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風月的散文

  純純的想念,無關塵世,無關風月。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想念,無關風月

  素色年華,路過最美的時光,在拐角處邂逅愛情。想要如雪般的純潔;如花開般的絢爛;如繁星閃爍般的璀璨。於是,那一場想念,黯淡了歲月的滄桑,洗滌了青春的賣場。離別的季節,純純的想念,無關世事,無關風月。

  ——題記

  回眸處,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已不再是繁花似錦的季節,回首間,處處可見綠意盎然,生命的顏色在夏日裡愈演愈烈。

  跨過季節的更替,感受過春的溫馨活力,夏的火辣激情。夏日還是孩童般頑皮,說變就變,甜蜜溫柔的笑臉被風吹散在了煙雲裡,烏黑的聚集,驅散了飯後悠閒的人兒。他的善變,總在不經意間,快的讓人措手不及,無處可藏。

  謝了林花的季節,在綠色裡暢遊,心曠神怡,清新淡然。多想,就這樣遊離於綠色裡,沒有凋謝,沒有枯萎,只有那一抹清新淡雅的綠,在心頭落地生根,為一片空曠的心田,插滿綠色的嫣然。

  靜坐在一片綠色海洋裡,任思緒如綠葉般耀眼,曾奮力向上伸展,只為這一季陽光的照射。我在綠色裡迷失了自己,將心丟在了綠意蔥蘢裡。

  想念,你在哪?那裡是否依然?淡淡的清新,帶著淡淡的憂傷,想念與綠色揉合成一抹新綠,一波接著一波,無窮無盡。慵懶的伏在書桌上,眼睛靜靜的看著窗外的一抹綠,耳邊是手機裡傳來的音樂。“因為愛情,不曾讓人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因為愛情…”

  邂逅一場愛情,才能懂得想念的真情,也許是一個淡淡的微笑,也許是一次不經意的擦肩。是的,僅一個淡淡的微笑,就使大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解元跌入了愛情的深谷裡。秋香的微笑,與他四目相交的眼神,使唐解元陷入了無法自拔裡。他不知道秋香的一笑,是否傾了蘇州城,但他明白,那一笑,使他知道了自己的追求。

  有了愛情,便有了無盡的想念,如潮水般洶湧澎湃,吞噬著僅有的一點理智。追求,便成了唯一的出路。只是前所未有的想念,與朝廷要事無關,與歲月風情無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為愛瘋狂,為愛痴癲,自古至今,從來都不缺少這樣的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思念佔據了所有的心緒,夜裡難眠,唯有那一份真誠的愛,緊緊相伴。

  韶光易逝,唯有古今以來的文字從未改變。多少文人騷客提筆寫相思之苦,尋尋覓覓。“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思念吧,想念的人兒在哪?辜負了光陰,獨自愁斷腸。“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人的黃昏,下著細細的雨,一個柔柔弱弱的女子,坐落在窗子前,面色蒼白憔悴,那份愁緒,又有何人懂得?

  想念,也是一種踏實。將一份想念鎖在內心深處,從不提及,默默地思念,不管晴天雨天,孤獨悲傷。孤獨時,那份想念是安心的暖,悲傷時,那份想念便是溫暖的依靠。

  將四季的色,鎖入眼眸,將那份想念,鎖入心房,一次次的回想,一次次的記憶。純淨裡填補著各種際遇,如水般清澈,如月色般朦朧迷人。純潔的想念,純潔的愛,不參雜一絲的世俗,只是對你的思念,只能將那份純真,寄予筆端的文字,一字一句,一詞一語。

  閒暇之餘,手握著你送的禮物,微笑便會不經意的爬上臉龐。曾經嬉戲的場面,一次次在眼前出現,聽著你喜歡的歌,說著你說過的話,吃著你喜歡的食物。想念就這麼簡單,不用華麗的語言去描述,不用誇張的手法去造作。一個微笑,便勝於一切。

  純純的想念,不置於庸俗的塵世,就像眼眸裡的那抹新綠,清新淡雅。寂寥的夜色裡,守著那份美好,爬上心頭的思念,獨自綻放。

  靜靜地,我只願在這樣的日子裡,想你。純純的想念,無關塵世,無關風月。

  二:無關風月,草木枯榮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禪意的角落裡,人們能夠忘記生活的喧囂,在靜謐中“詩意地棲息”。借一絲禪意,讓自己在蕪雜的人世中,有片刻的脫俗,短暫的逃離。若是真禪,如達摩,一葦即可渡江,居何處都是禪意。

