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教師是一位溫和心細的人,對學生就像對自已的孩子一樣,讓學生感到很親切。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教師示範策略

  摘 要: 在大力倡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今天,美術課堂上教師的示範教學如果使用不得法,則只會使學生依葫蘆畫瓢,形成思維的惰性,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成為一種阻礙學生思維發展的不良的教學手段,而且會讓學生的作品風格單調劃一,作業“千篇一律”,從而不利於藝術人才的成長,不利於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教師示範

  本學期我上了一堂美術公開課,教學內容是《可愛的動物》,以播放課件“動物王國的故事”引入。看完後我引導學生賞析比較動物的顏色、外形、斑紋、動態等,認識動物之美和可愛之處,提問:“你能從故事裡知道小熊、小羊、大象等分別是什麼樣子的嗎?”學生紛紛回答:大象長鼻子、大耳朵,還有兩根長長的象牙,小熊大大的腦袋、圓圓的耳朵、笨重的身體……我出示描述學生說的動物外貌的語句,旁邊配上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對各種所說動物的外貌有大致的概念,緊接著便引入故事創設情境,發散思維,集廣思義,欣賞圖片,在總結的基礎上,佈置學生作業巡視指導,最後小結,宣佈下課。這節課節奏緊湊,課堂積極性高,氣氛活躍,但是學生獨立創作時卻出現問題:想到了許多的動物形象可就是畫不像,不能較好地解決學生的認知問題,對動物的外形特徵有一些瞭解,但不能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創造表現,甚至出現不會畫的情形。上完課後老師們一致認為這節課缺少示範,正是學生畫不來的原因所在。

  針對這節課出現的問題,我對課的結構進行了改進,上課時先向學生形象地貫徹教學意圖,讓學生明確教學方向。在講解動物外形這一環節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上講臺畫他們心目中動物的形象,我及時點評,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示範多種動物的畫法,強調它們的特徵,並讓學生說說怎麼畫眼睛、嘴巴、耳朵、身體。通過嘗試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不僅會畫小動物了,而且畫得豐富多彩、各式各樣,作業異常豐富,畫面效果有趣得多。正因為學生在已有記憶的基礎上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就為學生自己作畫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生通過範畫理解和把握了教學要點,正確認識了作畫過程,提高了理性認識,增強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在美術課上,教師一般圍繞一個主題,對學生進行啟發,從生活經驗、名畫欣賞、實地觀察、展開想象等環節進行引導,繪畫內容在師生對話中得到初步的認識。但是美術課堂上教師少了重要的演示步驟,於是就有一些學生“話”得很活躍,但下筆卻不敢“畫”。如果教學坡度過大,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逐漸形成學困生,作業無法上交。“話”是解決學生畫什麼,是內容;而怎麼畫,是技能,卻沒有得到指導。針對學困生的表現,我認為要做的是放緩坡度,降低難度,拉近“話”與“畫”間的距離。教師的適度示範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示範教學的缺失,教師光說不練,也會誘導教師的專業發展萎縮。

  如何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達到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又不會導致學生作業千篇一律的問題呢?

  一、示範教學必須遵循啟發性、創造性的原則

  美術是專業特點非常強的科目,教師的示範主要表現在情景示範、行為示範和思維示範等方面。

  1.情境示範。教師根據教材創設情境,提供美術素材。教師可以做導演,也可以做演員,通過一系列師生間、同學間的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學習交往氛圍中學會動腦,敢於提問,達到個體與群體的協調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積極性。例如《看大夫》一課,可以讓學生扮演大夫,老師當病人。又如《我愛我家》一課,老師可以扮演學生家裡的一員,來一些親子活動,以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就改變老師“高高在上”的權威地位,縮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所以情境教學是讓教師試著走到學生中,通過談話、接觸、詢問、交流、師生表演、競賽等方法,樹立一種新穎的師生關係。

  2.行為示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親身實踐,用自己的行為動作吸引學生,並引起學生的共鳴。美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操作活動,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掌握繪畫中的繪畫習慣,塗色和構成的不同握筆姿勢,在摺紙中掌握基礎的摺疊方法等,這些都要求老師通過集體教學、示範、講解,明確教育意圖,讓學生得以理解和鞏固,但不加限制,允許學生個性化地發展。

  3.思維示範。這要求教師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徵,延伸創意。如低年級《畫太陽》一課,可引導學生把太陽的主體變化成老公公的臉型、兒童的臉型、成人的臉型、男性及女性的臉型;太陽的光芒可變化成各種的花瓣形狀及不同的色彩。如此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繪畫難度降低,教學效果顯著。

  二、示範教學手段、方法的多樣性

  1.小學美術教材中精選的美術作品,都是古今中外各時期的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還包括一些學生作品,但是畢竟量少,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難以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的範畫和學生中的優秀作業,更貼近學生,更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通過讓學生欣賞老師、同學的範畫帶動學生學習美術的堅定信心,激發創作欲。當然,範畫從構圖到色彩、從創意到藝術效果都要有美感。

  2.在手工教學實踐中,範品利用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學習氣氛,範品利用得好,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如教學生製作一件作品要有一個過程,有一個步驟,現在的幾個版本的美術書中有步驟圖的課程編排很少,有步驟的很簡單,學生很難從這簡單的步驟圖中學到什麼,結果學生會出現亂做的情況。如《綵球的設計》一課,我先做好幾個各種形體拼成的綵球,在上課時我又把做好的綵球拆開重新拼裝,這樣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望遠神鏡》、《花的世界》中,教師可不直接講授製作方法,而是課前準備好一個個成品或半成品,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運用視訊不斷重複播放作業參考圖片、手工或繪畫步驟、範畫等,方便學生參考、瀏覽,增強記憶。例如在教高年級色彩靜物的臨摹或寫生時,色彩的冷暖、色調的深淺、對比效果的虛實,它們在程度上的微妙差異很難用語言確切地表達出來,這時候把教師的示範錄成課件不斷播放:用鉛筆或色彩直接在畫面上勾畫出完整的形體輪廓,用大色確定畫面色調,明確色彩關係,區域性刻畫,深入完成。隨著作畫程序的推移和展開,方法步驟一個程式一個程式地演示出來,每一步驟具體運用的處理方法和技法手段都讓人一目瞭然,心領神會。毫無疑問,這種運動著的示範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美術課強調創新,強調個性表達,但不意味著不講究技能。因為情感的再現需要藉助一定的技能,只有具備一定的繪畫技能,才能把頭腦中豐富的美感知覺體驗表現出來。因此,必須根據小學生的發展水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培養必要的繪畫技能。教師示範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同時,老師嫻熟的演示,精彩的作品,往往使學生心生敬意,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