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感人散文

   親情

  親情不是濃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飲品,它只不過是一杯純淨平淡的白開水,雖然無色無味,卻是我們生活中不能須臾離開的。它不會讓我們興奮,卻能讓我們安靜;它不會給我們刻骨難忘的體驗,卻始終為我們提供著不可或缺的營養。親情中自有一份純樸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們意識到時,它早已悄悄浸潤在我們的指尖脈絡中。

  親情是最樸素最美麗的情,它不像愛情那樣濃郁熱烈,也不像友情那樣清新芬芳,卻是那麼的纏綿不絕、餘韻悠長。它不似愛情那樣緣於兩情相悅,也不是友情那樣有著共同的需求,它和我們的血脈相連,與我們的生命相始終。愛情也許會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親情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溫柔的角落。雖然常常我們會因為它平常而忽視,常常因為它樸素而會忘記,可是當我們傷痕累累,滿心疲憊之時,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們最親的親人,只有他們可以不計得失敞開胸懷的接納我們。

  親情沒有隆重的形式,沒有華麗的包裝,它逶迤在生活的長卷中,如水一樣浸滿每一個空隙,無色無味,無香無影,於是也常常讓我們在擁有時習以為常,在享受時無動於衷。親情是飯桌窗前的晏晏談笑,是柴米油鹽間的瑣碎細膩;是滿懷愛意的一個眼神,是求全責備的一聲抱怨;是離別後輾轉低迴的牽掛,是重逢時相對無語的瞬間。常常,一個簡單的電話,一句平常的問候,都是對親情最生動的演繹和詮釋。沒有蕩氣迴腸的故事,沒有動人心魄的詩篇,從來不需要費心費力地想起呵護,卻永遠如水般靜靜的流蕩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悄悄滋養溫暖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是什麼樣的思緒在安靜的夜晚裡悄悄泛起,隨即那一點牽掛便漲滿了整個心房?是什麼樣的感動在一個毫不相關的瞬間突然掠過心頭,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回憶?是祖父撫愛我們的粗糙的手掌,是外婆慈祥縱容的笑容,是童年不苟言笑的父親的臉,是母親沒完沒了的叮嚀,是兄弟姐妹互相爭吵嬉鬧的畫面……一張張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澱在歲月之河的深處,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年齡一起慢慢變得深沉耐讀。

  在紛繁的紅塵世界,因為有了那一份親情在,不管距離遠近,無論喧囂寂寞。我們的心始終是安然從容的。

  親情如水,純淨透明;水如親情,綿延不絕……

   成長的腳步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兒女一天天地成長,父母也在一天天地衰老。願我成長的腳步能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令我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照顧他們,成為他們的依靠。

  我常常抱怨父母老是把我當作小孩,他們總是質疑我的決定,認定我的決定是一時衝動,認定我的決定是錯誤的,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所以,他們常常干涉我的決定,有時候甚至先斬後奏。我經常對他們說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未來,請他們尊重我的決定。可是他們一句“你還小,我們也是為你好”,便讓我無言以對。

  我能理解他們是為我好,但我無法接受他們這種關心的方式。在父母的眼裡,哪怕我已經成年了,我永遠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需要他們時時刻刻為我擔心。可是這份關心太沉重了,我感受到的不是溫暖的親情,而是沉甸甸的壓力。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懂感恩,辜負父母的一番好意,但是孝順並等於完全服從。雖然我不能保證我所做的決定一定是正確的,但是至少我不會後悔,而且無論以後境況如何,我都能堅持下去,畢竟這是我的選擇,再苦再累都要走完。而父母為我做的決定,或許他們是正確的,會讓我的未來更順利,可是我會留下遺憾,而我不願讓這份遺憾最後變成對父母的埋怨。

  “你長大了,父母漸老”。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已經和父母冷戰了好幾天。我突然想到,父母的不放心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才會希望盡最大的努力為我鋪平以後的道路。有一天,他們會離開,而我就要獨自面對所有困難和失敗了。所以他們著急地幫我決定要考哪一所大學,選哪一個專業,還有以後的就業方向。

  想到這裡,我決定停止冷戰,和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一次。我要嚴肅認真地跟父母談一次,讓他們知道我的想法,知道我的決心,並且尊重我的選擇。如果他們仍然不放心,那麼我會和他們訂下一個四年之約。我會向他們保證,在大學四年期間,我會好好地照顧自己,認真地學習,努力地創業。假如我做不到前面兩點,或是創業失敗了,畢業之後我會聽他們的話,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過日子。

  我希望能夠在這四年裡,用實際行動告訴父母我可以獨立生活了,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可以經得起困難和挫折,讓他們相信我真的長大了,成熟了,不再是需要他們細心呵護的溫室花朵。

