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菜和南方菜的區別

  很多美食,在南方人看來該是一種吃法,可是在北方人看來,又該是另一種吃法。元宵節的湯圓,平時的豆腐腦~~這些食物究竟有什麼吃法區別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菜南方和北方的做法

  豆腐腦: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豆花有甜口有鹹口,南方較為愛喝甜味。

  北方的豆腐腦都是伴著木耳蝦米雞蛋做的滷吃的,而滷是鹹的,而南方的豆腐腦覺得叫豆腐花更合適,感覺更像是一個甜品。

  西紅柿炒雞蛋:簡單、營養、易做的一道菜,南北飲食文化不同,卻做出不同口味~

  餃子:南派餃子以蒸餃居多,講究造型。如著名的廣東蝦餃,麵皮紅白相間,辣味重,***香而不膩。北派的餃子,則以水餃、湯餃居多,味濃、油潤、皮薄餡滿。

  冰糖葫蘆:北方的叫糖葫蘆,南方的叫山楂串

  南方很多城市的冰糖葫蘆上的冰糖又溼又綿,糖較硬,而山楂不僅個小,樣貌也不算太好,不能保持原本的新鮮爽口;

  北方的冰糖葫蘆則個大新鮮,和冰糖的配合也十分融洽。這自然是與水土有關,南方種不活山楂,從從北方大老遠運送過來便自然容易變了樣。

  粽子:是南方的偏鹹,北方的偏甜。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多數是糯米粽,而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粽子個頭較小,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南米北面

  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南甜北鹹

  長期以來,我國北方人形成愛吃鹹食的習慣,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口重”。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醃製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人說蘇州菜甜,其實與無錫的相比,蘇州菜不過是淡。無錫炒鱔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餡裡也放很多糖,對北方人講,根本沒法吃。廣東、浙江、雲南等地居民也大多愛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茬。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糖用甜菜現在主要分佈在40°N以北地區,而在我國古代沒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鹹”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間的延續,這種鹹甜相對的趨勢會減弱的。

  不同角度

  從菜系來看,南方菜系優勢明顯、有廣東的粵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幫菜等。而北方卻幾乎沒有獨立的菜系,當然東北的菜還是頗有特色。總體特點是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從菜量來看,南方多數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豐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數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種相對還是少了些。尤其在農村可能差別更大。

  從喝湯來看南北迥異:南方人喝湯是作為一個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氣炎熱喝湯,廣州、福建一帶在飯前、飲酒前喝湯,尤其廣州人堡湯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湯,但是湯是在飯後喝,一般不是作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湯,覺得熱乎、暖和。

  南北方春節食物差異

  南方北方春節飲食風俗的差異.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

  南有年糕,北有餃子。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慶的傳統,年糕與餃子,各佔半壁江山。大抵是南方人習慣吃年糕,北方人更講究吃餃子。年糕也滲透到北方,但比較單調,只有南方人才能將其做出眾多的花樣。至於餃子,很明顯屬於北方的產物,南方也開餃子館,一般都要打出“北方水餃”的幌子,以示正宗。這猶如某些店鋪強調“手工餃子”,與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餃子”相區別。古典的食物,製作方法愈原始愈好,彷彿這樣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在江南一帶,賣年糕,包裝紙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樣。

  年糕的名字起得好,喻示著“年年高升”。似乎多唸叨幾遍,以誠則靈。不僅聽起來順耳,吃起來,味道也不賴。脣齒之間,能咀嚼出南方稻米天然的醇香。而且因其黏性大,口感獨特。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總要在八仙桌上擺一盤年糕,作為供品。

  同種食物不同吃法

  燉湯

  南方人所謂的煲湯和我們北方的燉湯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燉湯燉到肉和菜都熟了就好,湯和肉一起吃。而南方煲湯一定要小火煲很久,甚至一個下午的時間,要把所有精髓都燉到湯裡,然後喝湯就好。排骨燉玉米,只吃玉米和喝湯,排骨基本扔掉了,那些排骨是柴骨,沒營養了。

  北方人把湯當作一道菜,而南方人把湯當滋補品。

  餛飩

  廈門有一種到處可見的小吃,就是扁食。好多當地人很喜歡吃這個,現在我也很喜歡吃。這個扁食的形狀和北方的餛飩是一樣的,但餡的做法和湯料卻不同。 北方的餛飩餡是剁碎的,據說扁食的餡是打***或者敲這個詞更恰當***出來的。就是用刀背或者棒子把一整塊肉一點點打成肉泥。

  扁食的湯料只有蔥花和類似白菜跟的東西。而餛飩的湯料是紫菜和蝦皮。

  炒青菜

  南方炒青菜就是多放一些油,然後用大蒜***南方叫蒜頭***炸鍋,把青菜放油裡來

  會翻炒幾下就可以。而北方一般都放一些肉。

  另外有一些菜和我們的做法也不一樣,

  比如菜花和包菜都可以和雞蛋一起炒,

  而

  北方只炒肉。

  粥

  北方做粥通常都是大米粥***南方叫稀飯***,也會放一些綠豆或紅豆就叫綠豆粥或紅豆粥。

  但南方做粥的方式就多了,而且他們很少只做稀飯,多數都會做鹹稀飯或者是甜的。可以用各種材料做,比如最常見的就是皮蛋瘦肉粥,還有魚肉粥、蟹肉粥、排骨粥等等鹹稀飯。也可以用梨、蘋果、菠蘿等等水果做甜粥。

  粽子

  北方的粽子都是甜的,會沾著白糖吃。也有放一些紅棗、豆沙、棗泥等等材料,無論放什麼味道都離不開甜的。

  而南方的粽子大部分是鹹的,而且油非常大。

  茶

  南方人喝茶很講究,他們是真正的品茶。他們講究喝茶要喝清明剛過時採的茶。而且幾乎每家都有泡茶的茶具,講究的是茶道,泡茶的步驟都有次序。

  而北方人喝茶很簡單,把茶葉放在杯子裡,然後倒入開水泡開就可以喝了,這也看出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南人的菜餚,多以精緻細微見長,並格外講究情致,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也許是因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豐富的緣故,南人的美學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見長。南方的菜餚自然也打上這鮮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盤的細節裝飾,然也包括就餐的環境,格外講究,一切都讓人賞心悅目。

  如今國內各大城市內稍有檔次的中餐館,

  大多裝潢都是南方風格,便是明證。就烹飪方法來講,無論是烤、是燜、是蒸、是燉,還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雜而講究的程式,追求的是個鮮、嫩、香、滑,以求滿足味蕾的各類微妙體驗。

  北人的菜餚,則以色豔味重取勝,最大特點就是就地取材,講究火候。

  北方作菜的原料沒有南方的種類豐富,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便是極其普通的東西,北方的廚師也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