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吃了該怎麼去治療

  一般來說,孩子在2~7歲整個學說話的階段都會出現口吃現象,這與口吃病是兩回事。但如果真得了口吃病該如何去治療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兒童口吃的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兒童口吃的治療方法

  1、對孩子的口吃現象,不要刻意去矯正它,千萬不要輕率地給孩子貼上口吃的標籤。這樣只會把孩子的口吃現象,引到口吃病上去,而成為真正的口吃患者。

  2、兒童日常生活要有規律,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吃飯,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3、家長可讓孩子學習一些有節奏的唱歌、朗誦,對兒童語言訓練有一定的幫助。不要強迫3~7歲的兒童牢記各種長篇故事或不適應他們語言能力的詩歌。每次時間不要過長,時間長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兒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鐘即可。

  4、採取平靜地緩慢講話,逐步掌握流利講話的規律。

  5、周圍的人不要戲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兒童的口吃。

  6、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哌啶醇治療,劑量0.5~2mg,每日1~2次,或服用抗焦慮藥治療。

  兒童口吃的原因

  模仿

  語言學習階段,是寶寶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強烈的好奇心導致寶寶經常模仿別人的行為,在語言方面也是這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電視或電影場面中,當出現有口吃情節時,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興趣的驅使下,寶寶便會模仿和學習。

  護理關鍵:

  爸爸媽媽應儘量避免寶寶與口吃患者接觸,看電影電視時有口吃情節應儘量跳過。對於寶寶已經習慣性的模仿口吃,切勿急躁,更不應該責罵,而是要耐心地疏導。

  壓力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兒園就要開始學外語、學音樂,如果寶寶在這些方面表現得不如人意的話,有的家長或老師就會採用懲罰、打罵等手段,這些都會增加寶寶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口吃。

  護理關鍵:

  儘量避免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儘量讓寶寶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寶寶說話、做事時不要大聲催促、呵斥,不要和別人家的寶寶攀比,不要過於嚴格地要求寶寶,要時常鼓勵寶寶。

  緊張

  有些寶寶天生性格內向、害羞,不願與人交往,與人交流時會手足無措,緊張導致語無倫次,便會出現口吃。

  護理關鍵:

  寶寶的性格一般不容易改變,也不必過於強求。一般這種原因導致的口吃都不嚴重,比較容易矯正。只要平時儘量帶寶寶出去見見大場面,多給予寶寶適當的表揚和讚美,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就能使寶寶很快治癒。

  生理原因

  幼兒時期的寶寶,在語言表達時口腔肌肉運動的能力還未達到可隨心所欲、應用自如的程度;語言表達能力雖正處於發展過程之中,但卻是人生中語言發育最為迅速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寶寶用於語言表達的詞彙逐漸豐富起來,面對周圍五彩斑斕的世界、新奇的環境、有趣的事件,他們試圖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準確地去描述,遺憾的是:這時他們大腦所想的、心裡想說的話和實際語言所能表達的東西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容易出現口吃。

  另外,口吃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有口吃的問題,那麼寶寶也有可能出現口吃。

  護理關鍵:

  給寶寶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正常與寶寶對話,教寶寶唱一些兒歌,增強寶寶說話的連貫性。口吃的最佳治療時期通常在6歲之前,因此,矯正寶寶口吃越早越好。

  口吃治療最佳時間

  雖然口吃源於心理障礙,但因為很多孩子來就診時往往已經不能開口,光進行心理治療恐怕不能解決功能性問題,所以,有經驗的醫生一般會給孩子進行言語矯正治療,讓孩子的嘴巴動起來。黃敏齊說,言語矯正治療首先是讓口吃的孩子能夠講出ā音,因為他們ā的發音最容易糾正,在治療早期能增強孩子自信,再結合嗓音訓練、脣部、舌部、喉部的肌肉按摩、掌握呼吸運氣過程中的講話法則等一系列手段。隨著治療的進行,孩子講話慢慢通暢了,信心自然也會提升,心理障礙可能就此被克服。

  有的口吃問題,家長可通過在家的自我治療使小孩的口吃症狀消失,有的卻要到正規醫院才能解決。為此,家長應該如何辨別呢?“小孩兩歲時有口吃的,家長應該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耐心、不急躁的逐字逐句地教小孩;可小孩到了三四歲以後症狀還不能消退,就應該立即帶小孩到醫院接受檢查並且治療。”

  專家說,對口吃的治療最好是在上小學以前,否則同學會因孩子的口吃問題笑話他,這時,心理陰影就會加劇,治療的難度就更大了。另外,口吃治療的時間較長,一般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期間病人一定要堅持,家長要配合,否則成功率不高,治療效果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