  經過這次交談,我和父母終於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或許他們依然不能對我完全放心,但至少對我有一些信心了。我也能夠冷靜地看待父母的關心,不再把他們的關懷當作束縛。

  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了,願我的努力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願我成長的腳步能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以前父母是我的依靠,以後我會是父母的依靠。

   不識字的母親

  今天不知為何特別想念家中母親,特記《不識字的母親》

  陰曆九月二十六日,天氣陰,母親生日,因為在校沒能去看望父母,尤其是身體欠佳的母親,心裡始終感覺是個愧疚。本想用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最美好的祝福給母親發個簡訊,以了卻兒子的歉意,但把精心編好的資訊準備傳送時才忽然想起母親不識字,只好作罷。於是,便按下母親的手機號撥了過去,問候一下母親身體可好,心中才稍稍有了些許釋然。

  聽著母親滄桑的聲音,母親那刻滿皺紋的音容笑貌,那帶有愛的身影便電影般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從我上小學低年級起,才知道母親不識字。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某一天下午,我歡蹦亂跳地放學回家後,便一頭扎進屋裡寫起作業來。不大工夫就完成了當天的作業,然後又開始預習明天的課程。當我閱讀明天要學習的自然常識課時,有一個字讓我戛然而止,不知怎麼讀,想查閱字典,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估計被姐姐帶到學校去了。看到在廚房忙碌的母親,我急忙跑了過去,問:“媽,這個字我不認識,你看它怎麼讀,是什麼意思?”母親放下手中的忙,一臉茫然的樣子對我說:“孩子,你不認得它,娘更不認得它,娘本來就不識字,還是等你姐放學了去問她吧。”我有些驚愕:母親竟然不識字。就這樣,我有點沮喪地回到了書桌旁,直等到姐姐回家才解決了問題。

  母親不識字,平時話也很少講,總是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忙碌著她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由於父親負責村裡小學的一些事情,不是開會就是上課,母親便主動承擔了家裡幾乎全部的勞動,整天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機器,下地幹活,洗衣做飯。一點也不讓我和姐姐插手,怕耽誤了我們的學習。曾經的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管是酷暑嚴寒,還是風吹雨打,母親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忙碌著家裡的農活,保障著全家的口糧。

  雖然母親不識字,但母親對孩子讀書的信念卻是特別地篤信。聽母親說,我家的鄰居等不少鄉鄰都曾勸母親說:“大嫂子,別讓你家孩子上學了,上學有啥用呢,還不如讓孩子他爹領著他們乾點手藝活,那掙錢多快,也不用你整天累死累活的啦,唉,可憐啊!”對這些話母親總是嗤之一笑,還是繼續著她的勞動。因為她深知孩子是她生命的延續,是她堅強生活的支柱,是她未來希望的寄託。她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相信讀書一定會有豐碩的回報。

  雖然母親不識字,但她卻心靈手巧。父親曾對我說:“你娘不識字,不是她的錯,那是由於她所生長的那個年代以及家庭的貧窮造成的。除了不識字,她在農活、做飯、縫衣上可是個能工巧匠噢。”是的,母親承擔著家裡農活的重擔,自不用多言。母親做的飯菜我是特別地愛吃,至今仍念念不忘。記得小時候,父親的一些朋友總愛到我家裡來做客喝酒,就是衝著母親做的一手好菜才來的,他們吃著母親炒的美味佳餚,一邊呷著杯中酒,一邊不停地說著:“好吃,好吃,就是好吃”,一個個美滋滋的樣子,讓人好不羨慕。母親的針線活在我們村裡也是小有點名氣的。在嚴寒的冬夜,當我們躺進暖和被窩裡的時候,我常常發現母親還在縫製著我們的棉鞋。在昏黃的燈光下,母親嫻熟地穿針引線,精心地縫製著。此時我的眼睛便有些許鹹澀的液體迅速地充盈了眼眶,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呀。有首歌唱得好:“媽媽我想對你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媽媽我想對你笑,眼裡卻點點淚花。”也不知母親縫到深夜幾時,但在第二天一覺醒來時我們總能穿上嶄新的、溫暖的棉鞋。而此時母親又給我們盛上了熱氣騰騰的早飯,目送我們向學校走去……

  這麼多年過去了,母親終因整天忙碌而沒有得到識字的機會,落下一生的遺憾。但她的兒子卻在她的呵護培育下考上了大學,實現了她老人家的夙願。

  而今,母親已是衰老,身體也是日漸衰老,各種疾病時常折磨著她的身體,二型糖尿病和頑固性面板病。每年的各種假期她都翹首企盼著兒子的迴歸。

  多麼想時刻陪伴在母親的身邊,多盡一些做兒子的孝道。多麼想對母親說,母親我愛您。此篇文章送給天下所有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