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有名散文家周國平散文

  正因為來源於生活,散文成為作家閱歷的體現,經驗的集合,冷靜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有時候愛是一種錯覺

  你愛的不是他這個人本身,而是戀愛的感覺,你需要有一種戀愛的味道戀愛的氣息戀愛的熱鬧充斥你年輕的生命過程,消耗你過剩的精力。來自周國平,有時候愛是一種錯覺。

  你翻閱他的人生履歷,追尋著他的足跡,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併為著他的開心而開心,為著他的憂鬱而憂鬱。

  你以為這就是愛了。

  你讀他的文字,欣賞著他的才氣,喜歡聽他的言談歡笑,喜歡貼近他的感覺,甚至為著他願意與你說話,而欣喜異常。

  你以為這就是愛了。

  你對自己說你是願意做他的新娘的,願意與他攜手百年,願意為他置一處溫暖的家,讓他從此不再漂泊,願意為他生兒育女共享天倫。

  你以為這就是愛了。

  不可否認,你的確對他動情動心了。

  只是,某一天,當他離你而去,最開初,你有過思念,有過失落,甚至有過惆悵與痛楚。但是,隨後的日子,你忘記得很快。另一處風景闖入你的視野,代替了先前所有的思念,你覺得相形之下,你更愛眼前的風景。

  你欣賞著眼前這個他,喜歡著眼前這個他,並時常幻想著與這個他共結連理。亦如當初對先前的他,感覺是驚人的相似。

  這個時候,偶爾想起先前的他,你只是笑笑,笑自己當初的幼稚與天真,你說,那不是愛,那只是自己給自己編織的情網,你喜歡垂釣愛情,釣的是自己的感覺和自己的血肉。

  可是,你又如何把握眼前這一份感覺,就真的是愛了呢?

  或許,你喜歡的只是他頭上的光環,喜歡的只是打敗身邊那些仰慕者的感覺。

  因為年輕,你耐不住寂寞;因為年輕,你爭強好勝;因了年輕,你酷愛著征服。你用征服男人,來見證著你的魅力;征服男人,也帶給你作女人的快樂。

  正如某人所說,你愛的不是他這個人本身,而是戀愛的感覺,你需要有一種戀愛的味道戀愛的氣息戀愛的熱鬧充斥你年輕的生命過程,消耗你過剩的精力。因此,你不斷的製造著愛的物件,製造著愛的感覺,你愛著愛他的感覺,愛著想念他的味道,愛著為他寫情書的激動,同時還愛著被他冷落被他粗暴的教訓的酸澀,愛著因為他喜歡眾多女人和眾多女人喜歡他而引發的醋味。你沉迷在這種愛的痛快之中,無法自拔。

  這,其實是愛的錯覺。

  愛的錯覺,讓你忽略了一樣,最現實的一樣,那便是與他真實相守一輩子,那些平平淡淡歲月裡,柴米油鹽的瑣碎;那些風霜雪雨來臨時,生命要承受的刀光劍影。對這些,你沒有想過,或許你想過,卻只是輕描淡寫的以為那很簡單。

  在你看來,有愛就夠了。

  可是,有愛是絕對不夠的。紙上談兵似的戀情,無異於畫餅充飢;只沉浸在甜言蜜語中的戀情,是經不起時間和霜雪考驗的。

  愛的錯覺是一場愛的作秀,在某個時候,會切割青春,會搗碎你美好的理想,然後把灰暗的色澤塗抹在你生命的天空,以至於影響到你以後的愛情觀價值觀人生。更有甚者,你或許還會把這種錯覺變成一把利刃,在你自以為愛著的人身上,留下深深的創口。是的,愛的錯覺往往在你的愛沒有得到你渴望得到的迴應時,變成怨恨,既而在某一段時間,那個你自以為深愛的人,會淪為你詛咒的物件。大凡成不了戀人,便成為仇敵,都是愛的錯覺下的畸形產物。

