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區別

  你知道你在藥店裡面買的是什麼藥嗎?什麼是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你聽說沒?在你購買藥時,是否有人給你介紹過應該怎麼吃?什麼藥吃多了對人體產生危害。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辨別

  藥物作為維護人類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製、生產、銷售、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受到相應法規的嚴格控制,參與這些環節的組織機構或者個人都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授予相應的許可權。根據消費者獲得和使用藥品的許可權,目前國際上均將藥品分成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那什麼是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它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絡呢?

  處方藥

  標誌 ***Rx***

  處方藥***Rx***指經過醫生處方才能從藥房或藥店獲取並要在醫生監控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簡稱R。指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並由此從醫院藥房購買的藥物。必須在醫生或者執業藥師指導下使用。

  據中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處方藥的不良反應遠遠高於非處方藥。據某醫院監測中心統計26家醫院717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結果表明,抗感染類***以抗生素為主***的藥品不良反應構成比例最高,佔發病總數41.28%;在引起不良反應的全部47種藥品中,以已公佈的《國家非處方藥目錄》劃分,處方藥為42種,佔89.4%,非處方藥為5種,佔10.6%,處方藥的不良反應遠遠高於非處方藥。這些統計報告是醫院用藥中發現的不良反應,而且是在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的。

  目前,中國正在逐步推廣“必須憑處方購買處方藥的規定”,在還未強制執行這一法規之前,專家建議,患者在進藥店購買處方藥時,應事先諮詢醫生,或向藥店的藥師進行用藥諮詢,儘量避免擅自用藥所釀成的大禍。

  非處方藥

  標誌***OTC***

  非處方藥,簡稱OTC,是與處方藥相對應的概念,非處方藥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患者自己根據藥品說明書,自選、自購、自用的藥物,可以在藥店隨意購買的藥品。其特點主要用於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頭痛、發熱等症狀,非處方藥副作用較少、較輕,而且也容易察覺,不會引起耐藥性、成癮性,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也小,在臨床上使用多年,療效肯定。主要用於病情較輕、穩定、診斷明確的疾病。所以,非處方藥一般具有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特點。

  中國大陸非處方藥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兩種,分別使用紅色和綠色“OTC”標誌***甲類非處方藥:紅色 OTC;乙類非處方藥:綠色OTC***。甲類非處方藥不需醫生處方就可以購買和出售,但必須在藥店出售,並在藥師指導下使用;乙類非處方藥有著長期安全使用的記錄,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在超市、雜貨店直接出售。在中國非處方藥的包裝標籤、使用說明書中都有標註了警示語,明確規定藥物的使用時間、療程,並強調指出“如症狀未緩解或消失應向醫師諮詢”。

  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藥大量上市,醫生對每一種OTC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有的處方藥不太可能成為非處方藥,但經過改變劑型或減小規格劑量後也可能變成OTC,也就是說“通過時間的驗證,一些處方藥在臨床中得到驗證,療效好,副作用較少等,可列入非處方藥中去。”這樣把那些效能更優良,更安全有效的非處方藥增補進去,淘汰一部分過時的非處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