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論文投稿作品

  教師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夠照亮我們前進,努力的方向。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教師教學風格研究綜述

  摘要: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影響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總結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教學風格的內涵、分類、影響因素及形成途徑的不同觀點。教育學者側重於從思辨的角度進行闡述,心理學者則側重於從調查的角度進行研究;形成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更需要教師具有修行者的心態。

  關鍵詞:教學風格;內涵;分類;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4***06―141―04

  一、教學風格的內涵

  ***一***從藝術學的角度定義

  在我國古代,“風格”一詞最早來源於藝術,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觀點也早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因此,有學者從藝術的角度,把教學風格視為教師教學藝術的一種格調、風貌,是教師個性魅力的外在表現。顧明遠先生主編的《教育大辭典》對教學風格的解釋是“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個人特點的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程少堂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課堂教學風貌。盧真金認為教學風格是教育藝術家所特有的,在教學活動整體中重複表現出來的教學“韻味”、“格調”和“風貌”。

  ***二***從教育學角度定義

  在教學論中,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作用的過程,是教師教學觀點、方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過程,因此,有學者把教學風格視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和作風的獨特表現。鄧恩***Dunn***夫婦認為,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分解為八個方面: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生分組、課堂環境佈置、教學組織、評價技術、教學管理和教育思想。這八個不同個性化程度的教育要素在教師身上的不同組合,就構成了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李如密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的標誌;李源田等人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等方面穩定、綜合地體現出來的教師教學個性和審美風貌。

  ***三***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定義

  在心理學領域,“風格”一詞用於描述個體在認知、學習、教學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教學風格即為教師獨特和一貫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方法。持這一觀點的,如朗特里***Rowntree,1988***,他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不同關係和各種社會風氣的方式、方法。斯騰伯格***Sternberg***認為,教師的教學風格即教師的思維風格,是指教師在組織處理教學活動時所具有的偏好性和習慣化的方式、方法。上海師範大學賀雯教授認為教學風格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個性化和一貫的方式、方法。還有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邵瑞珍也認為教學風格即在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

  從上述概念可見,不管從哪個角度定義教學風格,以下三點是達成共識的:第一,教學風格都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般都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並達到成熟,具有相對穩定性;第二,教學風格具有獨特性,且與教師的個性息息相關,是教師個性的體現;第三,教學風格有其外在表現形式,即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技巧。

  但從藝術學和心理學角度看教學風格,有個問題值得思考:如果把教學風格視為教師教學藝術高度成熟化的標誌之一,那麼教學風格就並非人人都有,而是隻有教育藝術家或優秀教師才有,且形成的教學風格都是正向、積極和有效的;如果把教學風格視為一種教學方式、方法,則凡屬教師都有,且形成的教學風格不一定都是正向、積極、有效的,也有的風格是起負向、消極和低效作用的。

  二、教學風格的分類

  ***一***以活動為核心的分類

  如國外首批教學風格研究者漢森和博思威克***Henso,Borghwiek,1984***將教學風格分為任務中心型***教學重點是結構化教材活動***、合作中心型***教學重點在組織學生參與決定如何學習***、學生中心型***教師的重點是設計各種學習活動,並要求學生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活動***、內容中心型***教師考慮的是教材內容而不是學生***、學習中心型***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真正理解***和情緒中心型***教學重點是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等六種。國內學者如魏正書把教學風格分為啟迪型、探索型、善導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綜合型。吳慶麟***1988***把教學風格分為演講與討論型、集體中心型、教師中心型。李如密把教學風格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單一型有理智和情感型、表演型和導演型、莊雅型和諧趣型、謹嚴型和瀟灑型、雄健型和秀婉型、韻味型和明暢型,綜合型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風格的融合,比如,情理交融型、寓莊於諧型、雅俗共賞型、剛柔相濟型等。

  ***二***以某種心理品質為中心的分類

  目前,運用較廣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從認知的角度劃分的七種教學風格:一是立法型:教師善於創造和提出規則,並按自己的方式教學,喜歡並鼓勵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二是激進型:教師喜歡變化的教學任務,並善於超越現有的規則和程式進行教學;三是評判型:教師善於評價和分析任務,喜歡判斷和評價事實、程式和規則;四是整體型:教師喜歡面對全域性性、抽象性的問題,偏好總體性、概念性和觀念性的教學任務;五是執行型:教師喜歡按既定的程式和規則解決問題,喜歡按事前準備好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六是保守型:教師習慣於熟悉的教學任務、教學情境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七是區域性型:教師工作時能深思熟慮,喜歡細節性和具體化的教學任務。斯騰伯格以實驗證明,前四種教學風格是較為有效、複雜和受學生歡迎的風格型別,後三種則是相對簡單、低效率和不受學生歡迎的風格型別。他認為風格是多維的,且只有適應與否的問題,而沒有好壞之分,一個人可以擁有多種風格型別。賀霽等人進一步從認知和情感兩個維度出發,把教師教學風格分為幽默活躍型、關愛分享型、嚴謹邏輯型和創新探索型等四種,並以上海、江蘇、南通6所中學720名學生為被試,證明這一分類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   ***三***以教師課堂教學的語言特點為標準進行的分類

