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範文

  小學教師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隨著社會對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多,更提高了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待遇和社會地位。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淺見

  摘 要: 本文論述了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誤區,提出了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對策,旨在使小學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造性和內在魅力。

  關鍵詞: 小學教師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誤區 對策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從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學教師和專業研究者的事,而小學教師只要會上課就行了,沒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認為只是瞎折騰。但是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無論是素質教育的推進,還是新課程的實施,所改變的都不只是學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動搖了教師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姿態出現在學校的舞臺上。科研型小學教師首先表現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環境發生的教育現象具有反思能力,善於從中發現問題,對日常工作養成敏感的探索習慣,這使小學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造性和內在魅力。

  一、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物件的複雜多變性決定教師工作具有較高的研究含量。

  的確,小學教師所面對的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正處於人生中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時段的學生。在這一時段內,不但學生的生理髮生巨大變化,其心理也隨之變化。因此,對於不同群體學生特點的研究就成為小學教師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標準,教學本身及教學環境的複雜性要求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怎樣啟發引導學生,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怎樣組織教學,等等,都需要教師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在領會教學理論精髓的基礎上作出決定與判斷。為保證作出正確的判斷,並儘量減少負面影響,教師有責任審慎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會文明的進步,對小學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時代在發展、在變化,環境系統已從超穩定的一端移到了劇變的一端,在現實條件中取得成功的條件已完全不同,資訊時代需要新的素質品格。曾經,小學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知識、資訊來源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途徑,但是如今已是資訊時代,有了網路媒體,學生完全可以從網路上學到許多知識,而且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如何把小學生從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課堂上來,如何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輝形象,這對小學教師將會是一個挑戰。面對這一挑戰,傳統的經驗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當傳統教育慌亂地企圖還以經驗方式應付資訊社會的時候,很快就會發現陷入了拼時間和拼經歷的境地,因此,小學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

  二、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誤區

  1.科研至上。

  綜觀目前我國一些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相當數量不是在默默無聞地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作貢獻,而是在大張旗鼓地為樹立學校的社會形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做廣告,在素質教育轟轟烈烈開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為某些學校之間相互攀比的籌碼,成為花瓶或擺設。在有些小學,教育科研甚至成為教師評優的敲門磚。隨著國家對教師專業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教育科研成為教師晉升評優的附加條件,有些教師熱衷於搞科研,就在於教育科研的光環效應,而是否對自身素質有所提高,對教育問題能否解決則不重要了。

  2.重虛而不重實。

  許多小學或小學教師在搞科研時忽視了科研與教學的結合,重理論不重實踐,科研形態有了,卻沒有直指教學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為,卻沒有真正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往往是轟轟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師的行為依然如故,學生的狀態仍同往常,其結果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為了課題而課題。這樣,雖然學校也忙於申請種種課題,但課題研究的成果並不能為學校所用。雖然各小學也倡導教師投入研究陣營,但這樣的研究並不能切實地改變教師的課堂行為,應該說,這是小學教育科研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3.跟著潮流走。

  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科研時往往缺乏主題意識,缺乏對自我面臨問題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或“潮流”,有些教師就聞風而動,作相應的各式各樣的研究。例如:創新教育一出現,不少小學教師就以創新為題申報課題,好像課題名稱沒有創新就無法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樣,使得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沒有針對性,也無法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

  三、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對策

  1.培養小學教師的科研意識,改變其陳舊的思想觀念。

  在小學開展教育科研對許多小學教師是一種新要求,因而必然會存在一些思想障礙,長期以來,只重視“教”,輕視“研”,只重視“考分”,輕視“素質”的提高,把學校看作是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場所,把教學的功能片面歸結為教師傳授書本知識。在這種思想觀念的支配下,教學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答。其結果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只會死啃書本,習慣於重複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改變傳統的陳舊的觀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從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教學質量的評比上,由單純依賴分數、升學率向學生全面發展轉變;在課堂教學結構上,從教師為中心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方向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廣大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慾望,才能提高教師的科研興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讓小學教師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優勢,使他們由被迫到自覺地進行教育科研。

  通過教育科研,教師可以瞭解國際國內教育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接受現代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時加以改進;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可以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師的素質,使教師在實踐中鍛鍊,在改革中成長。

  3.選擇合適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為支撐,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課題所採用的程式、途徑、手段或規則,在課題研究實踐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運用恰當的方法,能使課題執行步驟清晰,成果有推廣價值,這與常規教學中的經驗總結不同,它是在科學方法指導下開展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常規經驗總結輪廓模糊,又易受主觀因素的干擾,科學性較差,所以小學教師學習運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金春蘭.教師,你是一個研究者.黑龍江教育,2001,11.

  [2]陳平.引導新教師走上教學研究這條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俠.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及相關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