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推廣成功案例分析

  企業需要新產品上市,就一定要進行案例分析,這樣才能對新產品上市帶來的影響有一定的預測,從而做出一些對策,減少新產品上市帶來的阻力。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微信創業賣水果,三個小夥兩個月利潤翻一番

  第一個月賣出一貨櫃 第二個月利潤翻一番

  提起賣水果,許多消費者的印象還停留在水果店和菜市場的水果小販。但三名廣州85後小夥子卻憑著一輛車和三臺手機在微信朋友圈開起了“手機檔口”賣水果,而且生意還相當不錯,營業兩個月,第一個月已經賣出一貨櫃,第二個月利潤翻了一倍,團隊也迅速擴充到十人,並有了自己的分揀中心和冷庫。

  出門靠朋友

  朋友的朋友都是客戶

  主打“全程密封保鮮”“當季最好吃的水果”的理念,三名85後小夥子,一個出身水果批發世家,一個之前是北京路某服裝專賣店店長,一個是前廣告公司職員,每人一部手機,外加一臺電腦和一輛車,將手機上的微信朋友圈當“水果檔口”,開始了網上售賣水果的生鮮電商生意。

  “目前我們月售一貨櫃,從第二個月開始已經實現利潤翻倍。”三人行之一的小樑說,“不過賺的可是辛苦錢,因為我們沒有請物流公司,全部自己開車送貨,最開始的時候,老爸也加入了送貨隊伍呢!”

  不做廣告,沒有實體店,利用朋友圈營銷,三個小夥子認為自己的成功有運氣更有努力。“在微信裡釋出產品資訊,並吸引收貨客戶在朋友圈進行‘晒單’,如果一個人有100個好友,十個人就有1000名好友,那麼我們就有1000個潛在客戶,而且還會發酵傳播。”小樑認為,朋友圈營銷的好處是傳播資訊的可信度更高,弱勢是隻能在朋友圈營銷,而且好口碑和差口碑傳播的速度一樣快,出了差錯生意就砸了。

  生意靠感情

  顧客不是上帝是“閨蜜”

  “做網上街坊生意和傳統的營銷不一樣,以前說顧客是上帝,但我們感覺‘微生意’裡邊,客服和顧客之間更像是朋友和閨蜜的關係,顧客會因為‘送貨員不夠帥’不收貨,甚至發火,但是我們的客服可以把客戶‘哄乖’,然後讓其買單。”小樑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推出“帥哥送貨”的宣傳,結果有客戶因為送貨員不夠“帥哥”標準而拒絕收貨,他們只好換回帥的同事重新送貨,令人哭笑不得。他解釋道,因為在“朋友圈”做生意,顧客很可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的關係比較“嬉笑怒罵”,但也正因如此,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幽默感。

  店鋪很前衛 客戶也極品

  老外客戶:

  有指紋的水果不要

  外國消費者普遍一次就消費千元左右的水果, 下單最大方,也最挑剔。但也是最有潔癖的客戶群,因為對“有指紋的水果統統SAY NO”。“他們尤其會留意提子和布林上面有無指紋,因為提子和布林上面有白色果蠟,有了指紋會十分明顯。”小樑說。

  有意思的是,由於不同顏色的水果布林對應不同的英文單詞,有外國網友本來定的是黑色布林,結果送錯了紅色布林,鬧了烏龍。“之後團隊成員惡補了水果的專業英語對應的名稱。”

  美女客戶:

  等你等到花都謝了

  在朋友圈裡送貨多了,“三人行”團隊發現美貌妹子們最不守時。“有一次約十點送貨到,後來客戶睡到十二點,我們在樓下等了兩個小時。”小樑說,“如果是快遞,一般就拜拜了,但因為是朋友圈營銷,不敢怠慢,只好一直等,因為怕壞了口碑。”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小樑講述起“有一次想死的經歷”。“約好時間到了樓下,美女說還要等半個鍾,我憋著小便一直等了半個鍾,結果美女說到隔壁買東西,要十分鐘,結果半個鐘頭下來,我已經開始腰疼了,結果美女一個電話過來說‘在出租車上’……”小樑說,“但是沒辦法啊,微信圈都是朋友,我們不敢怠慢。”

  “晒單迷”:

  化完妝再和帥哥快遞合影

  “當然他們的水果很新鮮,但是選擇在微信購買,一個是因為新鮮心理,因為他們要求買完要拍照晒單,我平時就喜歡自拍,所以當然很樂意。”顧客LUCY說。

  而據“水果皇子”爆料,還有妹子“晒單迷”客戶要求帥哥送貨員等自己化完妝合影,放到朋友圈“晒單”。

  二

  金晶妹:重慶***賣小吃月入20萬

  甘金晶展示在微信上銷售的產品

  網際網路賣家甘金晶 本組圖片由記者 張路橋 攝

  買家秀

  “不打折、不送貨、不自取,做有原則的網際網路賣家。”“9月,紮紮實實地破了20萬!繼續努力!感謝每一位肉粉!”2014年國慶後的第一天,金晶妹在微信上晒出了支付寶轉賬單,這是她9月的營業額。

