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脫肛怎麼治療

  脫肛的早期表現僅在排便時有一團紅色的又溼、又軟的腫塊在肛站口,便後腫塊很快架縮到肛門內。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寶寶脫肛的方法。

  治療寶寶脫肛的方法

  1.去除病因

  嬰幼兒發生脫肛,家長應首先尋找原因,如果是便祕、腹瀉或百日咳所致,可採取通便、止瀉和止咳等處理方法,以減輕腹內壓,消除引起脫肛的外力。其次,應改善病兒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營養,糾正營養不良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2.鍛鍊療法

  脫肛的發生與腹肌和肛周肌肉的鬆弛有關,故應注意加強這兩部分肌肉的鍛鍊,增加其收縮力。在家庭中可採用起坐法,即在家長的看護下,將孩子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伸直,然後讓孩子由平臥位慢慢坐起。若孩子不能完全靠自己坐起,則家長可助其一臂之力。讓孩子坐起後再躺下,連續3~6次,每天做2~3次。也可採用爬行法,要求兩手臂放開,腹部著床,臀部及大腿、小腿用力夾緊,伸直,利用腹部和臀部肌肉的收縮,一起一伏,蠕動向前,引導孩子向前面爬行,以提高腹肌和肛周肌肉的收縮力量,達到治療脫肛的目的。

  3.改變大便時的體位

  反覆發作且又能便後自動回納的脫肛病兒,關鍵在於改變大便時的體位,避免蹲式排便。孩子可取直著大腿的姿勢由家長抱著排便,也可臥位排便。稍大的孩子可讓其坐高腳痰盂或將痰盂放置在板凳上排便,這樣直腸就不易脫出。如此堅持1~2個月,大多能痊癒。

  4.手法復位與壓迫療法

  排便後直腸脫出而不能自行回納的嚴重脫肛病兒,家長可用右手拇指輕輕地按壓住脫出的直腸表面,然後稍稍用力將其回納。對於復位後又立即脫出者可在復位後用紗布疊成厚墊壓住肛門,然後再用膠布將兩側臀部橫向拉緊粘固,並讓病兒臥床休息。1~2個月後,大部分病兒都能康復。

  5.坐浴療法

  取五倍子、地榆和土黃連各50克***五倍子具有收斂消炎作用,地榆具有涼血解毒作用,土黃連具有清熱去溼作用***,水煎外洗,趁熱坐浴20分鐘,使藥力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一般洗幾次就可見效。

  6.推拿療法

  讓患兒取仰臥位,家長用右手掌根部按順時針方向,揉丹田穴***臍下3指***300次。揉時掌根不要在面板上滑動,以免損傷面板。患兒取俯臥位,家長用右手食指羅紋面揉長強穴***尾骨尖與肛門間的凹陷處***,順時針方向揉200次,7~10天為一療程。經1個療程的推拿,即可見效。

  脫肛的原因有兩大類

  1、先天因素:與上兒直腸的解剖特點有關,即小兒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組織結構發育未完善,支援直腸的周圍組織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後天因素:為腹腔內的壓力長期處於增高狀態,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嘔吐、頻繁腹瀉;排便習慣不良,坐便盆時間過長等,都可以促使直腸脫重。這種情況不妨打個比喻,袖口看作肛門,如果夾裡與裡子連線不牢,夾裡就容易從袖口脫出,脫肛的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脫肛的早期表現僅在排便時有一團紅色的又溼、又軟的腫塊在肛站口,便後腫塊很快架縮到肛門內。反覆發作後,腫塊不能立即回縮,必須用手幫助把腫塊回覆。由於經常脫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現充血、水腫、出血、潰瘍,甚至壞死。

  如何避免脫肛的發生

  1、要使小兒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切忌坐便盆時間過長。

  2、有便祕小兒,平時應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覆腹瀉的病兒,積極治療原發病為主,以預防脫肛的發生。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