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融資環境

  目前,商業銀行仍是中小企業信貸的主力軍,雖然大部分商業銀行成立了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的貸款機構,但在貸款條件方面依然不比大型企業寬鬆,融資難問題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國家巨集觀政策的推動下,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主要提供者的金融機構,著力從機制建設入手,提高服務質量,開發信貸產品,為中小企業融資做出了積極努力和有益探索。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央銀行開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金融機構在擴大貸款、銀行承兌、貼現等傳統信貸產品的同時,推廣貿易融資、商品融資、保理、保函、信用證等信貸品種,使中小企業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信貸產品,滿足融資需要。但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問題依然突出。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採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突出矛盾,致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久拖難決。

  ***一***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諸多缺陷。中小企業大都屬於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裝置落後、員工素質底下、創新能力不強,經營成本高、產品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自有資金不足、負債率偏高、抗風險能力弱,致使被銀行列入不支援或被限制之列;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股權結構單一,家族化管理方式,致使銀行不願為其融資;內部管理不規範,規章制度嚴重缺失,或有章不循、或違規操作、或財務資訊失真,致使融資困難;信用觀念淡薄,逃廢銀行債務現象時有發生,企業信譽受到影響;既使申請貸款企業的專案較好,但由於不能提供銀行認可的土地、裝置等有效擔保資產,銀行也愛莫能助。

  ***二***金融市場不能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一是金融體制改革不到位,我國還未成立服務中小企業的專業性銀行或基金組織,本應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農村信用社和地方商業銀行,則片面求大求強,趨大避小,競相支援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置之不理。由於中小企業貸款成本高、工作量大、收益小,在國有銀行貸款則更難。二是貸款許可權過度集中,市縣級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基本沒有貸款權,嚴格的授權授信管理制度,客觀上削弱了基層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援能力。三是銀行抵押擔保貸款的要求不適應中小企業的資產條件和經營狀況,中小企業尤其是新辦中小企業有效資產少,可供抵押的裝置、場房等資產往往不能被銀行認可,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場地和裝置依靠租賃獲得,根本無法實現抵押。四是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執行普遍較高,地方性金融機構利率上浮達到基準利率的2倍多,國有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利率上浮幅度也在50%以上,加上普遍收取的諮詢費***或資訊費***等費用,其利率上浮幅度則更高。

  ***三***擔保公司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政府出資設立擔保公司的目的,是解決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擔保難的問題。但現實情況是,雖大多縣區成立了由政府出資控股的擔保公司,但擔保公司業務開展不理想,企業銀行融資擔保難問題未得到明顯緩解。主要原因,一是銀行、政府缺乏互信。貸款行要求擔保公司資本金必須存入本行專戶管理,否則免談,這種畫地為牢的做法限制了其他銀行業務介入。另外合作行與擔保公司就擔保資金放大倍數、資金損失分擔比例也難以達成一致,尤其是風險分擔分歧較大。二是擔保公司資本金規模較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縣區擔保公司,資本金規模一般在3000萬元以下,面對龐大的企業融資擔保需求顯得力不從心。三是擔保公司擔保條件較為苛刻。其對擔保企業反擔保條件比照銀行貸款條件執行,符合擔保公司擔保條件的,也基本符合無擔保公司擔保的銀行貸款條件,提供擔保須向擔保公司交納4%的擔保費,還要交納反擔保資產的評估費、登記費等,借貸成本較高,許多企業因此知難而退。四是擔保公司政府導向性強,申請擔保的企業只有符合政府意圖,才能取得公司擔保,而要取得政府同意,企業還需要做許多工作。

  改善的建議

  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改善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的重要性,必須通過採取多種有效方式,改善中小企業的銀行融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一***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小企業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應儘快制定《中小企業擔保法》、《中小企業融資法》、《產業投資基金法》等法律法規,使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法可依,引導中小企業的投資方向,規範中小企業經營行為,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二***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建全和完善中小企業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國有中小企業要實行積極的退出戰略,走改制重組道路;對私營中小企業要引導資本社會化方向,改變家族化管理方式,吸收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素;對集體中小企業要推動產權改革,明晰產權關係。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形成完備的內部監控體系,保證資訊的準確性、真實性,樹立良好信用形象。

  ***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儘快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依靠民間資本參股的小型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資服務。積極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聚集更多社會閒散資金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國有商業銀行要積極拓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集中資金支援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

  ***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銀企資訊不對稱、企業誠信度不夠。要通過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提高企業、政府及公眾的誠信意識,使誠實守信成為一種資源挖掘和培養,作為一種品牌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信用在中小企業銀行融資中的優勢與約束作用。

  ***五***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地方政府應建立擔保資金財政預算補充機制,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專款用於擴大擔保資金規模、彌補資本金損失。要優化中小企業獎勵辦法,鼓勵中小企業將獎勵資金轉為擔保公司股金,動員中小企業參股擔保公司。銀行監管部門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擔保金損失分擔應制定合適的比例,制定擔保資本金放大數倍、資本金託管的可行性操作辦法,理順各方利益關係,充分發揮擔保機構在中小企業中的“孵化器”功能。

  企業的融資快速渠道

  企業快速融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

  企業自有快速融資渠道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和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快速融資渠道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併購中,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都儘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但資金來源數額與企業利潤有關。

  快速融資渠道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負債。向銀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稅前衝減企業利潤,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籌資操作餘地很大,但由於透明度相對較低,國家對快速融資渠道有限額控制。若從納稅籌劃角度而言,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借款即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效果最佳。 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避開了快速融資渠道中間商的利息支出。由於借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可以作為財務費用,即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稅前衝抵利潤,減少所得稅稅基,而股息的分配應在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完稅後進行,股利支付沒有費用衝減問題,這相對增加了納稅成本。所以一般情況下,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以發行普通股票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於向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負,而借款籌資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擔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內部集資入股籌資方式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以自我積累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而貸款融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借款等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間拆借資金方式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內部集資入股所承擔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