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現狀研究論文

  親子教育是現代教育觀的必然趨勢,對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要讓親子活動充分發揮它的有效作用,必須要從不同方面做充分的準備和發揮各種因素的互動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新舉措》

  摘 要:親子教育是現代教育觀的必然趨勢,對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要讓親子活動充分發揮它的有效作用,必須要從不同方面做充分的準備和發揮各種因素的互動作用。首先,教師應具備專業的親子教育能力,其次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親子活動環境,同時還要喚起家長主動參與活動的願望,這樣才能開展一個有效的親子活動,為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提供有效途徑。

  關鍵詞:親子活動;家長;教師;幼兒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親子活動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家長忽視孩子的遊戲活動以及與他人、同伴的交往;二是部分家長忙於工作和應酬,很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缺乏參與幼兒教育的意識。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不但密切親子關係,而且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親子教育活動是一種輔助日常教育活動的有效活動形式,是促進家長轉變觀念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起著積極促進作用,也為完美幼兒人格奠定了基礎。

  1 創設良好的親子教育活動環境,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環境作為聯絡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重要紐帶,一方面環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求所創設的環境必須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全面創設一個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環境。

  幼兒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的探索慾望強烈,喜歡動手觸控周圍物體,在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中獲得相關經驗。因此,"寓教於樂"、"寓美於樂"的環境是幼兒喜聞樂見的,這種富於幻想的、多變的環境有益於激發幼兒對大自然、對生活、對幼兒園的熱愛。這對幼兒順利適應集體生活,友好交往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新奇的、擬人化的、生動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興趣,在成長的體驗中獲得美的薰陶。還必須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溫暖的愛撫等,都讓孩子和家長有一種家的感覺,使他們在遊戲中有一個放鬆愉悅的心情。

  2 親子教育活動促進了幼兒的交往,擴大了成人間的交流

  交往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孩子到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無疑是為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最佳方式。幼兒在參與教師組織的親子活動中,結交了許多新朋友,開闊了眼界,鍛鍊了能力,提升了主動適應新環境的意識。親子活動中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學會主動按老師的指令完成任務。親子活動中孩子和孩子同樂,增強了孩子的情感,開啟了智慧,發展了個性,養成了良好了習慣,促使孩子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親子教育活動中,家長參與親子活動,收到了親子互動,家園同樂的效果。成人間的交流也隨孩子之間的交往變得生動起來,大家相互交流育兒經驗,在不知不覺中,親子活動的家長“育兒沙龍”也成立了,擴大了家長交流,促進了親子教育活動的良好開展。

  3 根據親子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多元化,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參加親子活動的幼兒型別多樣,有活潑好動的,有性格孤僻的,有調皮搗蛋的,有性格倔強的,對不同的幼兒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活潑好動、調皮搗蛋的幼兒。在親子活動中,不僅不配合教學活動,還帶動其他的幼兒一塊搗蛋。有個叫譯文的孩子挺淘氣,他媽媽卻聽之任之,滿不在乎。教師對這樣的幼兒採取了一種策略,每次活動時找出表現好的幼兒與家長一起表揚。在相互促進下,所有的家長和幼兒都非常配合親子活動,等教師把大家都輪流表揚一遍,也沒提到譯文的名字,譯文的媽媽有點急了,教師便與她活動後交流,希望家長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念。例如“你看這個寶寶坐的真好,聽故事多認真,媽媽喜歡這樣的寶寶”,“那個寶寶到處亂跑,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和老師都不喜歡這樣的寶寶……”在親子教師和媽媽的引導下,譯文寶寶慢慢好轉,這時教師大力表揚孩子和媽媽。這種策略不但建立起了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還漸漸的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性格孤僻、性格倔強的幼兒。在親子活動中大喊大叫,放在地上滿地打滾,家長只有抱著來回走。親子教師就堅持和孩子多接觸,多親近,逗一逗,表揚鼓勵一下等,並引導家長改變不當的教養方式,例如,家長不要當孩子的面說刺傷其自尊心的話語,不要說帶有暗示性的語言“真討厭”“太笨了”“不聽話”等,家長要對孩子多點耐心,多認可,多表揚,多愛撫。在教師和家長的配合下,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逐漸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可見,只要多一點關愛與鼓勵,多一點愛撫與耐心,在每個不同的花期,都有一朵待放的花兒,在適宜的溫度下爭豔開放。

  4 用科學理念進行指導,引導家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方式、態度、期望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形成的教育觀念對幼兒個性、習慣、等各方面的發展會產生很多的影響。教師在親子活動中應隨機向家長灌輸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應指導家長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指導家長培養幼兒禮貌行為。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打招呼,教師就引導家長主動向別人打招呼,孩子潛移默化就會受到影響。發玩具時,教師應引導家長告訴孩子說“謝謝”,還沒有輪到的孩子,教師引導家長教育孩子要學會等待,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秩序感,孩子送回玩具時,教師要說“謝謝”,讓孩子覺得受到尊重。

  教師指導家長讓孩子學習獨立成長。有的家長愛子心切,爭強好勝,再動手操作環節總是代替孩子完成,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教師就引導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家長應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使其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耐心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成長。

  教師指導家長成為幼兒模仿的榜樣。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引導家長在親子活動中,要有意識地積極帶頭做榜樣。在活動中,性格開朗的家長,孩子也會積極熱情;內向的家長孩子也很少說話,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是非常必要的。

  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發展,是一種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會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可塑造的人才,只要把他放在一個適合他發展的平臺,他就能成材。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最佳的人生開端,邁好人生的第一步。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