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讀書筆記

  刮目相看告訴我們只要好學,就會變化很大的。那大家寫了哪些筆記?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三國時期,孫權開導呂蒙要每天每夜仔細閱讀兵書及各種名家兵法。呂蒙想起了自己往日對書籍的惰性,很慚愧,於是開始認真學習兵書兵法。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震驚。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隨後,他又幫助魯肅解決了幾個好似火燒眉毛的政治困難,使他在魯肅心中的威望又上升了一層。 請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那些曾經五大三粗、整天嘴裡只念著打仗、打仗……而有勇無謀,只會靠蠻力解決問題而不會用腦子想技巧、想方法、想實際的那些人,只要其他人能大膽地去開發潛藏在他們心裡的那些素能,他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一些很特殊的方法學到很多血場上不能學到的東西,若是把它們烙印在腦海裡,就能使他們可以獲得更大、更深、更廣的收穫,這便是“更上一層樓”的境界了,

  就像我自己一樣,小時候的我覺得那永遠也讀不完,永遠也學不完的書海特別無聊、特別煩悶,甚至還對它們產生了一點兒的厭惡感;但就只在那幾年的時間裡,已經長大了並正在讀小學的我,對書籍愈來愈感興趣,甚至在週末的時候還在拼命地汲取著豐富的精神食糧。 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書籍對我們人類的生活是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我的心中對書籍的瞭解更高了一層。

  篇二

  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屢立戰功,三十一歲就升為中郎將。呂蒙識字不多,孫權希望他能做到文武雙全,因此他努力讀書。

  兩年後,東吳都督魯肅來到呂蒙防地,兩人談起了國家大事。呂蒙分析軍事形勢時,引經據典,很有見地。

  魯肅驚訝地說;“你不再是原來的呂蒙了!”呂蒙笑道:“士別三日,就該刮目相看,這變化你知道得已有些遲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讀書的好處無窮無盡。由此我堅信:只有努力讀書學習,才能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以改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篇三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三國時期孫權與呂蒙之間的事。寫了呂蒙由於戰事太忙而無法讀書,且識字不多。孫權便用自己打仗時都在看書的事例告訴給呂蒙聽。3日後,呂蒙便巧用知識回答魯肅,魯肅十分佩服,呂蒙答:“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我覺得我們不能總用老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當別人有了意想不到進步時,我們就當另眼相看,如果想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就得有真才實學,拿出本領來。我們看一個人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例如你問他一個他以前錯的問題,但他回答對了問題,那麼對他來說就是新的突破,我們就應該對他刮目相看。從這篇文章中,我還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斷的進取,別人才會對他刮目相看,一個人長期不進步,即使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別人也不會放在眼裡。所以,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要不斷的進步,不求能做出舉世無雙的事情,但求不被別人看低。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假如一個人長期不講信用,即使他以後講了實話,也沒有人相信,因為他在別人的心中已經留下壞的印象,自然這樣的事情很容易發生。所以,我們不能在別人的心中留下壞的印象,否則,這樣的印象也許當初不會有問題,但如果長期以來保持壞印象,後果不堪設想。你說了實話,房子要塌了,沒人信,便造成了事故。所以,我們必須要從這方面努力改正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壞看法,這樣才能讓自己說的,有人相信,沒有人相信自己,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啊!我們也應對別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別把別人一次的錯誤當成永遠的錯誤,那麼,受害者可能恰恰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