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面板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面板、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那麼,麻風病的傳播途徑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麻風病的介紹:

  主要侵犯人體面板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面板、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麻風病的流行歷史悠久,分佈廣泛 ,給流行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積極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

  麻風病的傳播途徑:

  一、直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病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含有麻風桿菌的面板或粘膜損害與有破損的健康人面板或粘膜的接觸所致。這種傳染情況最多見於和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雖然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感染髮病有關。但這並不排除偶爾接觸而傳染的可能性。

  二、間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視。

  三、其它傳染方式從理論上說。麻風菌無論通過面板。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體而致成感染。近來有人強調呼吸道的傳染方式。認為鼻粘膜是麻風菌的主要排出途徑。鼻分泌物中的麻風菌在離體後仍能存活相當的時間。帶菌的塵埃或飛沫可以進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蟲為媒介可能造成麻風的傳染。然而。對這些看法尚有爭論。而且在麻風的流行病學方面還未能得到證實。

  麻風病的預防:

  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給予規則的藥物治療,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消滅麻風病。鑑於目前對麻風病的預防,缺少有效的預防疫苗和理想的預防藥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應用各種方法.

  法早期發現病人,對發現的病人,應及時給予規則的聯合化學藥物治療。對流行地區的兒童、患者家屬以及麻風菌素及結核菌素反應均為陰性的密切接觸者,可給予卡介苗接種,或給予有效的化學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