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典音樂的書籍

  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音樂的極境》

  作者: ***美***愛德華·薩義德

  譯者: 彭淮棟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小編推薦丨寫樂評絕對是件傷腦筋的事,需要把聲音的表意符號翻譯成文字,然後再告訴讀者你聽到了什麼。另外,要想讓你的樂評有趣、不枯燥,又得需要一種綜合的、抽象的轉化能力。樂評人要能夠從評論物件身上找到適合的話題,然後做一些探索,將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在這一方面,有一個人做得很好,他就是薩義德。

  作者簡介丨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年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接受過英式教育,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英文系與比較文學系教授,擔任The Nation雜誌樂評,著作等身,包括《鄉關何處》***又譯《格格不入》***、《文化與帝國主義》、《東方主義》。他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包括《康拉德與自傳小說》、《人文主義與民主的批評》、《開始:意圖與方法》、《音樂的闡釋》及《並行與弔詭》。2003年逝於紐約。

  《聆聽音樂》

  作者: ***美***克雷格·萊特

  譯者: 餘志剛 / 李秀軍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2-04-01

  小編推薦丨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樂欣賞指南,幫助讀者理解任何時代及文化中的音樂,發展和提煉聆聽技巧。閱讀後你將會發現自己前所未有的快樂、自信的聆聽和感受音樂。

  作者簡介丨克雷格•萊特 ***Craig Wright***,1966年獲伊斯曼音樂學校音樂學士,1972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耶魯大學音樂系教授,在該校任教已三十餘年。他寫有大量的學術專著和文章,內容涉及從雷奧南到巴赫的許多作曲家。他也是很多獎項的得主,包括古根海姆獎學金,美國音樂學協會的“愛因斯坦和金科迪獎”,以及國際音樂學協會的登特勳章。2004年,他被授予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名譽博士學位。他還與布萊因•希姆斯合著了《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一書***湯姆森•希爾默出版公司,2006***。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

  作者: ***美***保羅•亨利•朗

  譯者: 張洪島 / 楊燕迪 / 湯亞汀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小編推薦丨一部經典的音樂通史。作者僅用寥寥數語便能一針見血地勾勒出作曲家與作品的藝術理念和審美本質。對追求音樂審美和心靈感受的愛樂者來說時常有醍醐灌頂、一語中的之感。

  作者簡介丨保羅•亨利•朗***Paul HenryLang,1901--1991***原籍匈牙利。少年時代曾學習大管、研習作曲,但天生多方面的文化興趣使他最終轉向音樂學。青年時代,眼看右翼政治勢力上臺,社會形勢惡化,同時受到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貝拉•巴托克的鼓勵,轉道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音樂學、比較文學和文化史***和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文學、音樂學、藝術史和美學***求學。雖然最後的博士學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但整體的知識背景和思想基礎均源自歐洲。這種對西方***尤其是歐洲***文化傳統全方位的透徹瞭解和博聞強記其實是他日後撰寫《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的直接前奏。

  《古典風格》

  作者: ***美***查爾斯·羅森

  譯者: 楊燕迪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小編推薦丨查爾斯•羅森的《古典風格: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分為八個部分。前兩卷是對18世紀音樂語言和古典風格的概貌總覽,為後面更為具體的作品分析和批評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間五卷,分別對古典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體裁和作品進行鞭辟入裡的點評和剖析——海頓的絃樂四重奏、交響曲、鋼琴三重奏,莫扎特的協奏曲、絃樂五重奏、喜歌劇,貝多芬的代表性鋼琴作品和他最突出的風格語言特徵,以及古典時期的其他音樂體裁如嚴肅歌劇和教堂音樂等。最後的“尾語”點明古典風格原則在舒曼創作中的瓦解和在舒伯特作品中短暫的迴光返照。

  作者簡介丨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 美國鋼琴家,作家。他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建築師之家,自幼習琴,少年時拜鋼琴家羅森塔爾***Moriz Rosenthal,1862—1946***為師,可算是李斯特顯赫譜系的“嫡傳”。他的正式職業身份是音樂會鋼琴家,成名後頻頻在歐美各重要音樂舞臺和音樂節上亮相,並留下為數甚多的唱片錄音。傅聰先生曾經用“音樂中的錢鍾書”來定位羅森。

  《秋籟居憶舊》

  作者: 成公亮/口述 & 嚴曉星/執筆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5-03-01

  小編推薦丨本書是成先生的口述回憶錄,敘述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的經歷與耳目所接的當代中國社會,以及新中國藝術院校的師生們在藝術與政治中的選擇。本書內容豐富生動,既是一位古琴家的個人回憶,也是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音樂家經歷的縮影。書末附錄《人生就是一瞬間的過程——關於“口述”的對話》長文,可藉以瞭解成先生做此口述的初衷,以及八十年代以來傳承古琴藝術的經過。

