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蘆葦的散文

  很多人喜歡蘆葦,愛她婷婷嫋嫋,柔情似水。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家鄉的蘆葦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那不能僅限於無人知道的小草,還有那無人知道生長在沼澤、溼地、河畔、湖灘上的蘆葦.....。

  我家門前有一條四季流淌著清澈的小河,古稱清水河,南宋始稱青弋江,逆水而上的源頭在黃山腳下的太平湖。天然而未受汙染的河水,保持著千百年來原始的狀態緩緩的流過,哺育著沿河兩岸一代代、一輩輩魚米之鄉的人們,這方水土還養育了一方頗有靈氣、清秀、聰惠的江南人;還滋生著淺水近灘下隱隱約約、隨波盪漾的水草,也滋潤著沿河兩岸依水而生的茂盛的蘆葦。

  “淺水之中潮溼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就象這首詩沒有留下作者名字一樣,蘆葦也是被人們遺忘在沼澤、溼地、河岸、湖畔的淺水灘途中。它擇水而生,夏秋開花,有花不鮮豔,綻放時沒有絲毫的清香,蜂、蝶飛過不見棲息,水鳥蝸居繁衍而少食可覓,穎果不能充飢。古往今來無數賢人雅士鮮有為它吟詩作賦的,這隻能責怪生長在野水淺灘、荒蕪沼澤、廣袤溼地裡野性十足而“醜陋”的蘆葦。

  蘆葦雖然外在不能引人注目,少有人親近,但它內在質樸無華、無比堅強。它群居叢生,合力抗擊狂風惡浪遠比參天大樹堅強。鳥兒選擇它棲息作為安全場所;打魚人選擇它作為藏身避難的地方;它編織成席、簾供家庭享用;製造成紙減少了樹木的無辜死亡;製作成絲、棉給人以溫暖;出筍時的鮮嫩營養充分,羊不怠食、牛馬爭吃不讓;入藥時清除胃火肺熱功效之強。

  蘆葦,你在暴風驟雨、蘆笛的天籟聲中,凸顯了無畏無懼、歌聲高亢。這就是你,生生不息無人呵護的蘆葦;這就是你,漫無邊際、無聲無息的蘆葦蕩。

  篇2:蘆葦

  蘆葦,我喜歡湖北的蘆葦,婷婷嫋嫋,柔情似水。 記得在湖北出差的時候,緊鄰他們所後面是一個叫“萬松林”的小土山,山上面長滿密密麻麻的針葉樹,樹下散落著各種小花花草草,週末休息之餘便成了我們幾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那裡經常會陰天,也會和著些小雨,初夏的季節到底還是有些微涼,我們都穿著厚制服在林子裡穿行,邊說說笑笑邊摘了很多的小花,小果,興致好不濃烈。曉風輕拂,髮絲也隨著擺動,把自己放在大自然裡面是那樣的清新、愉悅。正穿行著,路旁有幾株纖瘦的蘆葦,正和我們當頭,差不多高……一眼,我就認定,我喜歡它們。只是過於冷清,夠不上“叢”,不免有些微微的遺憾,但是能有這些意外的幾株,也算是很慶幸了。“老張!快點快點,給我照像。”生怕下一秒我們會離開那裡,只想把美好的瞬間趕緊留下,我要把它們帶回去。我拍了很多它們的樣子。我喜歡它們的姿態,靜靜地,楚楚可人,至今還是很眷戀它們,那次是我和它們最初的相見。

  風來襲,蘆葦,蘆葦,你們怕不怕?為什麼你們還是那樣飄柔嫵媚,一副端裝淑女的風姿,你的鎮定從容是我永遠也學不會的樣子,我被你們折服了。你們彎著腰,晃呀晃,是在相互私語嗎?我想我是它們就好了,會有很多的話不停地說下去,就像是灑落在人間的小精靈,除了快樂,僅此而已。

  花朵總是過於妖豔,太過於妖豔的東西,我總是不愛,我只愛這些淡淡的,靜靜的,不刻意去雕琢的東西,仔細看看它們,每一株不就是一朵清新淡雅綻開著的小花嗎?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們就是這落日的盛典:餘暉斑駁,影影影綽綽,最美不過夕陽紅了,風景盡收了。

  後來再見到它們已經是在三峽了,不同的是,這次的蘆葦成了叢,已經交匯成了一片,這是我和它們最完美的一次邂逅。滿滿地一塘蘆葦,鋪天蓋地,好不盛情!我的腳走直想停留在那裡,我不想走呢……隊伍已經開一段距離了,我不得遲遲趕上去。拍了一些圖片,成了當時最珍貴的記憶。