  簡真的陋隅,角落或者只是一枝枯枝,然而所營造的氣氛足可讓人擁有容納世界的胸懷——山野是素雅的屏風,月亮是清靜的窗戶,星星點綴在藍天的底色裡,總有空靈的感覺。

  花朵,有時總是莊嚴的。如,諸佛菩薩之間的往來也和人間一樣,相見時互贈適當的禮物。所以一方的諸佛菩薩,來到娑婆世間拜訪佛陀暢談法義時,莊嚴的花朵,就扮演著諸佛菩薩的佛心。擁有佛法滋潤的鮮花,在諸佛菩薩間相贈流轉,散發著清淨與莊嚴。

  花草除了在佛菩薩間相贈流轉外,也曾被佛陀用在靈山會上,即“拈花微笑”,透過花表達心與心的相應。還有所謂“一步一蓮花”、“天女散花”、“借花獻佛”、“雨天曼陀羅花”等說法,皆是表示花草樹木清淨、有佛性,能與佛道相應。

  樹木也是禪觀的物件。《觀無量壽經》十六觀中第四觀即是“寶樹觀”:觀想淨土的七重行樹,每棵樹皆高八千由旬,有七寶映飾,珠網覆蓋樹上,而且“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於眾葉間,生諸妙花,花上自然有七寶果。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

  樹木是修行者的修道助緣。佛陀未出家時,目睹宮女為採花取果,任意摧殘園中樹木枝葉,踐踏青翠草地,使得原本花果枝葉茂盛的樹木凋零敗落、慘不忍睹。佛陀心生不忍,也由是感嘆生命的無常,種下了日後修道的機緣。

  佛教裡也常以植物為喻或為名,來形容甚深微妙之法義。如原產於東印度的畢波羅樹,因佛陀在此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稱為菩提樹,又稱覺樹、道樹、佛樹。現居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將於佛陀入滅後五十七億六千萬年,自兜率天下生於人間,在龍華樹下成道、說法度眾。由於龍華樹是彌勒菩薩的成道樹,他也在此為眾生三度說法,因此以樹為名而稱為“龍華會”。

  另外,禪林用語中的“樹”,也常被使用到。例如“鐵樹開花”,以鐵樹無花無果比喻無心、無作之妙用,絕了思慮分別。“鐵樹花開世界香”則比喻法界一切物,皆由無心無作之妙用所顯現者。”“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回答:“解接無根樹,能挑海底燈。”“無根樹”即是形容超越情識的境界。

  是“草木馱走了光陰”,我們只需順乎自然即可。但草木的世界裡,有時總有太多的感動。那天,冬的陽屲裡,有一位七十多歲的清瘦老人,揹著一個揹簍,揹簍裡裝著一些我不無法認全的奇怪的草木,冬的季節,他一隻手裡提著一頂草帽,另一隻手抓著鐵杴把,把鐵杴搭在肩上,當我慢慢地走近,他的笑意盈盈,眼睛深邃如海,仿似有無窮的不捨在內縈繞。他身高比我略矮,腰間束著一條腰帶,一頭精幹利索的灰白短寸,顯得自然。

  “小夥子你怎麼也到這荒山野窪?”他開口問我。

  我猛一愣,我也不知道我怎麼到這兒,沒有目的。噢,是好奇,這就是沒有目的的目的。

  “我來看你大冬天的怎麼在這兒栽樹?”“是嗎”他頓了一會,放好他的傢什,脫了外衣才說。

  “你不知道,秋冬季栽樹,多采用截幹技術,並不是所有的樹種都適宜秋冬季造林。通常潛伏牙壽命長、萌牙力強的樹種可以採用秋冬季栽植,如楊樹類、柳樹類、槐、臭椿、白蠟等類,另外還要考慮樹種的抗寒性。”他一邊挖樹坑,一邊滔滔不絕地給我敘說。

  樸實的山民,對草木的習性,有如此深的瞭解,好像我眼前的是禪道精深的“榮枯大師”。

  “這半坡都是你栽的嗎?”“是的,孩子們都進城了,我和老伴住在山溝,清靜又不拖他們,這不,冬天沒事幹,天氣好了,我就出來在這山坡栽樹。老了,當我那天走了,給兒女們和山裡人留個紀念。”簡單而樸實的話語,不圖什麼,只圖自己心安。

