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探究論文範文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和設計學的交叉學科,能同時兼顧設計學的統一性和心理學的自由性。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基於設計心理學的設計藝術研究》

  摘 要: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基於設計心理學的歐普藝術圖形和漸變、發射、近似構成圖形被數十次應用,且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作品中應用的設計心理圖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 圖形 《催眠大師》

  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現象背後的各種心理現象,已成為設計專業人士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在現代設計藝術中,無論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影視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能夠與設計心理學斷然分割開來。而在國產心理學影片《催眠大師》中,設計心理學通過圖形,將心理學原理髮揮得淋漓盡致,其作用有著

  一、《催眠大師》中應用圖形的分類

  在《催眠大師》這部作品中,佈景精心、光效細緻、情節上的邏輯推理性較強,是一部國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個細節中,設計心理學上的成功應用也是將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設計中,圖形恰到好處的應用,成為作品中的一個匠心之處。

  1.歐普藝術圖形的應用

  歐普藝術圖形主要採用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複雜排列、對比、交錯和重疊等手法造成各種形狀和色彩的騷動,有節奏的或變化不定的活動的感覺,給人以視覺錯亂的印象。其帶來的視知覺上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可以使人產生眩暈的光效感和視幻效果。在作品中,這種圖形被應用了二十多處。其給人帶來的設計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體格調,也配合了情節的發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發射、漸變與近似圖形的應用

  發射、漸變與近似的構成形式是現代構成中的幾個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歐普藝術圖形外,這三種構成方式形成的圖形,也在很多場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幫助劇情進行鋪墊。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時所注視的鐘表,衛生間中進行多次分割的鏡子等等,這些道具的佈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發射、漸變與近似構成原理所設計的作品。

  作品中,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構成方式設計的藝術作品,其形成的設計心理學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處的。通過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具有設計心理意義的作品,都能夠引起視網膜的刺激、震動和對其他視覺的混合、重疊等強烈反應,使人產生一定的進深感、空間感,甚至是錯視。

  二、圖形應用的位置

  作品中圖形以動態和靜態兩種方式出現,動態形式主要出現在片頭部分,而靜態形式多以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方式出現在片中場景的佈置上。

  1.片頭中的應用

  片頭的設計採用了大量的靜態圖形進行漸隱式變幻編輯,其中包括大腦結構圖和腦外科手術圖等。但出現最多的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圖形。例如發射狀態的螺旋圖案、發射狀態的鐘表圖案以及發射狀態的環環相扣的齒輪圖案等。還有近似構成的宇宙星空的畫面,由點組成的波動起伏的畫面等,這讓人產生聯想,無論是時間的流動、星空的流動,甚至世界的流動等,近似與漸變同時存在的玻璃彈珠、抽象圖案的畫面等,這些畫面既串聯了故事情節,又暗示了很多發展線索,同時留給觀眾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2.場景佈置中的應用

  雖然影片中,光線設定較為昏暗,但這些賦予設計心理學意義的圖形卻依然突出明瞭,正是在這些昏暗的光線下,圖形顯示出了更多的神祕性和可探索性。場景的佈置上多次出現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種類型的圖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課時課件中的圖案。男主角工作場所辦公室天花板的吊燈,辦公室牆上的兩款不同樣式的鐘表,辦公桌旁放置的壁畫,辦公室沙發後上方的壁畫,壁櫃上方的壁畫,牆上的壁畫,辦公桌後方的腦CT圖,以及地板上的圖案***雖然地板圖案為重複構成結構,但幾何形在二維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維空間。加之地板的透視關係,重複構成也演變成了發射構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屬質感的茶壺茶杯。催眠過程中女主角進入催眠後開啟的一扇厚重的門,進入催眠狀態後由樓梯構成的三層以上的發射狀態的天井。等候大廳壁燈發出的光線,等候大廳的鐘表和地板,衛生間內的鏡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廳的地板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一是由於其面積最大,對比強烈;二是該地點為多次關鍵情節轉換的地點;三是由於該圖形基本由各種三角形構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導人視線流程,起到旋轉律動的視覺效應。

