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耳鳴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複雜,機制不清,那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耳鳴的原因:

  全身性疾病當腎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常會出現耳鳴症狀,其特點與藥物中毒引起的耳鳴一樣,都是高音調、雙側性。這種耳鳴一般會隨上述疾病的康復而消失。

  此外,有資料表明,耳鳴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據統計,在有耳鳴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8.6%的患者心絞痛和耳鳴同時出現。

  這是因為耳蝸對缺血缺氧比較敏感。專家指出,耳鳴可作為早期心臟病的重要標誌。因此,一個原來沒有耳鳴症狀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內突發耳鳴,應及時檢查血脂、血壓及心電圖,以明確是否患有隱性心臟病。有些人長期耳鳴,但如果近期耳鳴加重,也應該檢查心臟。

  身體虛弱這種耳鳴多沒有器質性病變,常由於血管張力不足、區域性供血差引起。中醫認為,它是腎虛的表現。

  神經衰弱這種耳鳴音調高低不定,多為雙側性,常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症狀。這種耳鳴還與憂鬱有關,調節情緒可使之好轉。

  耳部疾患患者多有耳病史,耳鳴在夜間有加重趨勢。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分為傳導性耳鳴和感音性耳鳴。當外耳有耵聹、異物、炎症腫脹發生阻塞,耳膜充血、內陷、穿孔,中耳積液或感染、耳硬化症時,均可發生傳導性耳鳴。

  這種耳鳴常發生於病變的一側,且音調較低,如“隆隆聲”、“轟轟聲”、“嗡嗡聲”。耳的感音部位是內耳耳蝸,如發生內耳震盪、水腫、聽神經瘤等,會刺激內耳耳蝸產生耳鳴。這種耳鳴多為雙側性,鳴音較高,如蟬鳴或嘶嘶聲,耳鳴常呈間歇性。

  頸部疾患頸部腫瘤或其他頸部疾病壓迫頸動脈時,可引起受壓側耳鳴。耳鳴的特點為持續性、低音調,隨體位變化,耳鳴的程度可有變化。

  藥物中毒損傷內耳神經大劑量奎寧、奎尼丁、氯喹等藥物,可引起劇烈耳鳴,但停藥後會好轉,多不影響聽力。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對聽神經及前庭神經均有損害,可出現耳鳴,若不及時停藥,可迅速發展成耳聾,並難以恢復。藥物過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鳴,往往是高音調,且呈雙側性。

  耳鳴的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兩種。外科手術主要是針對引起耳鳴的一些可以手術治療的疾病而言,如中耳炎、蝸神經瘤、動靜脈瘻、動脈瘤等。但是病因治療並非想象中的那樣容易收效,即使引起耳鳴的疾病得到治療,而耳鳴可能還會存在。

  2.藥物治療

  感音神經性聾常用藥物進行治療。

  1氫化麥角鹼dihydroergotoxin:又稱海特琴或喜得鎮hydergin,能改善或增加內耳血流,使內耳性耳鳴獲得良好的效果。用法:氫化麥角鹼2mg/次,3次/d,飯後服用,連用2~8周,無明顯副作用。

  2利多卡因:能改善內耳的微迴圈,使症狀緩解或消失。用法:1~3mg/kg稀釋於25%葡萄糖20~40ml,以每分鐘不超過20mg的速度靜脈注射,1次/d,5次為1療程,2個療程之間隔2d。注射完後臥床休息。

  3乙醯膽鹼:除具有擴張末梢血管外,尚有抑制內耳毛細胞的作用,從橄欖核來的橄欖耳蝸束的大部分末梢終止於毛細胞,毛細胞能分辨最細微的聲波頻率差異,因而它對耳鳴很敏感。乙醯膽鹼能抑制由橄欖核來的異常衝動,故可用於治療耳鳴。劑量為1~2ml,皮下注射,1次/d。

  4Methycobal:為維生素B12的一種新制劑,含有甲基-B12,與精神***劑臺用治療耳鳴效果較好。

  5胞二磷膽鹼cytidine diphosphate choline,CDP-膽鹼:是一種神經營養劑,對耳鳴眩暈效果較好。Makisima等報道,用CDP-膽鹼治療41例神經性耳聾伴耳鳴眩暈者,劑量為CDP-膽鹼3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靜詠注射,1次/d,連用12d為1療程。總有效率67.6%,好轉率耳聾佔27%,耳鳴佔71.7%.眩暈佔100%。

  6其他:血管擴張劑,如尼莫地平30mg/次,3次/d;鹽酸倍他司汀4-8mg/次,3次/d;桂利嗪25mg/次,3次/d。鎮靜劑,如丙氯拉嗪prochlorperazine5~10mg,/次,3次/d;***2.5~5mg/次,3次/d。

  7抗驚厥藥物常用藥物是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對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均有阻滯作用,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而治療耳鳴。用法:初量100mg,2次/d,逐周增加劑量,每次增加200mg/d,一般不超過800~1000mg/d,有效率達80%~90%。治療過程中可出現輕微頭暈、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手麻、白細胞減少、嗜睡等副作用。注意觀察血象及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膽疾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