  現在我喜歡它們,更飽含著一種冷暖自知的情結吧?它們只是縱情著,清淡著。時光反倒成了它們的音符,濃郁著,演繹著,最終一生經典,成就下去……

  蘆葦,我想念,我喜歡。

  篇3:柳葉湖畔的蘆葦

  蘆葦,對我也算稀罕的東西。

  也就幾年前吧,大致也是這個節令,從岳陽起,到君山島,在號稱八百里的洞庭湖,我居然沒有看到一泓水,自然也沒有看到犁浪的舟船,但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蘆葦已經枯黃,似乎看到有人收割,壘成一垛一垛的,作何用途,經濟價值幾何,不得而知。而今天,與鍋貼,牛骨駕著車在常德一帶有如“信馬由韁”地蹓著,就來到了這個叫做柳葉湖的地方,能激起一些興趣的,仍然是蘆葦。

  憑著感覺,柳葉湖當為“八百里洞庭”的支脈之屬,而眼前,這裡確實水量充盈,水面開闊,一望無際,似乎還有在建的諸多旅遊設施。以我估摸,這一片水面啊,除了它的生態生產娛樂休閒等諸多作用之外,搞個超大型的國際級的水上運動什麼的肯定不在話下。

  那是因為洞庭水泊澤及此地而盡顯“八百里”的巨集大氣魄,還是柳葉湖本身築壩蓄水所致?我但願是前者。

  可眼下,我最稀罕的東西卻是蘆葦,或者說,是蘆葦蕩,是那片與略顯單調的湖面相隔了一些距離的蘆葦蕩。因為極少見過這麼大片的 蘆葦***也就從前在同庭湖見過的那些***,所以稀罕,儘管眼下的蘆葦是一片枯黃,了無生機。

  好大的風,好冷的天,而且陰沉到了極點。只為這一大片枯黃的蘆葦,對攝影並無特別嗜好的牛骨很默契的把車子停在一個相宜的地方,他知道鍋貼的嗜好,也知道我的附庸。

  於是,我和鍋貼一邊嚷著風大,一邊嚷著天冷,一邊就瑟瑟索索地擺弄起相機來了。

  何止是樹大招風,蘆葦多了也招風。隨著呼呼的風聲,整片的蘆葦伏向了一邊。想來蘆葦也是極堅韌的東西,風稍住,它即刻恢復了挺立的姿勢,儘管了無生機,而且也就只保持了短短的一瞬間。株株蘆葦都頂著一團碩大的蘆花,團團蘆花在大風中迅速地來回舞動,看在眼裡啊,也是一種提氣的景象,何況風中的人, 也在承受著來自大風的劇烈推搡——我想利用一個小小的高點做機位,試了幾次居然沒法站直身來。

  蘆葦蕩中是有一些零星的水面,稍遠的水面或許更開闊,那裡應該是柳葉湖的支脈,也就是洞庭湖的支脈的支脈。但阻於蘆葦本身,以及樹啦,屋啦,尤其是阻於散佈在四野裡的霧氣,都看不真切了。 但是可以想見,陽光明媚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時光,這裡必定是一幅遼闊廣袤美麗奪目的圖畫。或者從移步換景的角度來說,這裡必定蘊藏著無數美麗奪目的圖畫。

  而這僅僅是隆冬時節枯黃的一片。春天雖然已經來臨,但春意依然隱藏著。

  於是我就想,當柳葉湖畔的春意濃時,夏意盛時,秋意爽時,這裡又將是一些什麼樣的景緻呢?

  啊,好大的風,好冷的天!此處雖屬南國,但於我輩,南人中的南人,在這遼闊平坦的柳葉湖之畔,在這凜冽的北風中,總歸不能扛得太久。

  ……

  是夜,驅車南歸,車燈直照,空中飄落的雪粒迎面撲來,細密地敲打著擋風玻璃, 雪中驅車,於我等也是一件稀罕事吧,因而倍感精神抖擻。

  偶爾停車小憩,立於車外,還是那種感覺:好大的風,好冷的天!

  還有,好清新的春雪!

  一路風寒侵體,到得家中,咳嗽不止,還付出了兩天低燒的代價。懶懶地臥在床上,腦海中過著柳葉湖畔的一幕幕:那風中的蘆葦,蘆葦後面的屋舍,屋舍周遭的枯樹,四野裡瀰漫的輕霧,還有夜間行車時,那從空中飄落,輕輕敲打著車窗的雪粒……諸如此類,一幕幕,兩天低燒的代價啊,想想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