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文綜合學習活動_如何開展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全新的一種課程形態,它的實施是新課程下語文課堂的熱點、亮點,更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歡迎閱讀。

  什麼是語文綜合學習活動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採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具備這樣特點:開放性;主體性;合作性;實踐性;統整性;生存性。

  一、

  1、 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小學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小學語文新課程前進的步伐,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2、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提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鑑的經驗。

  3、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實驗原則

  二、

  1、 實踐性原則

  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在人人蔘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麼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比,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實現綜合性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的對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關係的認識,對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以及逐漸形成的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2、 協同性原則

  以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協同性”理論為指導,注重諸教育要素的協調,形成適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新教學體系,促使多種要素之間產生互補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 漸進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不可要求過高。由低年級到高年級要體現階段性和漸進性。本實驗將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層要求,分階段實施。

  4、 開放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和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內容上的開放——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我”所用;途徑上的開放——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穫。

  三、實驗基本策略

  1、 開拓生活領域策略

  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因素,他們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應試和傳統觀念的包裹下,一些學校考試與分數的“雲霧” 遮天蔽日,兒童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窄,甚至到了“只留兩個鼻孔出氣”的地步。可見,孩子的學習完全與生活隔離了,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學習,必須開拓生活領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進行綜合性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培養智力技能策略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學生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穫、交流學習成果,都是一種理性思考活動。

  3、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是現代學習的顯著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根據本實驗的特點,將採用建立學生個人資訊平臺,通過文化角、生活專欄、校內網路等形式,為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從而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校內外合作。

  通過討論、交流,傳遞資訊,溝通情感。不僅能提高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四、實驗時間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性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標: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組織工作、現狀摸底***問題診斷,需求分析等***、制訂課題研究目標和計劃等。主要措施:由課題組長牽頭,各位組員配合,收集整理各種相關的資訊資料,請上級以及有關專家指點、論證,然後完成關於“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的總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標:按照課題方案,分階段實驗研究。實驗中及時調整實驗計劃,認真歸納總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措施:1.組織課題研討會每學期不少於5次;2.寫出階段性實驗研究報告;3.聘請教育專家來校作現場指導;4.強化組織領導,經常督促、檢查和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實驗研究的任務;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這一階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回顧總結實驗研究總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實驗研究中的得失。並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鑑定。

  七、成果形式

  1、師生作品展示:***1***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的體會、感受文章集,編寫《水袖飄舞的語文綜合學習》;***2***、開展語文綜合學習展示的主題班會;***3***、教學案例專輯展示。編寫《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集》。以上內容的彙集與展示,籍以進行校內外交流。

  2.撰寫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如條件成熟,將編印一本《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論文選》。

  3.以課題彙報會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新一輪的研究。

  如何開展語文綜合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一種全新的課型。語文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等特點。怎樣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這是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教師應當明確如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掌握目標特徵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定位是十分明確、具體的。主要體現瞭如下特徵:首先,突出綜合性,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同時也包括跨學科領域內容的綜合,學習方式的綜合等等。其次,強調實踐,因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再次,體現自主,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己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教師明確並掌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這些目標和特徵,是指導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第一步。當然,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課程標準也只是提出一些列舉性的建議,其階段目標仍然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語文教師留下很多的創新空間。

  二、綜合各種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為教師組織、指導學生聽、說、寫創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確而富有意義的話題;同時也為學生課外閱讀圈定了一定的內容。綜合性學習的這種聽、說、讀、寫不是獨立的,也不是互不相關的,而是雜糅在一起,有機地交錯進行的。學生通過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提高和發展了語文水平。例如: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祕”,其目標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學科內容,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可以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但應當注意,教師應努力指導學生在月亮文化上開展一系列學習活動,如蒐集帶“月”的成語、有關月的古詩詞、故事等。通過這次學習活動,一方面培養蒐集、篩選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科學奧祕的精神。這樣也就自然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其綜合性目標的實現不言而喻。

  三、注重活動過程

  綜合性學習過程就是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過程。顯而易見,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比所要追求的結果更重要。注重活動過程,就是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及參與程度、態度。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每個學生都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就為提高綜合性學習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重視學生的調查、訪問、查閱和收集資料等活動的過程與策略,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資訊、收集資料,使學生逐步掌握網際網路、圖書館、人際交流等獲取資料的方法。

  總之,只要我們能深刻理解新課標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設定的目的,創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新課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開放性語文學習載體***,充分挖掘語文優勢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不但能有所為,而且能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