  ***出生的金晶妹,是一位重慶小清新美女。從2014年5月份起,她開始變身網際網路賣家,從32個粉絲起家,利用微信賣起了媽媽親手製作的麻辣小吃,並用“買家秀”、樹“品牌性格”等“怪招”,吸引了近3000個微信粉絲。

  “吃貨”美女辭職創業

  從32個粉絲起家

  13日,記者通過微信聯絡到金晶妹,語音裡傳來一陣清脆甜美的聲音。昨日早上10點,記者在江北區觀音橋見到了金晶妹的“真身”,穿著一件皮夾克和馬丁靴,長相頗有小清新的感覺,是“第一眼美女”。

  寒暄幾句後,金晶妹告訴記者,她真名叫甘金晶,出生於***,目前家住渝北區鄭家院子,2009年畢業於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畢業後曾到珠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過半年,回重慶後一直從事會計職業,直到今年5月才正式辭職。

  “她的性格很開朗,以前是我們班的班長,還常在學生會裡活躍。”金晶妹的閨蜜兼同班同學胡倩表示,金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賣小吃之前很喜歡在朋友圈分享美食,“一般她推薦的美食,我們都覺得挺好吃”。

  “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金晶妹說,後來她通過朋友介紹,拿到了自貢一家賣“冷吃兔”品牌的代理權,今年3月便風風火火地做起了銷售,“當時我微博有600個粉絲,微信有32個粉絲”。

  賣媽媽親手做的小吃

  “賣肉肉啦,不好吃退錢!”這是金晶妹在微博上的第一聲叫賣。隨後,不少買家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去購買。“牛肉35元一包、兔子肉38元一包,一般的人,不會為了這幾十塊錢回來找我退貨的。”金晶妹笑著說。

  “不過,很多吃過的買家,都覺得我賣的產品味道好,又介紹朋友過來買。”金晶妹說,因為自己微信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所以她就把營銷陣地全面轉向微信,並對釋出營銷資訊的時間和次數進行鑽研,“早上9點到10點、中午吃飯前、晚上睡覺前發的效果最好,我一天最多發6條訊息,其中營銷只佔2條,其餘都和我的生活有關”。

  幾個月後,光賣“冷吃牛肉”和“冷吃兔”讓金晶妹感覺到銷售的瓶頸。因為金晶妹的阿姨是自貢人,也有製作“冷吃兔”的手藝,於是她讓自己的媽媽和阿姨一起鑽研,將重慶的麻辣口味和“冷吃”手藝結合,研製出了麻辣泥鰍、鴨舌和牛肉,並命名為“冠軍”系列。金晶妹賣起了自己的品牌。

  金晶妹的媽媽介紹,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親自到農村收購現榨黃菜籽油,而配料都是自貢特產,經過五道工序後才能製成,在製作期間,製作人也會戴手套、帽子、口罩,保證衛生,“我們會根據訂單,每天現做,都是當天賣完,所以比較新鮮”。

  三大營銷“怪招”

  1.“買家秀”顧客幫忙做推廣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喜歡晒自拍照,所以我就把這種方式嫁接到微信營銷上。”金晶妹說,她在微信上推出了“美女買家秀”,就是買家把自己與產品的合影發到朋友圈裡,然後她再截圖發在自己的微信上,“在發每一個‘買家秀’時,我都會配上一段評價的文字,只要有一個買家這樣做,其他人也會跟風”。

  金晶妹坦言,她還會對“買家秀”進行編號,現在都已經有100多號了,買家還可以自己挑選“買家秀”號數,“這些照片在微博、朋友圈迅速傳開,就可以很快打響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2.“三不”原則樹“品牌性格”

  金晶妹還坦言,自己的網際網路營銷也有三個原則,即不打折、不送貨、不自取,因為產品利潤薄,所以一直堅持不打折,而自己是個弱女子,也沒車進行同城配送,所以便選擇了以快遞的方式寄送,“這樣顧客足不出戶,也能收到產品”。

  “我現在的客源中,重慶的佔了60%,外地的有40%。”金晶妹說,這“三不”原則,一方面可以節約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營銷更加條理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樹立自己的“品牌性格”。

  3.甜美語音秀溫情和顧客成朋友

  在服務上,金晶妹也是做得盡善盡美。因為自己賣的麻辣小吃油比較多,所以每次給買家寄貨時,都會免費贈送一次性手套、塑料盤子、清涼糖等貼心小禮物,並且還會跟顧客進行一對一售後確認,“如果有沒收到的,我會馬上補發,甚至退錢”。

  此外,金晶妹還會以微信語音的方式,給顧客發溫馨小提示,例如吃不完的放冰箱冷藏等,“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已跟好多顧客成為了朋友,他們對我的產品很放心”。

  觀點

  “燒白哥”:線上線下應結合營銷

  金晶妹坦言,自己在發展微信營銷時,也受到過不少業界前輩的指點,而其創業故事曾被《人民日報》報道過、重慶餐飲網路營銷達人“燒白哥”葉春城就是其中一個。

  “燒白哥”認為,金晶妹也是利用網際網路成功創業的典型代表,摸準了顧客的心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對症下藥,“網際網路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只要有好的互動策略,就能把握傳播的命脈。”“燒白哥”還建議,當微信營銷到飽和程度時,需避免過度營銷,此時應該推出新產品,刺激大家的消費慾望,同時線上、線下應結合起來,進行營銷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