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過馬路政治論文

  眾所周知,“紅燈停,綠燈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規則。但“中國式過馬路”卻是“湊夠一撮人馬上走,和紅綠燈無關”,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中國式過馬路”的思考

  【摘要】經常聽到有人抱怨:“馬路上總有人一群人在旁若無人的過馬路。對紅燈視而不見,讓人膽顫心驚。”引得大多數聽者連連搖頭嘆息,從社會各階層到交通管理方都有不少看法,都是一邊倒的指責過馬路的行人,老百姓一致認為法不責眾,人們不顧自身安全,無視法規;交通管理方認為中國式過馬路的心態想的是隻要我們大家一起過馬路,就沒有車敢撞,法不責眾沒有什麼大礙,這是一部分老百姓“無基本底線、無基本原則”的心態體現。

  顯然,這種現象幾乎每時每刻在每個城市的街道上出現,許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識非常淡薄。

  【關鍵詞】中國式;過馬路;思考

  中圖分類號: U412.3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大家都知道,和各種各樣的機動車相比,行人絕對是“弱勢群體”。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大家來集體“違法”,將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呢?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經變成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一些城市的非機動車道變成了事實上的機動車道,路邊的人行道變成了臨時停車場,不少紅綠燈時間間隔太短暫,讓行人來不及通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些行人“中國式過馬路”的行為,客觀上是因為城市交通規劃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一、中外過馬路對比

  “中國式過馬路”談不上國民素質劣根性,但一定是一種通病。“中國式過馬路”顯示了社會心理學中的羊群效應。也就是人們的從眾心理,當人們發現闖紅燈沒有受到什麼懲罰,自私僥倖的心理就會唱主角。實際上很多國家也存在闖紅燈現象的,只是國內老百姓套用“中國式離婚”等字眼,使得“中國式過馬路”風行一時。當然,闖紅燈在多數國家都為人所不齒。

  美國人很遵守交通規則,通常都是傻等綠燈過馬路,但少數情況下,如果路上沒車也會快步通過。巴黎主要是看有無車輛,只要沒車或車離的遠,一群人就可過馬路,而車輛會在大老遠減速慢行,先行的行人會揮手錶示謝意。因此,“闖紅燈”絕非中國獨有,發達的美國也同樣有集體闖紅燈的現象。

  在曼哈頓街頭漫步,你會深刻體驗到紐約行人闖紅燈現象,在任何時間和路口,都能看到一群行人闖紅燈。可見,“中國式過馬路”並不是中國特有。 如果說,“中國式過馬路”是“湊齊一群人”就闖紅燈過馬路,還有所顧忌,量力而行。那麼“美國式過馬路”還不如中國式的先進,行人我行我素,完全不顧及車輛和另外的行人,自己自顧大步流星,連“湊齊一群人”的意識也沒有。好像他們根本看不見紅綠燈***在紐約白色是通行燈***,只要能避免被飛馳的汽車撞死,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闖紅燈。生活節奏太快,需要趕時間到各自的寫字樓去討生活!美國人為什麼也闖紅燈?是因為他們素質太低?恐怕不能一概而論。美國地廣人稠,什麼文化水平的人都有,馬路上走的,既有沒上過學的非法移民,也有腰纏萬貫的超級富翁,更多的是擁有高等學歷的高階白領。所以說闖紅燈的原因不能以素質低一概而論。二、闖紅燈與素質的關係

  快速變化的社會節奏,使許多人感覺如果不加快節奏,就會被社會淘汰,而這種心態在過馬路上表現的非常明顯。在城市的街頭,我們經常能看到與紅綠燈無關的過馬路方式:一些汽車在十字路口快速通過閃亮的紅燈。但是行人便開始向道路中間擠,只要有人向前挪動,就會有人跟過去。一個紅燈中,少時有兩三個人闖,多時有八九個人搶過馬路。看到別人走,自己也會跟著。許多行人都表示,看到別人都過去了,如果自己還規矩的等待,感覺很傻。於是,“中國式過馬路”就在急躁的行人中產生了。 亂闖紅燈不是件好事,如果能夠提高中國人的交通意識,無疑是件好事。但是,沒有必要什麼事都與中國人的素質聯絡在一起。前一段國慶長假,遊客亂扔垃圾,也有人稱國人素質低,美國人如何如何。美國人亂扔垃圾的現象太普遍了,公園景點不實行高額******往往在1000美元以上***的話,根本管不住。

