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學設計反思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裡?幾經研讀文字,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匯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而後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後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點,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很久以來我一直不明白,我們的語文為什麼變得乾枯無趣了?現在我明白了,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在當前閱讀教學中,我們大多時候仍然是“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或者“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即使教師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大量的預設代替了個體的生成,學生仍被教師牽著走。至於為什麼要這樣思考,課文為什麼這樣學,學生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能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既不失教師的引領,又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範文2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後一篇閱讀課文。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也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固定下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小韋說:“夸父真傻,怎麼能夠追上太陽呢?”話音剛落,教室裡立刻熱鬧起來,大家議論紛紛,都一致認為夸父很傻。有的說:“太陽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非常熱,夸父怎麼可能接近呢?”還有的說:“夸父就算追上了太陽,太陽的熱量也會把他烤糊的。”孩子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夸父追日的行為,認為他很傻。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不能忽略它的價值,體會其蘊涵的深刻含義。針對孩子們的發言,我做了個小結:“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夸父真的很傻,但是他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敢想敢做,堅持不懈、自強不息、敢於拼搏,他想的是造福人類,這種奉獻精神是偉大的。對於傳統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做既保留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讓他們知道如何學習別人的長處,讓語文學習不只是膚淺的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體會其中蘊涵的深刻含義。

  二、自主學習,理解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匯入,談談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孩子們提出“1、夸父為什麼追日?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接著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藉助工具書查詢答案。在初讀課文後,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作者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裡。”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裡會成什麼呢?……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誇張的想象具體化。

  四、不足之處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新課標還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本課談話匯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著,質疑“夸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裡,太陽躲到哪裡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著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複述課文,通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複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複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一定不漏、不變的陳述,而複述可以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可以更改部分內容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複述過渡到活用性複述,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範文3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為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對比閱讀,滲透著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教研員虞勇軍老師肯定了我以“神奇”為線索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認為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充分考慮到了文字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同時指出,我們還可以做得更“神奇”些,將“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課題。課題“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話的起源”,會讓學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裡。”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裡會成什麼呢?……***3***摘錄“讓你覺得神奇的句子”這一自主學習作業可以改成講這個神話故事,一方面符合神話故事口口相傳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地講,比比誰講得更神奇,會讓學生對“神奇”的感受更深。

  遺憾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

  對於一個教師,總希望自己的課堂不出岔子,能順利達成目標,因此,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時,往往會避重就輕,將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說,我在《夸父追日》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很多,卻不能馬上提到那些最明顯的句子,會拖延課堂上的時間,於是,我這樣設計:“請你找出3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師提出:課堂要允許學生出岔子,當學生出岔子時,你就會想辦法去解決,這才會有提升。

  當我將寫完的教案給一些老師看時,他們說:“好難的教案哦,這個方案更適合高段學生,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嗎?”當我第一次試教完時,發現時間很不夠。我痛苦了,怎麼辦?我的設計太難了,如果全盤否定,我不知道怎麼入手。於是,修改教案,把可以縮時間的地方儘量縮,力求讓這堂課的主線不掉鏈。當我呈現完這一堂課後,虞老師並未覺得這堂課的設計超過了三年級的孩子水平,而是說,這些應該抓的點你都抓到了,用這些方法去抓這些點很好。同時還指出最後對比閱讀時,《山海經》這一段話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講一講意思。我心中一驚,這可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級時才出現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孩子們能讀懂嗎?當時,我也曾想過簡單講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難了,於是放棄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讀了一遍給孩子們聽,急急地引到課文寫得不錯,因為它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沒想到,犯了“二元論”的錯誤***正當我回憶著,虞老師說:“讓學生逐句說說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檢查課文是否讀懂了。”是呀,讀得懂,最好,讀不懂,我給予一些解釋,算是讓學生多理解幾個詞的意思也好,算是為高段的文言文教學滲透也好,想想應該是有益處吧?其實,追根究底,還是擔心課堂上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無完人,同樣,課也無完課,允許學生出岔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思維的碰撞,在某種程度上,也督促老師去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出現,怎麼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話雖輕鬆,但要做好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只能儘自己所能罷了。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