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市場的論文

  發展金融理財市場,在微觀上,看有利於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在巨集觀上看,可以實現我國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加強金融理財市場的管理,促進其有效發展對促進我國經濟和諧發展意義重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我國金融市場震盪原因的分析》

  摘要:近日以來,我國股市發生了十分嚴重的劇烈波動。在這一場令人震驚的股市震盪之中,投資者們、特別是普通的中小投資者經歷了一場從未經歷過的令人膽戰心驚地股市波動,對於極少數的指望通過股市的高槓杆效力而一夜暴富的投機者而言,更是切身實地地有了一次豪賭的體驗。儘管,在股市危機發生後,國家積極採取相關政策進行“救市”,及時止損使得牛市格局再次出現,但是針對在本次股市震盪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我們不能因一時之間股市再度飄紅就自我放鬆,沒有危機意識。股指期貨做空者樂於利用普通投資者的恐慌與無知以及已有的市場泡沫竭力進行做空活動,從而謀取暴利。為了避免類似股市震盪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積極採取相關強有力的措施,進行股票市場的完善工作與優化工作,保護股票投資者的利益。本文將從本次股市震盪為研究背景,對本次股市震盪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剖析,同時,對本次股市震盪的深層意義進行歸納。

  關鍵詞:股市;金融;政策調整;資料

  一、我國金融市場震盪事件簡介

  今年我國股市的劇烈震盪發生在六月和七月,在這短短兩個月之內,滬深股指發生了將近百分之三十的暴跌,而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下跌情況更加慘烈,其下跌幅度達到了將近百分之四十之多。本次股市震盪事件導致我國股市中將近20億的股市市值人間蒸發,大部分中小投資者的損失慘重,不僅如此,許多專家學者從更深層次上提出,這不僅僅是一場股市震盪,更可能會成為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的經濟危機的前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本次股市震盪事件進行深層剖析,對於後期相關政策方針的決策以及投資者未來的投資行為都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銀行業的信用貸款自2012年開始一直呈現出一個穩定增長的樂觀態勢,但是非銀行業的信用貸款的增長態勢卻不容樂觀,自2012年開始,非銀行業的信用貸款的與之前相比已經出現了60%的下滑。那麼設想一下,假如銀行類信用貸款數量也出現快速下降的趨勢,我國的經濟所面臨的局面必定十分慘烈。

  假設我國沒有對目前的股市震盪採取相應的巨集觀調控政策,從而導致局面失控,股市暴跌的負面影響將會從A股開始蔓延開來,這種局面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就會使我國目前現存的信貸量急速收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房地產仍有大量的投資在等待恢復,如果信貸體系一旦崩潰,不僅房地產行業將會迎來漫長的寒冰期,甚至是銀行系統也會因此遭受嚴重的考驗。2008年發生的雷曼倒閉事件距今已有7年之久,但期所反映出的信貸數量急劇下滑將會導致重度消費的相應減少這一理論放在今天也仍然適用,近期,國內需求行業消費股的股價下跌就是對這一理論的現實映照。

  針對上述情況,採取去槓桿化措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風險,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經濟學的相關原理,目前,對於我國而言,刺激外部消費已經成為短期內可以採取的最為重要且安全的去槓桿化措施,這種從刺激消費作為起點的措施還具有穩定安撫投資者的積極作用。金融風險不僅在其體系內部的傳播速度十分驚人,其也會導致實體經濟的不安定現象的出現。從長遠角度來看,假設我國採取相關的改革措施保證未來經濟的穩定性,股市即使大跌,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放慢,但對整個大的國內經濟環境而言,發生因股市崩盤而導致的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十分小。

  二、震盪產生的主要原因

  筆者將今年6月下旬以來產生的股市震盪事件的原因,歸為以下幾點:

  ***一***股市上漲過快導致的虛高

  我國股市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常規速度。以上證綜指為例,到今年的六月份的中旬,與去年同時期相比,上證綜指漲幅遠遠超過了100%,達到了152%,而中小板與今年年初相比漲幅也達到了138%,創業板的漲幅更加誇張,與去年同期相比,達到了165%之多。股市大漲的原因筆者認為可以歸為以下兩點:首先,國家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股票市場,由政府主導的“國家牛市”態度為股市的發展提供了寬鬆、利好的大環境,其次,散戶資金進場速度增加也是該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漲幅過大,股市利好狀態的出現,導致股值過高,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面對過高股值,開始擔心風險回撥,從而選擇獲利了結。