  物慾橫流的社會,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顧望。前者不顧後,後者不顧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也一樣,一念來,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後不相顧望。把煩惱寫在淡薄的素箋上,這是禪者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放下”。我們的煩惱來自執著,其實執著總像寫在沙上的字,海水一衝就流走了,緣起性空才是一切的真相,能看到這一層,放下就沒什麼難的了。

  我默默地離開了老人的聖地,不便打攪他對草木的那份初心。

  人類與植物的牽連像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血親”,回溯到我們的祖先那裡,無論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還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無論是灞橋的折柳相贈,還是屈原關於香草美人的譬喻;無論是重陽登高茱萸遍插的懷思,還是宋時女子爭化梅花妝的風尚......植物都被賦予了人的情思和魂靈,“有血有肉”的生長在人們的生活中。

  每一種植物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無論它有多麼的不起眼,他們都懷揣著各自成長的故事和祕密。英國桂冠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曾說:“當你從頭到尾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讀懂了上帝和人”,這與東方禪意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涵。

  情緣如同草木的一生,榮枯有定,你擁有過花開的幸福,就要接受花落的清冷。世味有如一杯茶,沒有誰能把握,可以將一杯茶泡到一往如初。所有的情感,都抵不過光陰的交替,看著年華老去,我們是這樣的無能為力。

  不關風月,草木榮枯。也許,我們做不到“只要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淡定,但也無需為隔夜的一杯苦茶,做著虛情的品嚐。在開始的時候,別問結局如何,就算寡淡散場,至少還可以守著一份回憶,相伴白頭。殘缺也是一種美麗,多少人為了等待一場秋的落葉,熬過一個個青蔥的夏天。

  有時,我們只能看清,卻不能看透。看清只是認識了紅綠之色彩,辨別了草木之種類,必須還得深刻思考,從林林總總的現象中,尋找真真切切的本真。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可謂看透世事之經典佐證。清朝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看到江面上千帆競渡,不禁好奇地問左右:“江上熙來攘往著如何?”紀曉嵐沉思後回答:“無非為名、利二字。”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看透人生奧祕。

  “花開見佛。佛在那裡?萬木凋零的曠野,一株綠草是佛;寧靜無聲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蒼茫無際的江海,一葉扁舟是佛;色彩紛呈的世相,樸素是佛;***喧囂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時見佛?在流年裡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於紛蕪中靜養心性,即可見佛。”是的,草木枯黃是自然的規律,誰也不能違背,說白了,人和草木一樣,只不過枯榮一輩子。

  季節總會把大山搭配的絕妙,不管蔥綠枯黃,生活在此的人,總是樂此不疲。你瞧,一位老者坐在老鋪子裡賣東西,悠然自得,一副知足的樣子。我想,這樣偏僻的地方,不是圖掙多少錢,而是自己的老來所為,不再在時光了虛度。這是很平常的事,這就是一種境界,而是活在了自己世界裡。一位大媽坐在門口編織,她在編剛孵出的小雞的窩,放在裡面不冷。這裡很多人家到現在還燒柴火,山間有無盡的杏樹,樹枝是最好的燃料,用柴火燒煮出來的飯菜香。

  房子都在坡地上,泥皮小瓦。坡地的地裡站著沒了圓盤的向日葵,突兀著精神。山頂的山神廟,也像一位智者的老人,守候著這裡的一切,包括草木的,是榮是枯,也就是莊稼人有收有進。

  在破敗的廟頂上,有一個僧人在打坐。他在瓦片之上,頭頂只有藍天和自己相伴的風霜雪雨。只從僧人的側面,就能看出他的滄桑,然而,他默默地坐著,守著這片貧瘠的土地,我不知道他的來歷?只知道一種捨身忘我的大愛。

  他身下的土地,在枯榮的歲月裡,有一個生存在這兒的曾經的“知青”,四十幾年風雨人生,總有太多太多。四十幾年前的那段歲月無聲,承載著他的青春憧憬,成長的困惑,朦朧地愛戀。草木枯榮,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他已滿頭白髮。

  四十年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四十年人在旅途風雨兼程,四十年昭華匆匆花開花落......四十年間他所走過的路、做過的事情不盡相同,或春風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艱辛坎坷,或已離他而去......

