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論文例文

  藝術鑑賞,作為鑑賞活動的高階形態,其過程具有更明顯的實踐經驗性,對鑑賞主體的經驗性具有更高的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紫砂造型藝術與鑑賞

  摘要:宜興紫砂逐步集造型、泥色、金石、書畫、雕刻諸藝於一身,與詩、書、畫相結合,以其獨有的藝術語言,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審美心理需求,在觀賞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並在紫砂壺上展示出來。

  關鍵詞:紫砂;藝術;鑑賞

  宜興紫砂自北宋以來,除了繼承已有的成就外,根據時代的生活需要和文化發展特色以及工藝美術水平,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徵的品種。至明代,宜興紫砂的發展得到更多文人學士的參與,成為士大夫階層飲宴鬥茶之高雅名器。宜興紫砂逐步集造型、泥色、金石、書畫、雕刻諸藝於一身,與詩、書、畫相結合,以其獨有的藝術語言,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審美心理需求,在觀賞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並在紫砂壺上展示出來,古往今來,多少書法家、畫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喜歡親筆書畫、鐫刻定製,“壺隨字貴,字隨壺傳”,成為陶藝中的瑰寶。

  自然界給予紫砂造型藝術以豐富的課題。不少紫砂藝人以詩人般敏銳的心眼,善於在創作中利用大自然中魚、鳥、水、雲等物象的象徵符號,巧妙地融置於紫砂形體之中,把自然之魂與藝術之魂交織在一起,成為超越實體界的隱喻之美,飽含藝術情趣。比如,竹子是紫砂造型中的不朽題材,要突破先人的造型藝術,賦予新的情趣和感官則是大家的追求。顧紹培製作的“高風亮節壺”把瀟瀟翠竹的神韻融入紫砂造型之中,坦然如灑脫健壯的男子漢。把鄭板橋“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碟”的情思躍然壺上,引人遐想,發人幽思。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大千世界,洋洋萬物,可以激起創作的狂熱,湧動的流水、散具的雲團、斷岸的危巖、靈性的生物……都可以從紫砂土的塑造中追求超脫的神祕,在火的昇華中蛻化出活潑躍動的生命。李碧芳創作的“綠水浪壺”,想個形態彷彿是一朵拍岸的浪花,親吻著礁岩,沐浴著春光,應順著潮流。壺用綠泥製作,鋪砂裝飾。壺蓋的滴子是一朵越出水面的浪花,界於似像非像之間,靜中有動,體現流水的原始混沌中那難以言表的美,有氣勢、有力度。這就是紫砂造型中所追求的文化藝術效果。

  自然的伸縮和造型的放大,縮小的概念又有不同,伸縮是指壺器皿造型的輪廓,整體的或區域性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方向壓縮和擴張而構成新的造型。還有抽象形,線運動,自然變幻的啟示來構成造型,如天上雲的變幻,煙的縈繞,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紋和花紋,線紋走向,紋亂線組合等等。這些都能給人以靈感。其次造型有動人的神態,紫砂壺形制取裁確定後,以工藝藝術的手法表現其神態,其中一個是採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一個是以變化的方法來處理。

  寫實的力示形象的逼真,變化經藝術手法的處置,表現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有濃郁的回味,或給人以對稱,均衡的份量和***的感覺,或給人有動與靜的感受。另外,一個造型有它的特有氣度,造型作品的氣度,是作者個性、作者風格和氣質的體現.有的壺造型清秀飄逸。有的古樸敦厚,有的輕快明朗,有的粗獷簡雅。有位日本蘭田的奧玄寶君,他把自己珍藏的紫砂壺,以擬人化的方式突出造型氣度,如: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縱觀造型的形,神,氣,態,給人以印象深刻的造型美。

  宜興紫砂茶壺大體屬於文人藝術,其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不僅將書、畫、印融為一體,而且使它成熟了,升高了。文人畫家雖然推崇唐宋的王維、蘇軾,實際上真正大發展是在明清兩代。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如果把文人畫家所追求的那一套移到紫砂壺上,何止僅僅是一把能盛水的茶壺呢?從人角度來說,如果你帶著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茶壺,卻容易將他視為一幅畫,一幅文人畫,或者說它是文人畫的一種形態,這是紫砂壺升高之後的內涵,也就是它的人文所在。

  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藝術是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它與大自然最親近,即使是創造一件物品,也要體現這種人文精神。有人把中國畫解釋為“水墨畫”,把山水畫理解為“風景畫”,可能太表面了,同樣如果把紫砂壺單純當成壺,也可能太表面了,宜興素有“陶都”之稱,在製陶的品類中不論是歷史之久,還是功用之強,比紫砂見長者不少,如“堆花”的龍缸,釉色淋漓的“宜均”都是很有特色的。

  可是,為什麼只有紫砂備受青睞呢?主要是有文人蔘與,歷代文人吟詠紫砂壺的名句舉不勝舉,汪文柏的“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汪森的“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飲其德者,心恬神寧”;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華”;歐陽修的“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清,連清代的宜興縣太爺也樂此不疲,有人為之著書主傳;制壺的藝人也與文人交遊。這都說明,它在文人藝術中已經形成良性迴圈,也是它能夠升溫的重要原因。紫砂的造型藝術可以說是博採眾長。集我國民間工藝文化之大成,把木雕、漆器、玉石、石刻、鑲嵌、青銅器以及秦磚漢瓦的技藝,熔古鑄今。宜興紫砂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同時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務。

