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營和其他經營方式的區別

  從某種意義來說,企業能夠推銷產品,不再是將產品生產出來堆在倉庫裡就不管它了,而是要讓產品進入市場,到消費者手中去。這應當說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中的一個歷史性的進步。下面小編給大家看下。

  資本經營是以資本導向為中心的運作機制,是企業內部管理型和外部交易型戰略的應用,其中的兼併、收購與重組是資本經營的核心。資本經營的過程是指從資本籌措開始,依次經過資本運用、資本迴圈週轉和資本增值到資本經營收益分配連續不斷的全過程,即資本經營的過程也就是企業進行全新理財的全過程。

  產品經營的方式

  而在產品經營方式下,企業的基本特點是隻管生產,不管供應與銷售,更不管籌資、投資等。資本的收支、產品的銷售完全靠上級主管部門的計劃來執行。此時的企業沒了自主權,由於其不重視價值管理,嚴格的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企業所關心的只有生產,只注重產品,其所有的資金流通全部由上級來支配,更談不上考慮資本經營了。可見,企業完全忽略了自身的生存,從而缺少理財觀念。

  商品經營的方式

  在商品經營方式下,企業的基本特點卻是圍繞產品生產進行經營管理,包括供應、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的管理及相應的籌資與投資管理。商品經營是產品經營的發展和進步,企業不僅重視產品實物經營,而且強調產品價值經營;不僅強調生產而且重視供產銷的銜接。但在商品經營方式下,企業對籌資、投資等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理財觀念淡薄,因為此時的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市場競爭對企業商品經營的影響,企業對自身所擁有的資本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及應用,從而使企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侷限。

  資產經營的方式

  在資產經營方式下,其基本特點則是把資產作為企業資源投入,並圍繞資產的配置、重組、使用等進行管理。在資產經營情況下,以產品經營或商品經營為基礎,圍繞資產經營進行商品經營和產品經營。資產經營是對商品經營的一大進步,它不僅考慮商品本身的消耗與收益,而且將資產的投入與產出及週轉速度作為經營的核心。資產經營方式下的企業理財觀念有了較大增強,特別是講求資產使用效率與效益,重視與加強了投資管理。但由於產權不清,忽視資本結構與資本成本,仍然沒有抓住理財的精髓和本質,還沒有使資本的運營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資本經營的方式

  在資本經營方式下,企業經營特點是圍繞資本保值、增值進行經營管理,把資本收益作為管理的核心,資產經營、商品經營和產品經營都服從於資本經營目標。資本經營是以資本為基礎,通過優化配置來提高資本營運效益的經營活動,包括資本流動,收購、重組,參股和控股等各種方式,從而使企業以一定的資本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資本收益。資本經營是企業經營最綜合的方式。

  延伸閱讀

  目前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有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認為產品經營只適應於商品經濟的初級階段.現代商品經濟要求的是資本經營;二是認為企業進行產品經營,只能緩慢發展。只有從事資本經營,企業才能超常規發展。上述兩種錯誤認識,關鍵是投有摘清楚資本經營和產品經營的關係。現代企業的產品經營包括產品創新、產品生產和產品營銷,從根本上講,產品經營的兩大特點一是產品的優化組合,二是產品創新。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論述產品組合時指出:“用同樣的一些資產進行各種不同的組合,每個企業家都知道,這種各種各樣的組合.它們的市場價值差別.同體現在形成這種組合的努力中的差別,很少是相同的。幾家公司生產出同樣數量的貨物.需要同樣的材料和技術,花費同樣多的直接或間接勞動,可是有的發財,有的破產,這取決於產品組合”按此觀點.產品的優化組合實際是對企業各種資產組合間的平衡產品的優化組合是體現資本增值的主要功能之一。

  資本經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關於資本支援直接利用率的問題;第二層是資本引伸、資產重組;第三層是進入資本市場。對生產經營性企業來說,其資本經營主要表現為第一或第二層次。在市場經濟中,資本經營也必須遵守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因此,企業的資本經營需要以商品為載體,即資本經營必須以產品經營為依託,通過產品經營來實現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從現代市場經濟來說.進入資本市場的資本經營是企業資本經營的最高形式。

  因為作為企業可視為資本的資源是有限的,只有有效地調動社會資本,企業的規模和經濟實力才會迅速發展壯大,才會更加有利於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經營。截止1997年底,某集團兼併了15家企業.盤括了近20億的存量資產,走出了一條資本經營成功之路 但在其進行資本擴張的背後,我們看到它在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因此.我們認為企業的資本經營和產品經營並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資本經營必須以產品經營為依託,通過產品經營來實現資本增值的目的;產品經營必須講求經濟效益,必須服務於資本的增值目的;企業進行資本經營,其目的是為產品經營服務的,沒有產品經營的依託和支援,資本經營就失去了營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