  ***二***證監會的政策調整

  證監會出於對槓桿增速太快以及市場泡沫化等現象的出現,自本年度第二季度起就開始採取禁止證券公司進行為場外配資提供資料、參與其傘形信託產品以及為其提供IT資料等便利的收緊措施,同時要求各部門加強對場外配資的監管力度,加強風險警示的釋出等等。除此之外,證監會在本年度第一季度共審批通過69家IPO,在第二季度IPO的審批通過數量則放了一倍還多,達到了130多家,大量的新股上市促使了大批資金參與到新股的申購活動中。

  ***三***消除槓桿後的影響

  不同於以往的股市上漲,本輪的股市上漲中存在著大量的槓桿。場內融資融券餘額截止到本月月初與上月同時期相比已有所回落,但是與今年年初相比仍處於較高水平。至於場外的配資的整體槓桿水平則相對更高一些,這主要是由於場外的不透明以及缺乏有效監管等原因所導致的。最初,僅僅由於估值過高以及證監會所採取的收緊政策等所引起的股票拋售在槓桿強平的推動下,徹底演變為一場股票拋售的狂潮。

  三、監管層急需維穩的原因

  ***一***資本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

  我國的資本市場乃至金融市場中銀行佔據的最重要的地位,金融市場的大規模震盪對銀行業造成的影響應當較小。儘管銀行進入股市的錢一直通過各種金融產品和OTC渠道,但市場預計銀行直接暴露在股市只有約兩萬億人民幣,甚至不及銀行總資產的零頭。但一些金融市場參與者想將金融市場的穩定和金融監管體系甚至銀行業的穩定相關聯,再加上資本不透明的場外交易,這其中更與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震盪存在著一層一層的聯絡,因此,監管層不但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也要從維護未來市場穩定的角度出發,高效率的“出手”穩定金融市場以避免更大風險的出現。

  ***二***對普通民眾的影響。

  近幾個月來,大量的個人投資者進入市場,根據中國證券報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開通的滬深股市賬戶已接近九千萬,僅六月份的一個周就有超過三千萬的活躍使用者。因此決策者可能會擔心過多的熱錢在金融市場明顯過熱的情況下依然流入資本市場,一旦發生大規模虧損,很容易導致普通民眾的消費困難。因此,監管層希望在維穩金融市場的同時,防止人民在金融市場大跌後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三***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

  股市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的融資實體,特別是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下。波動的股市將阻礙金融市場發揮高級別的企業債的融資功能。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波動也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經濟的信心和改革的未來前景。其中監管層在七月初期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新股發行暫停也可能對股市的長遠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四、對實體經濟和企業發展的影響

  筆者認為,對於實體經濟發展而言,股市的動盪對其產生的影響是比較小的。首先,雖然股票在上半年中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比例提高了六個百分點,但其份額相較佔比高達一半的銀行存款而言,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普通民眾的選擇投資性金融資產。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吸引民眾資金的重頭房地產投資,因此金融市場波動對實體經濟影響不大。在一段區間後,金融市場市火熱後,民眾的消費增長也並不快,因此所謂的”相應地拖累消費的股市大跌”也可能極為有限,所以消費和金融市場波動缺乏實證支援的關係。其次,對股市的大幅波動雖然也許會直接影響整個金融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但相對於國家大局而言影響極小。去年,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7.4%,其中由金融行業直接帶動的有0.7%,同樣在今年上半年中,金融業更貢獻了其中的1.3%。有人說一旦金融業遭受大創,我國國民經濟必然產生劇烈波動,然後,國家監管層可以抵消這種負面影響,通過增加投資在基礎設施方面、採取金融支援等手段,近期監管層頻頻出手穩定股市後,我國上半年維持7%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速即可說明這一問題,但是,同樣股市動盪也會帶來短期經濟下行的風險。

