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方法

  一些家長既想讓孩子不缺錢花,又不想讓孩子亂花錢。面對這樣糾結的問題顯得很無奈,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建議

  一、從兒童時期就要開始理財教育

  很多人由於小時候缺乏理財教育,導致在成家立業之後也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和財富,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人也很聰明,可惜就是管不好錢,在金錢面前總是被弄得暈頭轉向,有的甚至做了金錢的奴隸,被其奴役一生。

  那麼怎樣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呢?

  其一,要教孩子認識金錢的真正價值。年齡小的孩子雖然可能已經認識到金錢的魔力,但並不懂錢的真正價值,這就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錢的作用形成正確的認識。如帶孩子上街購物時,讓孩子計算多少錢可以買多少樣東西等等。

  其二,教孩子存錢。孩子年齡小,最是還不大具有計劃性,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儲蓄,並有計劃地使用儲蓄的錢。父母不妨這樣試試:讓孩子把自己的錢存在三個罐子裡,第一個罐子裡的錢用於日常開支,買一些必需品;第二個罐子裡的錢用於短期儲蓄,買一些較貴的物品;第三個罐子裡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可以在銀行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賬戶,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存摺上變成鉛字時,會感到自己長大了,責任感和自覺性很快得到了提升。

  其三,引導孩子有計劃地用錢。很多孩子存在這樣一個毛病,就是父母給多少錢就花多少錢,花完又跟父母要,花錢沒有節制性。所以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消費計劃,並對孩子進行監督檢查。

  其四,帶孩子買東西,向孩子示範明智的消費行為。一位父親曾經帶著6歲的孩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為了買一個物美價廉的文具盒,最後父親把省下的錢買了一個孩子嚮往已久的玩具。這位父親很聰明,他的行為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使孩子瞭解了什麼是價格差,什麼是明智消費,這樣孩子在自己支配錢時也會貨比三家,注意節儉。

  其五,不妨讓孩子當一回家。父母可以把家庭教育日常收支算一算,每天的生活費是多少錢,然後把這筆錢交給孩子,讓孩子當幾天家。孩子剛拿到錢時可能很新奇,會想著買零食、玩具,結果錢會超支,孩子會著急,之後就會買最便宜的菜,吃便宜的東西。只要孩子經過這麼一次體驗,他就能知道當家的不容易,當家要精打細算,既要計劃還要節約。

  二、要養成節儉的習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中華民族是勤勞節儉的民族,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不僅僅是對金錢的態度,更是養成一種安於清貧,砥礪品格,磨練意志的好方法。人的錯誤和失敗大多數和貪慾有關,一個人不管多偉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借鑑和享受的界限,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三、別讓孩子為金錢所迷惑

  孩子的金錢觀還處於朦朧階段,大多數孩子對金錢都有強烈的慾望,對自己家裡的經濟情況不滿,對富裕的家庭則有一種羨慕的態度。如果問孩子“如果你十分渴望得到和朋友一樣的玩具時,你會怎麼做?”,基本上的回答都是和家長要錢買。還有的孩子可能會不吃飯、哭泣要要挾父母,以達到他們的願望。很少有孩子能夠選擇不要玩具的。家長要從小告訴孩子金錢是個什麼東西,它是怎麼來的,能起什麼作用,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這些都很重要。

  四、家長不要用金錢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都有為了鼓勵孩子做某事,採取用金錢獎勵的方式來激勵。這種方法開始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往後會越來越不起作用,為什麼呢?這種方法其實是強化了孩子的投機心理,可能為了報酬而努力,不是從責任性來做事。而且會對家長的角色帶來負面影響,孩子和家長的關係疊加了一種利益關係,在孩子的心理產生錯位。因此我不贊成家長用金錢來獎勵孩子的教育方式。

  富豪如何教育孩子正確面對金錢

  李嘉誠,讓兒子做雜工,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是白手起家,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很關注。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能力,在兒子八九歲的時候就為他們專門設立了小椅子,讓兒子們出席每一次的董事會。二兒子李澤楷沒有零花錢,所有零花錢都得利用課餘時間去兼職賺錢,通過做雜工和服務生來賺零花錢。另外李澤楷打工賺的錢,不僅要應付平時的零花,還需要幫助有生活困難的同學。

