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業的散文

  創業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價,淚水是學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創業到底是誰的事

  在未成年之前的我們,很多事都屬於父母或者親戚的。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我們考上了大學,我們大學畢業,我們進入工作,我們不甘現狀,於是我們跟隨那麼一批年輕的鬥士,我們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只不過在心中還是有這樣的疑問,創業到底是誰的事呢?

  於是腦海裡的兩個小人開始掐架,他們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觀點,A小人說創業是自己的事,什麼都要自己去幹;B小人說創業是別人的事,有父母,有親戚,有關係!看到這裡,作為大腦操作者的我站了出來,為他們解釋了創業到底是誰的事。

  其實他們說的都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所面臨的物件錯了!A小人之所以說創業是自己的事,那是因為他站在農村人的角度去看,B小人說創業是別人的事,那是因為他站在家庭富裕的富二代的角度去看。

  現如今這個告訴發展的社會,連步步為營都不見的能創業成功!更別說60後靠苦力,70後靠膽識,80後靠抱團的年代。現在是90後,90後靠什麼?靠爹!

  昨天一位阿姨從今日頭條看到我的文章,然後跟我微信聊了幾個小時,一直到深夜,聊天的內容大致是她是人力資源的負責人。有很多大學生被她分配到工廠上班,她看到這些大學生很苦,卻無法去改變,讓我想想怎麼去帶領這些大學生,去改善他們的生活。

  而我是這樣去回答的,大學生創業他們敢嗎?他們想嗎?他們能嗎?他們有什麼?他們能放下嗎?還有我為什麼要去為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呢?當然我的話可能有點過激,但是對於現狀就是如此,改善生活,改善思路,這些靠的都是自己,跟其他人無關!

  這就是A小人所說的,創業靠的是自己!因為這些大學生什麼都沒有,他們都來至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做鄉下,叫做農村!

  如果這位阿姨跟我說的是,她身邊有很多大學生,他們出國留學深造,他們的父母都是企業的高管,年薪上千萬。但是他們的孩子卻不想創業,那這些創業的事,我想那隻能像B小人說的那樣,屬於父母,屬於親戚的事了,自己只需要唱唱戲就好。試問一下,現在報道出國留學,回國就融資千萬的90後創業者少嗎?

  我們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待的事物也就不一樣,但這是一個只看待結果的社會。最後嘲諷一句:你想創業沒用,你不敢創業沒用,你不能創業也沒用,所以你失敗,因為你來至農村,你是農二代;你想創業沒用,你不敢創業沒用,你不能創業也沒用,所以你成功,因為你來至城市,你是富二代!

  :創業是一種思想上的提升

  每個地區,每個環境都會成就不同的人和事,往往人最後敗給生活,在這之前是苟延殘喘還是奮起直追這就給身邊的人造就了不同的選擇,很多人都會說或者做一些無奈事,總是一次次的給自己找藉口,而不會在思想上得到本質的提升。今天實名倪濤說的就是一種思想上的提升,你我他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思想,我們不能將思想強加給他人,卻能從他人那學到一種境界。

  我們總會發現,那些在工資,事業,感情上比我們有成就的人,他們所說的話總是會讓人感覺不一樣,要麼高傲,要麼謙虛,要麼深沉,要麼無畏。我們總能從不同的人那裡學到太多東西,作為一個創業者更是那樣,《創業狼都是從打工狗進化來的》這篇文章說的就是思想上的問題,大家不難感覺到,打工的人從上班的公司學到的東西卻總喜歡搬到自己所創業的專案上,最後卻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一個專案當然也包括一家公司,預期完成100分的目標,達到80分是奇蹟,達到50分是正常,50分以下那就是失敗,很多創業者在最開始都想完成100分,卻在經歷中不斷的磨合,最後成為了50-80分的名人,人無完人同樣目標也沒有完整的目標。我們通常在預期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滿腔熱血,而作為沒有深入瞭解公司運作和已經打工成習慣的人,往往考慮的方面和思想上都不一樣。

  我從來不會評論任何人的對與錯,不會去評論一個公司的好壞,一個人的好壞,一件事的好壞,因為這些對評論者和被評論者沒有半點好處;大家何不在思想上做一個換位思考呢?大家何必要強求對方去考慮和自己一樣的難題呢?