  金融市場的波動會對國內投融資行業的影響,並不足以引起恐慌。因為股市在實體經濟融資的比例份額仍然較低,同時監管層開始努力推進鼓勵政策。2014年股市吸引資金的規模僅佔當年民間融資的2.6個百分點,從一月至五月的漲幅只有4.2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是銀行為主要體系架構,股市劇烈波動對投融資總額來說影響較小。然而,另一方面,對於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其本身很難獲得來自銀行或債券市場的投資,各中小板塊和新三板、各地的股權交易中心都受到熱捧,股市波動對於這些公司遭受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進入股市的流動性資金大幅降低,機構大量逃離股市引發連鎖反應,相對增加了對其他風險相對較低的金融產品的熱度。

  綜上所述,在目前這個階段,筆者更相信金融市場的非正常波動不會引起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眾多證券公司及投融資機構會受到較高的影響。但是一方面其佔金融市場比例較小,對整體大局影響不大。另一方面證金公司的救市也會為其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銀行的對外理財產品通常屬於風險較低的債權投資較多,因此銀行位於股市中的資金流較小,此外,銀行的市場資金總體上屬於優先順序,並通過嚴格的風險控制保護。因此,作為金融行業主體的銀行業受到波動較小。因此,我國距離金融危機尚遠,同時短期的金融震動對實體經濟和大多數企業而言風險並不大。

  五、金融市場震盪給我們的思考

  根據西方國家股市的執行過程中的經驗,股市波動是一直存在的。關鍵在於,當屬於自由市場支配的股市的發生狀況時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對普通的散戶投資者造成過多影響。目前,金融市場的震盪的問題,上一財政衝擊的情況下,監管機構的迴應很正確,尤其是存款準備金率也宣佈降息,可以說明監管機構對這次金融市場的震盪已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預判到了其過熱後大跌對民眾心理影響的嚴重性。從那時起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的進行,也正應對金融市場的狀況。然而相對國外而言,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即平準基金的建立,因為在我國存在賣空機制和高槓杆時,沒有平準基金及時對衝以保持市場穩定。可惜在在推進改革證券市場的管理的同時,監管層沒有認識到惡意做空的惡性,高估了自己的救市能力和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從而引發了這場由股市波動而帶來的金融震盪。顯然,這是錯誤修復的一個需要。如何建立對衝基金的穩定基金,儘快從根本杜絕惡意做空市場這一行為的發生變得更加重要。因此,我國的《證券法》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前的《證券法》基本上是根據常態的市場交易狀態制定的,但這部法律也應規定‘非常態’下,政府幹預的條件、標準、手段、主體、資金來源等,平準基金也就有了法律依據。

  除此之外,在我國的IPO方面也存在需要改進之處,目前國內IPO的行政審批程式過多,過快過量的發行新股、吸收資金並不能很好的反應市場需求和公司現況。更可能是風險出現的訊號。因此單純加快IPO的速度將對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實踐證明,金融市場產生的震盪與近幾年IPO速度過快,數量過多券商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儘管在兩年前我國因暫停IPO而產生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幾百家公司在證監會的排隊序列之中,但是,不能因此而盲目加快IPO程序。這次的金融震盪正說明穩定股市是需要多方共同進行的,而不止是以某種方式。

  總之,今年6月份的金融震盪“震驚”不少普通投資者,同樣更加驚醒的是我國監管機構,如何儘快填補這些金融市場缺陷,使股市邁入健康崛起,有序監管的行列才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趙海寧.中國股市暴漲的邏輯[J].新產經,2015年第一版

  [2]薛強.2014股民壓力調查[J].金融博覽***財富***,2015年第一版

  [3]蘇安.為什麼海外投資者更擔心中國股市震盪[J].21世紀經濟報道,2015年7月12日刊

  [4]譚浩俊,.震盪"震"出了股市需要修補的漏洞.東方網,2015年7月14日刊

  [5]汪濤.股市震盪會拖累改革步伐嗎?.《新浪網》,2015年7月9日刊

  篇二

  《關於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探討與分析》

  【摘要】當前,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深刻變化,開行風險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對開行更好地防範風險、服務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開行將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正確把握促發展和控風險的關係,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風險文化建設,打造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防控重點領域風險,不斷提升風險防控的能力和水平,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關鍵詞】金融風險;開發性;管理

  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的生命線。多年來,國家開發銀行秉持開發性金融理念,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針對自身業務特點,探索建立了一套嚴格有效、有別於其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開發性金融風險文化。開發性金融的風險管理是中國國情下管控戰略性、開發性、中長期業務風險的重要探索,是開發性金融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開發性金融業務的風險特徵

