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運營是什麼

  專利運營指企業為獲得與保持市場競爭優勢,運營專利制度提供的專利保護手段及專利資訊,謀求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總體性謀劃。企業利用專利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法律規定結合自身技術創新而進行的利用專利實現經營目標的概念。

  專利運營的內容

  專利運營是企業綜合運用專利制度,建立在企業創新基礎之上的綜合運用手段,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企業專利戰略的制定方面。企業專利戰略的規劃是企業清晰專利運營手段的大綱,為此,我們以專利戰略為基礎來理解專利運營手段:

  企業專利戰略方案包括運用專利戰略取得專利權和運營專利保護手段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地位的兩方面內容。其中前者涉及專利技術的研究、開發戰略,專利技術引進戰略等,後者包括進攻性專利戰略、防禦性專利戰略和對其他企業採取專利競爭對手等。

  企業專利運營內容主要涉及了管理機構、人員、資訊、技術、市場、權益等多種因素,形成了專利的資訊加工體系、專利的研究開發體系、專利職能保障體系和專利的法律保障體系等四大體系;

  專利運營對企業的意義

  專利運營是企業綜合運用專利制度贏取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大多數的企業還沒有形成具體專利運營的概念和制度,企業可依據上述專利運營指南制定適合自身的管理制度;

  縱觀大型企業,如海爾,華為,中興等企業,其發展的歷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專利運營智慧,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專利運營的市場價值。加之目前商業環境的複雜,創新得到不綜合的保護將使企業喪失直接的競爭力,為此,我們疾呼中國企業加強和研究專利運營,深度挖掘其對企業的盈利價值;

  自2013年起,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加大推廣專利運營概念,並出臺了一系列的專利運營支援手段,企業更需認真務實的研究和實施推進專利戰略及專利運營概念。

  專利運營概念提出的背景

  在新商業環境中,基於專利的競爭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成為企業間相互角力的重要競爭形式。這一變化的動因,在於貿易活動物件和內容的發展演變以及專利在貿易活動中角色、地位的發展演變。與企業其他業務相似,企業專利活動也是由外部環境尤其是由外部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應對市場競爭的需要所引起並受其驅動。它大抵遵循這樣的邏輯:

  首先,在當代商業貿易中,貿易物件逐漸從工業產品擴充套件到服務與技術,“智力成果”為物件的技術貿易逐漸成為主要的貿易型別之一。由於技術貿易的客體具有可複製性,遵循資訊不守恆原理,迥異於實體產品貿易所遵循的物質守恆原理。因此,技術貿易不得不依託以法律為代表的公權力,保障交易的順利進行。

  同時,在國際貿易中,由於勞動力、原材料等價格的國際間差異,使得國際貿易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存在貿易壁壘。貿易壁壘從最初是關稅壁壘,隨著國際貿易的發達與多邊談判的深入,關稅壁壘逐漸削弱,與技術貿易息息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壁壘則取而代之。在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物流、品牌六大貿易環節中,發達國家牢牢佔據了研發和設計環節,而這兩個環節的產出以智力成果為主要內容。這就決定了發達國家是技術貿易的主要供應商,其必然建立強有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在這個技術領先的發達國家主導下建立的商業競爭環境中,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成為競爭的關鍵要素和重要資源。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正是憑藉對智慧財產權的控制,確保其在新商業環境中繼續延續其既有優勢並牢牢掌握定價權。

  毋庸置疑,所有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都不得不面臨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那就是,專利已經成為影響和決定市場競爭成敗的戰略性要素,商業競爭已經完全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專利競爭。在面臨行業洗牌,新的產業格局和新的平衡尚未形成之前,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