  盛田昭夫認為孩子只有純真是不行的,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會貪錢,因此平時不會讓孩子沾染金錢。其實在競爭壓力大風險很大的深灰中,這樣純真的人很容易會被淘汰的。已經去世的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在剛剛懂事的時候,父親就告訴他,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的米酒商。因此他很小就得到了家裡的培養,變得很精明會精打細算,後來憑藉自己的能力創辦了索尼。

  摩根集團的創始人摩根,利用賣雞蛋和開雜貨店的錢白手起家,成功之後對於子女的要求特別嚴格。每個月會給孩子們零花錢,但是必須通過做家務活來獲得,因此幾個孩子都爭搶做家務。最小的孩子因為年紀小搶不到家務活,因此每天沒有零花錢,不得不節省。摩根知道之後對孩子說,不需要省著花錢,而是應該想想怎樣去賺錢。於是小兒子知道了賺錢比省錢更重要,想到了很多幹活的點子,零花錢慢慢多了很多。

  洛克菲勒,對於孩子獎罰分明。他一共有五個兒女,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但是對於兒女的零用錢管理特別嚴格。他會按照女兒們的年齡發放零花錢,七八歲的孩子每週有三毛錢,十一二歲的每週有一元錢,十二歲以上的每週兩塊錢,一週發放一次。另外,他還給每個孩子一個小賬本,記清楚每筆錢的用途,零錢時會隨機審查。如果賬目清楚,用途正當,下週還會增加五分,反之遞減。這樣一來,孩子們就學會了管理賬目。

  卡耐基,這位鋼鐵大王對孩子們說,金錢不是萬能的,買不來感情。他認為如果給孩子們大筆的錢財,那麼他們只會記得錢,卻記不住父親。於是卡耐基願意用很多時間去陪著孩子們關心他們,這樣才能培養出感情。的確,現在很多家長的工作很忙,為了養家餬口努力奔波著,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當孩子想要什麼時,立刻會拿出錢給孩子們。這樣的做法並不對,不管多少錢都買不回來感情。

  美國家庭的金錢教育

  1、零花錢的使用

  我們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理財、勤儉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美國的家長儘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制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於零花錢的使用,則由孩子全權負責,家長不直接干預。但一旦因孩子使用不當而出現“經濟危機”時,家長不會輕易幫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只有如此,孩子才會認識到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2、鼓勵孩子打工掙錢

  我們美國的家庭,無論貧富,都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打工掙錢。家長們認為,孩子從小掙錢不僅可以使他們懂得錢的價值,而且還能讓他們學會有計劃地用錢,為以後經濟自主做好準備。因此,他們會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他費用。孩子們為了掙錢,或是在家幹活兒,或是外出打工,這在美國是習以為常的。一般來說,9歲或10歲的孩子可以為鄰居送報紙,年紀稍大一些的少年可以幹諸如照看孩子等各種雜活兒。絕大多數 18 歲以上的孩子則完全獨立,靠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攢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孩子們覺得,長這麼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家瞧不起。所以,必須找工作,做到經濟上獨立。

  我們但是,對於孩子通過做家務取得報酬以及在業餘時間打工的做法,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孩子完成家務勞動是但是,對於孩子通過做家務取得報酬以及在業餘時間打工的做法,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孩子完成家務勞動是一名家庭成員應擔負的責任,是一種應盡的義務。如果孩子幹自己家裡的活兒家長都要付錢的話,那就是對家庭關係的扭曲,其結果往往會使孩子弄虛作假去奉迎家長心理而騙錢。此外,家長也不能讓孩子過度地從事業餘時間的打工活動,因為長時間的打工會干擾孩子完成學業,剝奪他們參與重要的家庭和社會活動的機會。