  ***一***戰略性

  開行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銀行,在選擇專案時,要首先把滿足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體現政府意圖和政策導向擺在第一位。比如,開行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和經濟外交戰略,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擔國際業務中的國別風險、政治風險等一系列風險;又比如在經濟下行期,面對電力、鐵路等基礎性行業出現的經營和融資困難,開行要通過增發貸款在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和行業起到穩定和拉動的重大作用,積極進行逆週期調節,防止重大專案和產業資金鍊斷裂和經濟大起大落。

  ***二***開發性

  瓶頸領域普遍存在市場發育程度低、信用不完善、專案前期開發投入大、自身償債能力弱等問題,風險難以控制,專案收益低且存在不確定性,很難滿足商業金融機構的標準和要求,財政資金又無法完全覆蓋。開行支援的專案大部分都屬於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瓶頸領域,比起商業銀行,自然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壓力。這就要求開發性金融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創新信用結構,引領社會資金,在支援專案建設的同時防範風險,最終把市場不成熟的領域培育成為商業可持續的領域。

  ***三***長期性

  開行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風險具有“長期、大額、集中”的特徵。“長期”體現為貸款期限長,平均合同期限在10年以上,專案面臨的風險因素多、不確定性大;“大額”體現為貸款額度大,許多基礎設施專案投入在數十億、上百億元以上;“集中”體現為貸款相對集中於一些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一旦經濟下行,這些行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或虧損,開行就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開行中長期風險管理

  探索與實踐

  經過多年實踐,開行鍼對開發性金融業務的風險特徵,探索形成了顯著區別於其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法。總體來講,開行的風險管理立足於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的預研預判,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實現風險的防範和化解。具體來講,包括規劃先行、銀政合作、信用結構、發債籌資、金融創新、完善機制等方法,這些方法綜合形成了開發性金融風險管理的“利器”。

  二、通過規劃先行,增強促發展、控風險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規劃先行既是引領業務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中長期業務的客觀要求,應對“長期、大額、集中”風險的有效工具。

  三、加強銀政合作,以系統合力控制風險

  共同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健康的市場主體。銀政合作具有建設市場和防範風險的雙重職能。開行發揮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橋樑作用,把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與開行的融資優勢相結合,將防範風險作為雙方合作的重要內容,共同推進信用建設、市場建設和制度建設,增強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管控能力。

  四、構建完備的信用結構,確保貸款風險可控

  信用結構是專案貸款風險分擔的關鍵所在。一直以來,開行結合監管要求和形勢變化,不斷創新信用結構,使貸款資金進入瓶頸領域成為可能,有效控制了長期信用風險。開行依託國家信用,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將居民儲蓄和社會資金化零為整、續短為長,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覆蓋和應對長期、大額、集中風險。同時,堅持穩健的資產負債管理策略,將流動性管理視為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和資金管理的中樞,充分發揮主動負債優勢,統籌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有效防範期限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五、開展金融合作與創新,運用市場化方法分散風險

  通過銀團貸款、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建設中長期投融資市場,疏通訊貸資產流通渠道,構造專案的市場化出口,分散長期、大額、集中風險。2005年12月,開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國內首筆信貸資產支援證券,開創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先河。開行還是我國銀團貸款的主力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銀團貸款餘額接近1.3萬億元。

  六、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一是嚴格專案評審。通過建立路演審議制度、風險邊界判斷制度以及客戶信用評級和債項評審相結合的“二元評審”體系,加強評級和授信管理,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統一評審,綜合授信”體系,通盤考慮客戶各項業務需求,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同時,提高服務能力。二是加強貸後管理。通過嚴格的貸款分類制度、信貸風險預警系統、完善的抵質押擔保管理體系以及信貸資產動態管理,形成了包括貸款資金監管、貸後現金流監管、專案監管、借款人監管、擔保監管在內的多元化貸後管理模式,覆蓋信貸管理的各個環節。實踐證明,開行的風險管控是有效的,既服務了國家發展戰略,又實現了自身良好經營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開行累計本息回收率達99.39%,連續54個季度保持高位執行;不良貸款率為0.32%,連續33個季度控制在1%以內,資產質量保持國內外同業領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丹關於國外金融機構退出市場對我國的啟示商場現代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