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如果有病人需要長期鎮痛治療時,服用阿片類藥物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鎮痛效果好,但是阿片類藥物也有不良反應,那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便祕。

  2. 噁心、嘔吐。

  3. 過度鎮靜。

  4. 呼吸抑制。

  5.尿瀦留。

  後三種現象發生率很小。使用阿片類藥物時,會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防治這些副作用。如果在用藥過程中發現以上症狀,應該馬上告訴醫護人員,以便做出相應的治療措施。

  的預防治療

  1、便祕是,發生率約90%-100%,大多數患者需使用緩瀉劑預防便祕。

  預防

  ⑴ 鼓勵患者多飲水,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適當活動。

  ⑵ 緩瀉劑,適量用番瀉葉、麻仁丸或乳果糖等緩瀉劑。

  ⑶ 告知患者,如何根據個體調節飲食結構,調整緩瀉劑用藥劑量,並且養長規律排便的習慣。

  ⑷ 如果患者三天未大便,應給予更積極的治療。

  治療

  ⑴ 評估便祕原因及程度。

  ⑵ 增加刺激性瀉藥的用藥劑量。

  ⑶ 重度便祕可選擇其中一種強效瀉藥:如氯化鎂30-60ml,每日一次;山梨醇30ml,每12小時一次,連用三次,繼後必要時重複用藥。

  ⑷必要時灌腸,減少阿片類藥劑量及換用其他鎮痛藥。

  2、阿片類藥引起噁心、嘔吐一般發生於用藥初期,症狀大多在4—7天內緩解。患者是否出現噁心、嘔吐不良反應及其嚴重程度有較大個體差異。

  預防

  初用阿片類藥的第一週內,最好同時給予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藥預防,如果噁心症狀消失則可停用止吐藥。

  處理

  輕度噁心選用甲氧氯普胺、氯丙嗪、氟哌啶醇等。重度噁心、嘔吐,按時給予止吐藥,必要時用恩丹西酮等。噁心、嘔吐持續一週以上者,需減少阿片類藥物用藥劑量、換用藥物及改變用藥途徑。

  3、嗜睡及過度鎮靜

  少數患者在最初幾天內可能出現,數日後症狀多自行消失。部分患者因長時期受疼痛困擾而失眠,初用阿片類藥物鎮痛治療數日內的過度鎮靜狀態可能與疼痛控制後嗜睡有關。如果患者出現顯著的過度鎮靜症狀,則減低阿片類藥物用藥劑量,待症狀減輕後再逐漸調整劑量至滿意鎮痛。少數情況下,患者的過度鎮靜症狀持續加重,此時應警惕出現藥物過量中毒及呼吸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患者出現嗜睡及過度鎮靜時應注意排除引起嗜睡及意識障礙的其他原因,如使用其他中樞鎮靜藥、高鈣血癥等。

  1. 預防:

  初次使用阿片類藥物時劑量不宜過高,劑量調整以 25 % ~50 %幅度逐漸增加。老年人尤其應注意謹慎滴定用藥劑量。

  2. 治療:

  減少阿片類藥物用藥劑量,或減低分次用藥量而增加用藥次數,或換用其他鎮痛藥物,或改變用藥途徑。除茶、咖啡等飲食調節外,必要時可給予興奮劑治療,如咖啡因 100~200mg ,口服, q6h ,哌甲酯 5~10mg ,分別於早上和中午用藥:右旋苯丙胺 5~10mg ,口服, 1 次 / 日。

  4、尿瀦留

  尿瀦留髮生率低於 5 %。某些因素可能增加發生尿瀦留的危險性,如同時使用鎮靜劑、腰麻術後、合併前列腺增生等。腰椎麻醉術後,使用阿片類藥物發生尿瀦留的危險率可能增加至 30 %。在同時使用鎮靜劑的患者中,尿瀦留髮生率可能高達 20 %。

  1. 預防:避免同時使用鎮靜劑。避免膀胱過度充盈,給患者良好的排尿時間和空間。

  2. 治療:

  誘導自行排尿可以採取流水誘導法或熱水衝會陰部法和 / 或膀胱區按摩法。誘導排尿失敗時,可考慮導尿。對於難以緩解的持續尿瀦留患者可考慮換用鎮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