  三、制度不能決定素質的高低 人就是人,本質是一種動物,其天性是散漫自由的。是否遵守法條或規矩,與守法的成本有關,與違反的代價也有關係。不同的管理制度下,人的表現不一樣。將中國和美國的社會現象做一對比,不難看出,所謂素質高低,決定是否適合實行某種制度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這是一個文化差異產生的後果。我們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但這種禮儀其實並非是針對陌路人,而是針對面對面的交往者。中國說到底還是一個熟人社會,也是一個人情社會,每個人通過社交網路認識或者接觸,在面對車裡車外這種不直接接觸的時候,往往並不遵循所謂禮儀,甚至還形成某種對抗性。

  而由於西方社會在法律以及宗教方面的文化因素上發展起來的社會文化比較成熟,大家基本形成了某種社會共識,互相尊重對方的權利。這種尊重就體現在車輛尊重行人、行人也尊重車輛,比較起來,車輛更為尊重行人的路權,因為車輛在道路上行駛時是強勢的一方。

  其次,法律的執行情況兩者也有不同。為什麼我說這是執行情況有差異?人的行為需要法律約束,而如果法律條文有、執行不到位,誰也不會拿這個當回事。到中國的老外們無論是美國人還是其他外國人,很多人都迅速學會了“中國式過馬路”的技巧,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這幫人絕對是不會這麼做的。

  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的問題所在。表面上看是執行規則不利,導致沒人把這個當回事,深層的原因則是在社會轉型期,大家並不能理解個人權利與公共空間的使用權之間應該如何調和,以及在社會生活當中因為尊重對方權利而做的暫時退讓,最終會讓這種退讓的良好結果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自己也會享受到這種成果。

  四、江蘇對於過馬路的管理

  江蘇在交通安全立法的過程中借鑑國際上通行的“行人優先”和“嚴管重罰”兩個重要理念,如果行經人行道或者遇到行人過馬路,不按照規定減速、停車、避讓的,對機動車駕駛人處50元***。在江蘇官方看來,對機動車車主進行***和教育,是形成行人先行文明駕車習慣的保障。

  江蘇實行新政策以來,許多車主按照原來的思維定勢,因沒有按照規定遵循行人先行,因此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在此之後,行人與車主之間就存在了執法上的爭議,例如,在繁華的街道而沒有紅綠燈的位置,面對行人眾多的情況,該怎樣處理行人和機動車的關係,而這個問題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行人先行”的理念已經開始深入人心。

  江蘇出臺的機動車禮讓行人措施,出發點是好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促使“中國式過馬路”更加肆無忌憚,要解決問題,行人機動車兩頭都要抓,兩頭都要硬。也都要實行人性化管理,體現現代的交通管理理念。還有人提議效仿香港,調整紅綠燈設定的位置和時間。

  五、結語

  我們認為“中國式過馬路”不是僅僅存在於中國一個國家的一個特殊現象,“闖紅燈”過馬路是存在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普遍現象,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去研究的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去探究它深層次存在的問題,更應該從國民的人文文化層面去挖掘。不應該去一邊倒地批評這種現象,還應從道路設施,車輛增加,造成車輛擁堵等諸方面綜合考慮,不應一概歸咎為民眾素質底。也應看到當今社會確實存在行路難,某些紅綠燈設定不合理,間隔時間過短,造成人們身不由己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發生,那又是誰的責任呢?

  【參考文獻】

  [1]孫聚成,“中國式過馬路”讓誰不安?[J].經營管理者,2012,14***20***,102

  [2]劉晶瑤,處罰前三能終結“中國過馬路”?理論導報[N].2012,10***11***,35

  [3]李力言,破解“中國式過馬路”的規則困境[J].當代貴州,2012,10***32***,64

  [4]朱儁俊,中國式過馬路,湊一撮人就走[N].現代快報,2012,10,16,59

  [5]伍開昌,交通文化的表達與有效表達[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4***,172-17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