  在造型藝術中通過借鑑其他的民族工藝文化,來更好地反映紫砂陶淳厚、古樸、典雅的東方民族特色。鮑仲梅製作的“寶鬲壺”,就是借鑑古代陶鼎的形象,構思而成,通過銀絲鑲嵌裝飾,重新塑出一個似鼎非鼎的茶具,在厚實穩重的外型上讓人得到雄渾古樸的感受。這壺在古典、象徵、立體中顯示出混沌而清明,抽象而具象的形體。

  在返樸歸真中賦予新的意義。這把壺於1987年5月收藏陳列於北京中南海紫光閣。又如何挺初的“蟹簍茶具”,吸取竹編、玉雕、鏤刻和陶型技藝,融匯貫通。這套茶具以江南漁民的蟹簍為題材,壺體竹編紋飾,壺蓋雕琢成鏤空的蟹簍蓋狀,上面爬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蟹,成為一幅立體的“蟹趣圖”。這套茶具1987年在香港展出之後,就被香港茶具文物館視作為現代珍品收藏。

  參考文獻:

  [1]高英姿.紫砂名陶典籍***見宜興紫砂藝術文化叢書***[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7.

  [2]山谷.中國紫砂大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3]李敏行.紫砂新鑑[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10.

  下載篇2

  淺談高中美術鑑賞課的教學藝術

  摘 要:美術鑑賞是引導學生開展審美活動的課程,在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美術鑑賞教學實踐中創新教法,融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為一體,才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關鍵詞:美術鑑賞 有效教學 教學藝術

  美術鑑賞教學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態度。可以說,成功的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有種潛在的感悟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感悟力去豐富感情,理解生活,體味人生。那麼,在有限的美術教學時間內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將是一件值得我們極需共同研究的課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鑑賞課的前提。在一個教學主題開始以後,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的願望和熱情,啟用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講《韓熙載夜宴圖》一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李煜嗎?”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初中教材中學生都學過李煜的名篇《虞美人》***,學生很奇怪美術課中老師為何會問這個問題。緊接著我又問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幾首著名的詞?他的政績如何?當時社會環境如何?然後從他的政績來引入《韓熙載夜宴圖》背景,一切相當的自然、順暢。通過這些相關文化情境的介紹,學生非常迫切的想看到這張作品,提升了學生對學習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興趣和慾望,為整節課起了個很好的開端。又如: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藝術》一課中,把玉在生活的用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玉的保健、美容的生活例子。把對玉的審美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和完成學習任務。

  美術鑑賞課的情境創設要切題、新穎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要能夠啟用學生的探究興趣,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後面的自主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鑑賞課也不例外。所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是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的中介和橋樑。問題的提出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篩選和確定問題;或者由學生提出問題。如在《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問題:剪紙:研究一下剪紙的歷史;剪紙如果按它的表現方式來分可以分成哪幾類,並舉出具體的圖片例子;列舉各地比較有名的剪紙及其剪紙藝人,並總結南北剪紙各有什麼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發展與現狀;皮影造型的藝術風格;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年畫:什麼是年畫;年畫的用途及藝術特色;江蘇桃花塢年畫的發展以及藝術特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教師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進行分組編排,讓學生在電子閱覽室進行探究性學習。

  無論是哪種方式提出問題,都是為了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所以提出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徵:問題要明確;問題要適度;問題宜小不宜大;問題宜具體不宜抽象。

  三、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體驗內涵

  新課程實驗教學的要求,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到中國民間美術鑑賞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到農村、集市中去搜集舊的剪紙、年畫、民間玩具等,也可以從報刊、雜誌蒐集有關圖片資料。我們就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熟悉的家鄉尋美,在取材中欣賞美。這些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興趣大增,又是最生動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如果一節課的學習基本由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我覺得是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許多學生懶於動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更是“無言以對”往往用“不知道”來回答,長期下去,學生會形成你講我聽,不想動腦的惰性。在美術鑑賞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觀點來描述、分析、理解和評價藝術作品,鼓勵與他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應該多鼓勵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四、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通過聲音、動畫、視訊、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資訊量和科技量。在《宛自天開——古代園林》一課中,我首先播放一段蘇州園林影像片段,配上中國古典樂曲,讓學生陶醉在優美音樂和和諧的古典園林環境中,學生被這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景色吸引,不知覺投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來,對中國園林進行重新認識和感受,然後表達自己對中國園林的理解。

  讓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想象、思索,進入情境。美麗的畫面,優美的旋律,生動的解說,讓學生沉浸在對美的享受中,不僅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更增添了欣賞的美。這種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融合,讓學生產生“如見其面”“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從而使美術教學形成簡易、新型、互動、愉悅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審美理念的形成和發展的目標。

  五、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

  充分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我們學校位於河南省固始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讓美術教育有著無限地就地取材的機會。端午節、元宵節等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富有強勁的藝術生命力。為開拓學生視野,拓展思維,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是很有必要的。

  再者,作為“中國柳編之鄉”的固始縣,固始柳編民間美術作品品種達到上千個,近百家柳編企業雲集三河尖鎮,常見的有柳編籃子、柳編傢俱以及其他各種編織工藝品。可以讓學生實地考察這些柳編加工企業,這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美術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對這些有如此悠久歷史的工藝品及人類如此燦爛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樹立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審美觀念。

  美術鑑賞教學採用靈活機動的有效教學手段,很容易激發潛藏的美術興趣,引導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把地方民間文化藝術引入課堂等,給學生增加親近藝術作品的機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天性,增強美術鑑賞的信心與能力。只要美術鑑賞教學與新課標的理念相一致,能喚起學生的美術情感,達到藝術審美與人格培養相統一,藝術素養與創新意識同時得到提高,這就是美術鑑賞有效教學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