  3、教會孩子如何存錢

  我們在美國,孩子出生後,很多父母會給孩子開一個銀行賬戶,為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儲蓄以及理財知識。美國家長普遍認為,存錢的習慣會使孩子珍視自己的勞動所得。

  4、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

  我們在美國的傳統觀念中,家庭教育切忌將錢擺在超越一切的地位。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就曾對其子女說:“金錢不能換來感情。如果我特別大方,給你們很多錢,那你們只能記得我的錢,記不住我這個人。如果我特別摳門兒,可能也得不到你們對我的感情,所以我寧願多花些時間關心你們,培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因為在關愛面前,金錢就顯得無能為力了。你們應該牢記,最打動人心的是感情,不是金錢。”

  5、讓孩子參與家庭的經濟生活

  我們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一些美國家長還會讓孩子替自己去繳納家裡的電話費、車費或其他花費。孩子長大一點後,家長就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瞭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

  我們此外,美國富豪家庭的金錢教育也是值得一提的。眾所周知,美國有為數眾多的全球聞名的富豪。但是即使是這些極其富有的家庭,他們也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理財教育。因為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後代將會繼承龐大資產,面對鉅額的財富,他們需要有過人的財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富豪家族要面對一個永恆的話題:儘量少出敗家子。

  我們拿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美元財富的富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來說,雖然富甲天下,但他們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後代的要求反而比尋常人家更加嚴格。家族規定,每週給孩子 1美元50美分的零花錢,最高不得超過每週2美元,而且要孩子記清楚每筆支出的用途,每週核對一次賬目,領錢時交給家長審查。如果錢賬清楚,用途正當,下週增發10美分,反之則減……洛克菲勒家族就是通過這種辦法,使孩子從小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學會精打細算、當家理財的本領。

  我們同樣,連續兩年排名全球財富500強第一的沃爾瑪公司的老總——老沃爾頓從不給孩子們零花錢,而是要求他們自己掙。四個孩子很小就開始幫父親幹活兒了。他們跪在商店的地上擦地板,修補漏雨的房頂,夜間幫助卸車。父親付給他們的工錢同工人們一樣多。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懂得了勤儉節約的道理。

  與美國的孩子相比,我們中國的孩子似乎太“幸福”了。絕大多數中國孩子從一出生直到大學畢業,都不需要東奔西跑地打工掙錢,不用去體會兼職中的人情冷暖。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什麼活兒也不讓孩子幹,有的家長甚至為讓孩子學習好而用金錢作為刺激,哪裡需要孩子不安心學習而出去掙錢?這種做法表面看來是合理的,但仔細分析,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正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一味嬌寵,才造成了中國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懂得勤儉節約;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做事被動、膽怯;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不懂得恰當的交往技巧,人際關係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別人照顧,卻缺乏同情心;在家不知關心自己的長輩,在外缺乏社會責任感。這種錯誤的金錢教育方式,會毀掉我們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會毀掉我們祖國的前途。

  我們所以,我們的家長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金錢教育方式。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借鑑美國家長的教育方法,鼓勵孩子多做家務勞動、利用業餘時間打工,鍛鍊孩子的體力、心力,讓其懂得珍惜錢;鼓勵儲蓄,培養孩子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使其體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有米當思無米日,有錢當思無錢時”的意義;教導孩子有計劃地合理用錢,對於孩子不當的需求要敢於說“不”;教導孩子學會節儉,認識每樣東西的價值,爭取用最小的花費享受最高品質的商品或服務;讓孩子明白父母掙錢不易,教導孩子當用則用,該省則省;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應該避免奢侈浪費,不要在孩子面前炫耀財富;還應教育孩子在金錢面前要保持自尊,遵從不出賣自己的原則,要使孩子瞭解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道德、智慧、友情等重要的東西,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不能一切向錢看;指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等等。此外,家長在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時,應力求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方法,以提高金錢教育的實效性。

1.家長教育孩子學習心得

2.教育孩子用什麼方法最合適

3.教育孩子的可用勵志故事有哪些

4.教育孩子家長的心得體會具體有哪些

5.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