  愛源於一種感覺,這感覺有些像海市蜃樓,美則美已,卻太虛幻。是的,說愛是很容易的事情,寫一封情書也不是很難,作出一個愛的口頭承諾也僅僅是開出一張空頭支票。或許你精於的其實只是戀愛的技巧,你自以為成熟的只是將愛寫成詞,譜成曲,然後非常張揚的放聲歌唱。可是,你是否知道,愛的過程卻是長久的跋涉,除了花前月下,除了卿卿我我,除了肌膚上的親吻愛撫,還有義務、責任,那些東西看起來一點兒也不浪漫,甚至是沉重的,卻需要你付出畢生的精力;你是否知道,最真實動人的情書,不是寫在紙上,不是唱在嘴裡,卻是付印在你每天為你和他組合的那個家的操勞之中。因此,真正的戀愛,是從組合了家才開始的,開初的一切,都只是愛的序幕,厚實而精彩的內容,在以後的章節。

  那麼,當你以為自己愛了的時候,不妨讓自己暫時的遠離,把心裡升騰的愛火人為的滅一滅,然後重新打量你自以為愛著的物件,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足夠懂得他的能力,至少是不是願意努力的去了解他、理解他,並始終欣賞著他。然後,你還需把他所有的優點全部拋開,只看他的缺點,並儘可能放大他的缺點,再問問自己,你能不能夠包容?在今後的歲月裡,你會不會因了他的這些缺點不僅沒有改變,反而膨漲,而輕易的離棄?你是否願意無論貧富、疾病、環境惡劣、人生失意失利,都一心一意忠貞不渝地愛護他,在人生的旅程中永遠與他心心相印相依相偎,直至白頭偕老?

  請把每種情形都好好的思慮一遍,並認真的在心裡演繹一次。

  然後你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了。

  :自愛與自尊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

  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鬥的自我。有的人不愛自己,一味自怨,彷彿自己的仇人。有的人愛自己而沒有理性,一味自戀,儼然自己的情人。在這兩種場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我曾和一個五歲男孩談話,告訴他,我會變魔術,能把一個人變成一隻蒼蠅。他聽了十分驚奇,問我能不能把他變成蒼蠅,我說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後問我,變成蒼蠅後還能不能變回來,我說不能,他決定不讓我變了。我也樣,想變成任何一種人,體驗任何一種生活,包括國王、財閥、聖徒、僧侶、強盜、妓女等,甚至也願意變成一隻蒼蠅,但前提是能夠變回我自己。歸根到底,我更願意是我自己。

  如同肉體的痛苦一樣,精神的痛苦也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

  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彷彿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儘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失敗者的自尊在於不接受施捨,成功者的自尊在於不以施主自居。

  懂得自己忍受,儘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失敗者的自尊在於不接受施捨,成功者的自尊在於不以施主自居。

  :我更願意做我自己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那麼,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鬥的自我。理性的關愛,這正是友誼的特徵。有的人不愛自己,一味自怨,彷彿自己的仇人。有的人愛自己而沒有理性,一味自戀,儼然自己的情人。在這兩種場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這個更高的自我知道:自愛者才能愛人,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裡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而只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佔有。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捨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其他人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應該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還須明白:有些痛苦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並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對於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於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彷彿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並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儘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和自己交朋友,還要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成為真正的自己很難,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會樂此不疲。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而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係了。

  我曾和一個五歲男孩談話,告訴他,我會變魔術,能把一個人變成一隻蒼蠅。他聽了十分驚奇,問我能不能把他變成蒼蠅,我說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後問我,變成蒼蠅後還能不能變回來,我說不能,他決定不讓我變了。我也一樣,想變成任何一種人,體驗任何一種生活,包括國王、財閥、聖徒、僧侶、強盜、妓女等,甚至也願意變成一隻蒼蠅,但前提是能夠變回我自己。所以,歸根到底,我更願意做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