  中國文化真的博大精深,詞語有正就有反,有好就有壞,有成就有敗。年輕人在創業我這裡說的是畢業2年左右,在一家公司待上一年左右的年輕人。這樣的一批人在任何事上都無所畏懼,因為他們有比金錢更值得炫耀的資本,那就是年齡。年輕人的思想往往“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樣給人帶來無比的動力,能讓人得到本質上的提升,而這個時候的年輕人在思想上都會愈挫愈勇,因為他們會從一個大學生瞬間蛻變成一個走向成功道路的人。

  思想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決定的詞,這個詞在很多方面都處於被動狀態,在思想上的成功就奠基了你在工作上的第一步,說實話實名倪濤的路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走過來的,所以身邊的朋友都難以置信,有的時候不能怪身邊的人當然也不能怪自己,古語有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所以人很容易在一瞬間得到質的成長。

  創業本身就是一個遙遠的路,你見過老闆說話不成熟不穩重嗎?你見過你的總經理和老闆說話的語氣是一樣的嗎?你見過總監,主任,主管,組長這些不同級別的人他們所考慮的事,所做所想,能是一樣的嗎?很多事情根本就不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就變化了,思想層次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其實我也是一個矛盾的人,也是一個創業路磨合的人,只是不斷的讓自己的思想進步,讓自己的能力,人脈,團隊都進步,最後才有金錢上的回報,而不是一開始我就是想掙錢,如果連最基本的金錢都不能放下,那你的西天之路還遠著呢。

  :大學生不止有創業一條路

  現在只要一提到大學生,那就跟創業脫不了干係。

  以前都說:年輕人才叫創業,年齡大的那叫下海。

  現在更直接,賣個米粉,代理個小產品,在大學賣點日用品,都叫創業。

  尤其是被某些XX媒體一報道,然後一批所謂的專家動不動就給這個啥玩意估值上億,我就沒見這些專家身家上億的。***說話反正不用負責,也不怕閃到舌頭***

  我並不推薦大學生創業,尤其是95後大學生。95後大學生可以選擇掙錢,但並不一定要創業。

  現在很多大學生跟我說:我想創業,開公司,然後掙錢。

  其實這跟我們從小接觸的教育有關,因為我們的父母經常都會說:你看誰開公司了,掙了多少錢!

  於是從小我們打心裡就這麼下結論,要想掙錢就得開公司,開公司就一定能掙錢。

  但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今時不同往日,姑且不說每天有多少公司成立***如果某些有深度的文章,就會用大資料說:據某某媒體報道,某某年成立公司多少家,2014成立公司多少家,同比增長多少個百分點***,我們看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家公司倒閉再說!

  如果一開始我們把創業就定義為開公司,開完公司就能掙錢,那是大錯特錯的!拋開所謂的創業,大學生還有很多值得考慮路。就比如做投資,炒股等等都是可行的。

  或許有很多人和當初的我一樣,認為投資是有錢人的事!

  但是通過我這段時間,把我做投資的經歷分享出去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也對投資沒那麼懼怕,認為那是可行的!***一再強調把握那個尺度!***

  昨天我的一位學弟找到我,他說:濤哥,你那是什麼專案,我能投資嗎?

  我本不想回答,因為我心裡清楚,作為一個大學生,很少有能拿出20萬來的!

  我說:這個對你來說有點難度,但你身邊有投資者的話,你就可以考慮!

  他說:我身邊有,我的學長可以投資的,但是我不懂!

  我說:任何一個人,一開始都是不懂某個行業的,我並不是要你來投資這個專案,而是可以讓你換個方向!

  我接著說道:現在的大學生,滿腦子充斥著創業,充斥著開公司的美夢!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社會和學校的差距高達90%以上***普通上班族略低***。

  然後我發了一些資料給他,他道了一聲謝,就撤了!

  當然我並不認為,我在13年大學畢業之後,創業公司輸了***有一句話叫做:我曾輸過,但我未成敗過!***,就打擊現在的大學生去創業!我只是在儘可能的提高掙錢率,而不是創業率,更不是國家說的創業成功率,這都不是我能考慮的問題!

  但我們說的直接一點,創業是為了掙錢,我讓這位學弟去接觸這個投資行業,或許也能開啟另外一扇窗!

  大學生其實完全可以拋開創業這個詞,創業是個包袱,偌大的包袱,很少有人可以揹著包袱前進,絕大多少的人會被這個包袱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是被這個包袱壓死!

  我推薦大學生儘可能的去了解其他知識***能力,強項,直到掙錢***,就像我的小學弟***今年大一19歲炒股今年掙了10多萬***當然今年股市好,也是一個原因******,還比如跟著可信任的人去做投資***比如我上個專案,掙了4000+的人也有***,這些都可以在大學裡實現,而且比所謂的創業更實際!

  如果你本身就不是一個能撐得起場面的人,就放下那些花架子***當初我說我開公司了,滿臉的自豪來至虛榮心***,做多少算多少!

  大學生如果能放下創業,才能更好的去創業!

  既然不喜歡上班,喜歡財務自由,又何必被創業,被開公司束縛了自己呢?大學生考慮如果適應社會,適應今後的路會更好,而不是單一的不想上班,就跑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