  3.文字設計和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關鍵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編排設計,平面設計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師》中,無論開始還是結局,都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只是相比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遊記》中的對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並未勉強出現圓滿結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許正是這種不完整,才更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堅毅和勇敢。在文字設計上,也以一種不完整的殘缺文字來進行設計。有資料統計,如果將文字進行橫向與縱向劃分,只有遮擋文字的右下角,其識別率才最高。在這部作品中,正是採用了這種方法,進行了體現作品精神內涵的文字設計,達到了字情結合的目的。這種設計被應用在電影海報和片頭中,電影的名字,導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字皆採用了這種設計方法,與全部的劇情進行了意會性的呼應。

  在海報設計中,漸變和近似構成是主要的構成方式。海報中男女主角的面部彷彿被稜鏡分割對映,將原本完整的臉進行了分離裂變,借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劇情中雙方亦醫亦患的雙重平等關係。在另一幅海報中,背景中是不斷深遠的發射狀態的螺旋漩渦,這也彷彿將人拖拽到無比遙遠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漢字的設計外,英文部分也進行了幻影式的裝飾變化。圖形與文字的雙重創造,都使人們對這部心理學影片產生了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三、圖形對作品《催眠大師》發揮的設計心理學作用

  基於上述分析,歐普藝術圖形以及發射、

  漸變、近似構成方式的圖形,完全是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本片中的尤為重要的視覺要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設計心理學圖形劃分了整個作品情緒,形成了作品基調

  在整個畫面色彩的選擇和音樂風格的配合上,設計心理學圖形已經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師》的電影情緒。人們不會將其歸納為喜劇片或愛情片或動作片,而會將其判斷為劇情、推理情緒,心理學探索和少量的驚悚情緒,從而幫助觀眾對這部電影作品有正確的心理期待。

  2.設計心理學圖形奠定了撲朔迷離的劇情基礎

  該片應用的全部設計心理學圖形都在影射著迷一般的劇情。該片在敘事方法上設計為插敘和倒敘。在情節上兩位主角的角色也是進行了最大化翻轉。可謂矛盾突出、結構複雜、線索眾多。因此,圖形中奇幻而律動的氣息,奠定了劇情中非常規感受和平庸情節的基礎。

  3.設計心理學圖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間環境

  片中主要的拍攝場地都在男主角的辦公環境裡。這些設計心理學圖形被佈置在天花板、地板、牆壁的各個地方,可謂男女主角都處在一個圖形的世界裡,被圖形所包圍著。這些圖形雖然由簡單的幾何形構成,但卻似一種精神語言,組織了人們的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秩序空間,將圖形中的奇妙感覺,與空間和劇情緊緊聯絡了起來。

  4.設計心理學圖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學的學科特殊性

  心理學建立在很多學科的基礎上,但卻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完全將心理學知識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複雜性就越高。也正因為如此,對心理學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學科、更多領域中的力量加入進來,都在試圖對其進行更加正確的研究和解釋。目前,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可見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和複雜程度。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對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儘管這個學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也依然抵擋不了它帶給人們的無限神祕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採用的設計心理學圖形有些甚至讓人產生閃爍不定的視幻覺,那些富有韻律的無限力量,彷彿要把人們拉入一個未知世界。圖形中蘊含的吸引力和無名的危機感,正和人們對心理學特殊性的認知感受一致。

  5.設計心理學圖形更喻示了心理學工作的研究難度與複雜程度

  儘管心理學科研究的範疇如此龐大,不能輕易取得定論。但人類畢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能夠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一些能力範圍內能夠幫助的人。但其難度和複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化,神經進化或心理進化都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從很多資料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由此,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或面對的工作物件,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和複雜。而設計心理學圖形中的視幻藝術,產生錯覺的律動感、閃爍不定的眩暈感、眼花繚亂卻又漸進或漸遠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學的種種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基於設計心理學的現代設計藝術,已融入設計作品中,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並且它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沙.設計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2] 路希-史密斯.歐普藝術和動力藝術[J].世界美術,1990***4***.

  [3] 祝海珊.論歐普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形式探究[J].裝飾,2011***1***.

  基金專案:此論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設計心理學在設計藝術中的應用研究》科研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3D064***

  作 者:徐明霞,文學碩士,黑龍江東方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與設計心理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