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職稱論文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小學數學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摘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因此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而小學又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期。因此本文從創設問題情境、倡導一題多變、運用類比方法、巧設探索性問題等方面探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務必具有的基本技能。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我覺得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促進創新性思維的發揮。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設計一個有趣的問題,誰能在5、50、500後填上適當的單位,並用等號將它們連線起來?學生為之感到新奇,議論紛紛。有的說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說加上米、分米、釐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釐米,此時教師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於是學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對於這幾組數之間是否相等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小數的性質”,這樣的情境創設,形成懸念,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能力和習慣。

  二、倡導一題多變、誘發學生思維

  數學教學中進行一題多變,不僅可通過將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加以改變,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還更應強調計算題中的一題多解,誘導學生進行發散性創新思維的目的。

  1、應用題一題多解,改變題目的不同條件和問題。

  例如:“學校購進圖書200件,發到各班共160件,還剩多少件?”教師引導審題後,要求學生改編成新的應用題,學生改編後形成如下:

  ***1***學校購進圖書200件,發到各班共160件,還剩幾分之幾?

  ***2***學校購進圖書200件,發到各班共160件,發出了幾分之幾?

  ***3***學校購進圖書200件,發到各班共160件,購進的比發出的多幾分之幾?

  …………

  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地展開創新思維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向縱深發展。

  2、計算題中一題多解

  例如:“用簡便方法計算25×32”,教師應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積累的經驗去探索解題的方法。結果學生會有許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

  綜上所解,對於多種解題方法,同樣也能達到誘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發散思維的目的。

  三、運用類比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類比方法是根據兩類物質之間一些相似性質從而推匯出其它方面也類似的推理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類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

  如在教學了數的整除的知識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例題:“一個大於10的數,被6除餘4,被8除餘2,被9除餘1,這個最小是幾?”應該說這道題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學生求解會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比較題:“一個數被6除餘10,被8除餘10,被9除餘10,這個數最小是幾?”這道題學生很快能求出答案:這個數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數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數為72,因此這個數為:72+10=82;然後我引導學生將上面一道例題與這道比較題進行比較和思考,學生很快知道,上道題只要假設被6除少商1餘數即為10,被8除少商1餘數也為10、被9除時少商1餘數也為10,因此可迅速求得這個數只要減去10,就同時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數為72,因此這個數為:72+10=82。這樣通過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比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巧設探索性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現代心理學認為: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慾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能讓學生置身於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學生也會品嚐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藉助數學的思想方法,會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儘量做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我經常設計開放性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思維。

  如在教學了百分數應用題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題:張教老師欲購買一臺膝上型電腦,為了儘可能少花錢,他考察了A、B、C三個商場,他想購買的膝上型電腦三個商場都有,且標價都有是9980元,不過三個商場的優惠方法各不相同,具體如下:

  A商場:全場九折。

  B商場:購物滿1000元送100元。

  C商場:購物滿1000元九折,滿10000元八八折。

  張老師應該到哪個商場去購買電腦?請說明理由。

  這道題顯然不同於一般的應用題,因此我啟發學生,應該充分考慮如何才能做到儘可能少花錢這一個特定的條件去進行分析與解答。學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最後得出如下的結論:

  因為每臺電腦的價格均為9980元,而去A商場是全場九折,因此張老師如果去A商場購電腦,那麼張老師應該付:9980×90%=8982***元***。

  因為B商場是購物滿1000元送100元,張老師如果只買電腦,需付:9980-900=9080***元***;張老師如果再買其它的物品湊滿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為C商場是購物滿1000元九折,滿10000元八八折,張老師在C商場購買電腦時,只要再多買20元物品,即湊滿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張老師去C商場購電腦花錢最少。

  由於小學生的教學創新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的訓練過程,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最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