  如貢振羽把教師教學風格分為:一是精講精練型:教師語言邏輯性強,善於引經據典和對知識層層剖析;二是樸實自然型:教師語言樸實無華,以細細誘導,娓娓道來見長;三是感情充沛型:教師語言慷慨激昂,情緒高漲,容易引起強烈師生共鳴;四是幽默生動型:教師以語言幽默生動,機智詼諧見長,師生間有較強親和性;五是機智思辨型: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講解、論證和分析都充滿機智,思路清晰。楊立剛以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資訊的活動方式為標準,把課堂教學風格分為理智型、情感型、自然型、幽默型和技巧型等五種。顏憲源等人提出根據不同教師課堂教學體現出的主要特徵,把高校教師教學風格分為激情洋溢型、理性睿智型、樸實自然型、智慧技巧型、幽默生動型。

  除此之外,黃敏衛、鄧鑄按資訊輸出的四種結構形式將教學風格分為飽和資訊類風格、空殼資訊類風格、含熵資訊類風格和黑洞資訊類風格。從上述分類可見,目前對教學風格的分類研究比較多,但對教學風格的測量研究卻較少,且目前運用得較多的是斯騰伯格的風格測量量表,但該量表在翻譯過程中存在文化差異,因此有適應性問題;另外,中小學與大學相比,因教學任務、考核要求等的不同,教師教學風格也應有所不同,但用同一量表測量,顯得不夠準確。因此,設計出清晰、具體、適合我國文化和年級特點的教學風格顯得更為重要。

  三、教學風格對教師、學生的影響

  ***一***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其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是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提高,預示著教師由一個行業中的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李如密指出教師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形成個性化、成熟的教師教學風格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尺和專業化成熟的標誌。成熟的教學風格需要教師具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運用熟練的教學方法、富有成效的教學過程設計以及獨具特色的教學語言,而這些也正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基礎。

  ***二***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髮展

  有研究證明,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業成績高度相關,如鬆散式課堂管理,教師很少支援學生自治和興趣的自由型教學風格影響下,學生學業成就水平較低。王稱麗等人認為教學風格通過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影響學生的社會化過程。除此之外,更多的研究集中於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個性、學習風格之間的關係。

  1.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個性發展

  貢振羽認為教師教學風格對學生個性發展起著示範、誘導和激發的作用,“嚴謹”的教學風格使學生的思維也趨於周密,有助於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李如密、黃慧麗等人認為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髮展之間是互動過程,一方面,教師教學風格以暗示、感染、復現的方式對學生起隱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以反映、認同、模仿、內化等過程接受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

  2.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風格

  楊立剛認為在學習風格形成初期,教學風格對學習風格起決定和引導作用,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會不同程度地調教出與之相匹配的學習風格的學生。當學生學習風格已形成,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就有正負與負向之分,如果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匹配,這是正向影響,有助於高效完成學生學業任務,否則將有礙於學生學習。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形成多種教學風格,以便因“格”施教;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認識和調整自身教學風格,形成以良好學習策略為核心的認知風格。

  四、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因素

  ***一***教師個人因素

  1.教師個性

  在個人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師本身的個性因素。個性,在心理學上是指一個人相對穩定的,在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體心理特徵。個性傾向性包括價值觀、態度、信念等;個性心理特徵包括氣質、性格、能力以及人的思維方式等。如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積極進取的教學態度,善於不斷探索、創新,能夠在反思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就越容易形成積極、高效的教學風格;反之,則容易形成消極、低效的教學風格。又比如偏好於整體型思維方式的教師,其教學風格就體現出偏好總體性、概念性和觀念性的教學任務,善於解決全域性性、抽象性的問題,如果教師思維方式是偏好於分析型的,其教學風格則表現出擅長具體性、細節性的教學任務,且在完成工作時能夠深思熟慮。氣質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體現在氣質對教學風格的情調、風采、氣勢、氛圍等方面都會產生特定的滲透性。膽汁質型的教師在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多血質型教師擅長在課堂上以情動人並貫穿始終;黏液質型教師講求一課一得,強調從學生心理出發,巧設機關;抑鬱質型教師情感細膩,課堂上往往把注意和興趣集中在教材的內部世界,注意在教學中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結構。

  2.教師的教齡

  賀霽教授以上海市三所中學的142名教師為被試,採用斯騰伯格的風格量表測試得出:5年以上教齡的教師比1-4年教齡的教師更傾向於使用激進型、立法型、評判型和整體型等四種相對複雜的、高效率和創造性的教學風格,而2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又更可能使用更低效率的教學風格。傾向於高效還是低效教學風格主要取決於教師主觀因素***如創造性、進取心、教育信念等***和客觀因素***如教育環境、工作壓力等***。