  作者簡介丨成公亮,1940 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當代古琴大家。1965 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期間在北京中國京劇團、山東省京劇團參與《紅燈記》《奇襲白虎團》等京劇現代戲的音樂創作。1984 年調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工作,任音樂理論、作曲、古琴教師。1997 年提前退休。2011 年12 月返聘於南京藝術學院之音樂學院,任琴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籟居琴話》***三聯書店,2009年***、《秋籟居琴課》***三聯書店,2012年***、《秋籟居閒話》***中華書局,2014年***、《秋籟居琴譜》***中華書局,2015年***等。

  嚴曉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近年尤致力於古琴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金庸識小錄》、《條暢小集》、《七絃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與古琴相遇》***將出版***、《徐立孫先生琴學著作集》***將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將出版***等。

  《西方音樂史十講》

  作者: ***美***美]米羅·沃爾德***Milo Wold*** / 加里·馬丁***Gary Martin*** / 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 / 埃德蒙·塞克勒***Edmund Cykler***

  譯者: 劉丹霓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4-01

  小編推薦丨這是瞭解西方音樂發展的最簡明指南。本書以大綱式的手法對西方音樂發展進行了清晰描述,共十章,按年代順序對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進行了介紹。文中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徵做了細緻分析。此後,簡要地列舉了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創作風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說明了音樂家對音樂發展的重要貢獻。

  作者簡介丨

  米羅·沃爾德***Milo Wold***,1936—1974年執教於林菲爾德學院,並擔任音樂學的榮譽教授。其後人為紀念他和他的夫人對學校教育的貢獻,於2008年在林菲爾德學院設立了“米洛和布蘭奇·沃爾德紀念獎學金”***MiloandBlancheWoldMemorialSchol arship***。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與詹姆斯·米勒、埃德蒙·塞克勒等合著***等。

  加里·馬丁***Gary Martin***,俄勒岡大學音樂學名譽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與音樂史。1966年開始執教於音樂教育學院,主要開設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發展史等課程。曾任德國國際音樂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作品有《音樂基本概念》、《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等。

  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俄勒岡大學聲樂和合唱音樂專業的名譽教授,曾任歐洲音樂教育中心德國與英國區的主任。1988年,他在英國巴思開設了名為“英國音樂社會史”的課程。在俄勒岡州,他多次擔任國家聲樂獨奏與合奏比賽的評委。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

  埃德蒙·塞克勒***Edmund Cykler***,俄勒岡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用於多種樂器演唱和表演的121首卡農》、《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比較音樂教育》***論文***等。

  《不朽的鋼琴家》

  作者: ***美***哈羅德•C.勳伯格

  譯者: 顧連理 / 吳佩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小編推薦丨從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連音,到貝多芬海洋般洶湧澎湃;從克拉拉•舒曼“鉛筆素描般清晰”的觸鍵,到魯賓斯坦火山般濃豔的演奏——《不朽的鋼琴家》一書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群像。榮獲普利茨獎的評論家兼作家哈羅德•勳伯格生動地介紹了每一位藝術家的表演風格,甚至他們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將其一一羅列,並加以分析闡釋。勳伯格充滿智慧、幽默風趣的文風令本書超越了音樂的範疇,即使是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也會忍不住一看到底。

  作者簡介丨哈羅德•C.勳伯格***Harold C.Schonberg***,著名音樂評論家、作家。就學於紐約大學。曾任《紐約太陽報》《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員、高階評論員。1971年榮獲普利策評論獎。著有多部介紹鋼琴家、指揮家及作曲家的專著。

  《樂之本事》

  作者: 焦元溥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小編推薦丨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有興趣,或準備想要進一步瞭解它,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協助;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沒有興趣,這本書有豐富的故事和知識,翻翻看看,或許也能觸類旁通;如果你已經浸淫或學習古典音樂多年,那麼,願這本書能讓你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想起每一個與美好感動相逢的當下。無論人生可以多荒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遠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堅定頑強的意志,溫柔又執拗地守護。

  作者簡介丨1978年生於臺北。不務正業的臺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也是不誤正業的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

  自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道與文學創作。著有樂評選集《經典CD縱橫觀》系列三書***聯經,2005***、《莫扎特音樂CD評鑑》***聯經,2006***、《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聯經,2007;日文版首冊於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發行***、專欄選集《樂來樂想》***聯經,2008***與《聽見肖邦》***聯經,2010***。

  文字創作之外,焦元溥也擔任臺灣愛樂樂團“焦點講座”策劃,“20×10肖邦音樂節”和“Debussy Touch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臺中Classical古典音樂臺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電臺“焦點音樂”和“NSO Live雲端音樂廳”廣播主持人,前者獲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3***。

  《外國音樂在外國》

  作者: 陳丹青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小編推薦丨此書談論音樂,以古典為主,兼及流行與民族。作為畫家、作家而談音樂,陳丹青說自己不過是假音樂之名義,而行趣味的批判。他之書寫音樂,不單就音樂本身著墨,而是關注音樂所席捲的人生與性命,關注音樂背後的文脈與文化,由此而獲致獨特的境界與氣韻。

  作者簡介丨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以同等學力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赴紐約定居,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