  今天,他不再輕狂,四十年的風霜雪雨,讓他體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接近七十歲,讓他最難以忘懷和割捨不斷的依舊是那段知青情懷。這份知青情如同一罈子老酒,愈久愈濃香,悠遠而回味無窮。

  山的一切,草是草,木是木,草木不是草木,草木還是草木。

  三:人生有情,無關風月

  一杯咖啡,一本書,一段音樂,靜靜的閱讀,在一個岑寂而又靜謐的時刻,倚坐在熒屏前,任點點思緒蔓延……

  朴樹的《平凡之路》流淌著奮鬥青年的苦痛與掙扎,不知是被朴樹感動還是自己感動了自己,多少蹉跎的時光,和著這樣的虔誠。屋子裡卡布奇諾飄來的縷縷清香,綿延悠長,書上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愛情。就像羅馬,每一個遊客都如去朝聖,那裡曾經有派克與赫本演繹的羅馬假日。此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影片中留著短髮的公主"赫本"的那句"Rome of course Rome."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羅馬咖啡館,有陽光,有笑容,有浸著愛意的芳香。可遺憾的是,很多人訂了座位,卻沒有時間光顧。

  午後的陽光不再如清晨時般明媚,卻散發著暖暖地香,無意間劃開手機相簿,卻將思緒在這一刻沉寂,時光若水,從眉間跌落,打溼了記憶。

  暑假,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堂姐的婚禮,說是偶然,亦是刻意。是因為我始終帶著心中的那種期盼,這張全家福讓我依稀記起那個模糊的童年,將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小村莊,亦如那些不知所措的青澀時光,一切乾淨美好。故鄉的晨曦躲在一片遠山中,從密密的山路一直飄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喚起了石橋上的塵埃,驅散了一夜的靜謐,在這裡我看不到閃爍的霓虹燈,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譁。一切是那麼清寧、清靜與恬靜。井臺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鈴鐺叮噹作響,田野溝壑梯梯坎坎縱橫交錯,如家鄉老人飽經風霜的臉。這是父親的故鄉亦承載著我七歲前的記憶,這裡有他無法割捨的親人,有哺育滋養他的黑土地,這個村莊裡近乎所有的中年人都是他的學生,也是他將一批批的學生送出了這個閉塞的小村莊,奔向繁華的都市,不誇張地說在那個年代父親用他的青春改寫了許多孩子的命運。我能理解鄉親們對父親的熱情也能理解父親對於這片土地的眷戀,離開多年雖不常提起,但我卻深深知道他從未忘記。我沉浸在這片祥和的情景中,感受著濃濃的鄉親情,不曾聯絡鄉鄰卻依舊能清晰的叫出我的名字,甚至會說起我孩提時的趣事,我懷念著那個輕輕易易就被感動的自己。尋覓一些過往遺落的影蹤。

  堂姐是我兒時的玩伴,亦是我的師姐,她安靜、溫柔話不多,而我卻恰恰相反,淘氣、頑皮、惡作劇,蒐羅記憶,她貌似總是被我捉弄卻仍然能賦之一笑。但是很湊巧的是自小學到大學,我似乎都在踏著她的求學軌跡前行,直至畢業的路口我們的人生軌跡不再類似,在各自的城市裡演繹著屬於自己的人生。而她也在這個夏天收穫了她的幸福,原住民風情的婚禮,簡單卻散發著濃濃的人情味兒,有著城裡人無以理解的簡約和質樸,它早已成為鄉村婚姻過程中的一種文化禮節,“踏著一路歡歌,帶著一生的許諾,伴著一生情緣,擁有一輩子依託……”

  血濃於水這四個字的真諦在這一刻詮釋的淋漓盡致,許久未聯絡的兄弟姐妹們圍坐在一起,一些無法割捨的過往,一些留不住的情誼,一些對逝去親人的追思,包括生活中的煩惱與苦痛,都在各自的眉宇間傳遞,或許,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留住記憶,如最初相識的感覺一樣,哪怕一個不經意的笑容,便是我們最懷念的故事。但願,時光,如初見。

  很感念這次相聚,開啟歲月的幀簡,曾經所有的美好都在那時光的剪影裡清晰,點點滴滴,清澈如流。在經歷了心靈的又一次洗禮之後,現在,我們可以享受著陽光與錨點微風,我們可以大膽地哭泣與歡笑,高歌與淺唱。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珍惜現在的親人和愛自己的人,珍惜這一刻的呼吸,只在心裡,存一份淡定,留一份清醒,所謂,人生有情,無關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