  除此之外,內部因素如文化修養***如職業道德修養、知識結構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及科研能力等***、性別、年齡、學歷和職稱,甚至早期在家庭所受的獎懲經歷等都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和型別。伊幹閩以福建師範大學等10所高校的330名教師為被試,得出在這些內因中,教師人格特徵的神經質和精神質對高校教師教學風格型別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二***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教育體制、學校領導、工作壓力、學生素質等,這些因素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如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教師一味追求成績和升學率,教師更傾向於按既定的程式和規則進行教學,即採用執行型和保守型的教學風格。賀雯以上海市四所中學的178名教師為被試得出:教學風格與教師工作滿意義密切相關,教師對學校領導、工作的滿意度越高,就越有可能採取立法型、評判型、激進型和整體型等四種積極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教學風格,而對領導工作不滿意則更傾向於採取執行型、保守型、區域性型的教學風格。   除此之外,外部因素如模仿學習、激勵機制等等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型別。

  五、教師教學風格的培養方式

  關於教師教學風格形成途徑,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從教師自身人手,二是從學校人文環境人手。從教師自身人手修煉教學風格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讀書,即養成閱讀的習慣,包括精心閱讀教育專著、教育心理學書籍、教育類核心刊物,名師人物傳記以及名師和教育研究者的網上博文等。在讀的過程中除了“知道”所讀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要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師在讀的過程中還要善寫,寫讀書筆記、教學日誌、教育案例等。二是精心於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形成自身教學風格,賀霽等人有四種方式:一是“典型示範”型,即通過觀摩優秀教師上課以改進教師教學風格;二是“自我反思”型,即通過經常性課堂實況的自我反思來提高教學風格水平;三是“專家指導”型,即由高校教育研究專家經常性幫助與引導,以提高教學風格水平;四是“他人反饋”型,即在同事、教研人員反饋與幫助下提高教學風格水平。除此之外,陳志科提出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富有成效的教學過程設計***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獨特處理方式,對不同課的結構方式、敘述策略,以及視角的獨特把握***;另一方面,教師要有獨具特色的教學語言***包括音量、音色、基調、氣勢、節奏、常用詞彙等***。

  從學校人文環境人手形成教師教學風格,要求學校有寬鬆、民主的管理氛圍,學校領導要善於鼓勵教師個性和創造性發揮,鼓勵教師認識並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學校在教師教學考核中加入“教學風格形成”一欄,並把不同風格的教師配班以便風格互補等。

  近年來,不同領域的學者對教學風格的研究提出不同的觀點,教育學研究者側重於從思辨的角度對教學風格的內涵、型別及形成途徑進行闡述和經驗歸納;心理學研究者側重於從調查的角度對教學風格的分類和影響因素進行驗證和分析,但目前我國學者還未開發出一套適合我國教學實踐且有影響力的教學風格量表。

  另外,教學風格的形成關鍵在於教師自身對職業專長的精深追求,這是教師教學風格成長和成熟的內因,而教師所處的教育環境則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外因,教師教學風格形成與發展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離開寬鬆的教育環境,教師疲於應付考試,追求成績,很難形成富於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但沒有教師自身對教學的精益求精,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更是緣木求魚。日本有一種職人生活,如紀錄片《壽司之神》中的小野二郎,他用一生精心做一件事――做壽司,但每次都在重複基礎上誕生新作,這種職人生活追求的是一種內容和氣質相近的生活:專注、執著、嚴謹、誠實、身心並赴、內心充滿安寧和純粹的喜悅,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修行者的心態。而教師如果以這種修行者的心態來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就能在浮華的塵世中擁有內心的淨土,這也正是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最內在的原因。

  參考文獻:

  [1]程少堂.教學風格論[J].教育科學,1998***2***.

  [2]盧真金.教學藝術風格發微[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1***2***.

  [3]許倩,郭小蘭.淺談教師個性與教學風格[J].新課程***中***,2014***1***.

  [4][13]李如密.教學風格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李源田,朱德全,楊鴻.試論名師教學風格的養成[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6][英]德・朗特里.西方教育詞典[Z].陳建平,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7]許芳,李壽欣,金玉華.斯騰伯格思維風格理論的研究進展[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1***.

  [8][14][23]賀雯.教師的教學風格及其發展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7***.

  [9][1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

  [10][20]王稱麗,賀霽.教師的教學風格研究及其進展[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2***.

  [11]魏正書.教學藝術論[M].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

  [15]賀霽,張慶,黎霽君.教師有效教學風格結構與形容詞評定問卷編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1***5***.

  [16]貢振羽.談高校教師的教學風格[J].科學之友,2007***2***.

  [17][22]楊立剛.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風格的相關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7***.

  [18]顏憲源,等.高校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成長方向的規約作用[J].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10***3***.

  [19]黃敏衛.鄧鑄.教學風格偏好的測量研究[J].江蘇高教,2012***5***.

  [21]李如密,黃慧麗.教師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影響機制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5***.

  [24]賀霽.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5***1***.

  [25]伊幹閩.對高校體育教師人格特徵、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6***.

  [26]賀霽.中學教師教學風格和工作滿意度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3***.

  [27]賀霽,黎霽君,劉興哲.中學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28]陳志科.教學風格追求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學術月刊,2012***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