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寫景作文帶評語

  七年級學生在寫寫景作文的時候,可以學習課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並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冬夜,我一人漫步在銀色茫茫的雪地裡。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麼的寧靜。

  偶一抬頭,或模糊地聽見幾聲爽朗的笑聲;或隱約地看見一家人圍坐在桌邊包餃子,好不熱鬧。

  孤身一人的我仍舊低著頭,在雪中漫步。不知不覺,我來到了海邊。海潮啊,你不該這麼洶湧!海潮啊,你不該這麼澎湃!你讓我在你面前感到無地自容。你剛強的性格讓我崇敬又讓我懼怕。我是一個受過打擊的人,任何困難和災難都讓我恐懼。而你,你那洶湧澎湃的海潮好像是要傾吞一切災難。

  風停了,海面也漸漸平靜了,我卻依然一動不動地望著那曾經用那慈母般的浪花喚回海外遊子的大海。

  黑夜中的大海,雖然不比白日的壯觀,可也別具風韻。沿著海邊行走,看著皎潔的月色,使我想起了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此刻,在遙遠的故鄉,我的親人們在賞月嗎?他們也與我一樣,在雪中漫步嗎?

  當我準備離開的時候,卻發現我走不動了。我的身上已覆滿了潔白的雪花……

  月光離我越來越遠,但它卻把我的心靈照得越發明亮;退去的潮水離我越來越遠,但它附在我身上的勇氣和力量是我感到火一般的熱情。我抖落了渾身的積雪,微笑著與月光,與潮水揮手告別……

  【簡評】這是一篇初一學生寫的寫景文章,文章描寫的是冬夜作者漫步在雪地中的景緻。敘事條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約而意豐,筆淡而情濃。

  二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我坐著小舟,順著江水來到荊門外,準備到楚地盡情漫遊。回望從天際湧來的江水,我心中突然一緊:這下就正式告別故鄉了。

  崇山峻嶺連綿起伏,從我的身後向天邊奔騰而去。隨著曠野極目遙望,在遠方,天空,平野,高山與江水似乎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幅綠色與天藍交相輝映的水墨畫。而長江正從這水墨畫的源頭向我滾滾而來,細看,水花四濺,如同一匹匹駿馬在戰場上嘶鳴,踏浪而來;又如同故鄉的大手朝我微微揮著告別。我看到那雙“大手”到了近處,又逐漸拉成一絲銀線,從我身邊呼嘯而過,然後在荒原裡緩緩奔流。

  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天空,如同一隻巨大的銅鈴,又如一隻溫柔的眸子,靜靜注視著我。水中倒映著皎潔的月影,輕舟盪漾起層層波紋,水中的月亮便隨著這波紋輕輕晃動,像是從天上墜入凡間的巨大天鏡,將我的心映照得沒有一絲雜質。灰白的雲層飄蕩在山間,飄蕩在江上,迷霧交織,幻化出神祕綺麗的海市蜃樓。我睜大了眸子,在這海市蜃樓中彷彿又看到了故鄉的影子。

  低頭看著這從故鄉流來的江水,水中映出我的影子,心中霎時充滿了無限熱愛——愛這故鄉之水不遠萬里飄送我的行舟。

  【簡評】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文。文章引用古詩開頭,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正文對於景物的描繪更加凸顯了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即將離開家鄉的依依不捨之情,語言飄逸自然。

  三

  霧是一個調皮的娃娃,誰也抓不住,誰也猜不透;霧是一位溫柔恬靜的少女,文雅而美麗。

  早晨,開啟窗戶一看,呀!窗外好美,白茫茫一片。霧輕悠悠地飄進窗來,一絲絲,一縷縷,一匹匹,不摻任何雜質。似乳白的棉紗,綿長無盡。霧飄在臉上,似一雙慈祥而溫柔的大手輕輕地撫摩著你,讓你感覺好柔,好涼呀!真爽!

  走進大霧中,彷彿置身一幅綿延不絕的畫卷。一眼望出去,霧可真是野心勃勃啊,彷彿要把整個世界吞沒了才肯罷手。萬里江山全都披上了一層薄紗,河流似乎也沒了止境,從這裡望不見其尾。呵!還真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通天河呢!再看看遠處的山峰,大霧遮住了大山的腦袋,給她戴上了一頂白帽兒,好似一位調皮的小孩子在與你藏貓貓呢!遠山的燈火似幾顆閃著朦朧亮光的星辰,一閃一閃的,又似孩子的眼睛在那裡不知疲倦的眨巴。

  踏在幽徑上,一切顯得那麼靜謐,偶爾傳來一兩聲鳥鳴,當你回頭看時,鳥呢?卻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會隱身術啊。在這詩情畫意裡,讓人不禁想起“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佳句來。大霧消散後往往是萬里晴空,在我心裡,這大霧透著不可猜測的希望,讓人無限憧憬。

  太陽公公終於姍姍來到,大霧在柔和的陽光中悄然隱退,她的質樸、溫柔、恬美卻留在了我的心裡,永遠……

  【簡評】本篇寫景散文以霧作為描寫物件,生動的寫出了霧氣的獨特之處,表明了自己對於霧的喜愛之情。全文比喻獨特新穎,言語間充滿趣味使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與小作者共同觀賞了這霧的美麗景色。是很不錯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