目從6個到9個,並研究所有太陽系行星的組合。地球必須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