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應該怎樣護理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科病,很多人都受痔瘡的困擾,發病人群每個年齡段都會有,會對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現在由小編帶領大家瞭解痔瘡護理方法。

  痔瘡護理方法

  1、食療治療痔瘡

  進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如藕粉、稀飯、粥等。4天后開始進軟食,忌食辛辣、肥厚、油膩、香燥之品及牛奶、豆類產氣多的食物,以免加重溼熱。對於因懼怕解便而不敢進食者,應耐心解釋飲食對身體康復的重要性。綠豆薏米腸,將大腸洗淨,綠豆、薏米用水浸泡,然後放入腸內並加少許水***以便煮發綠豆、薏米***,腸兩端用線紮緊,用沙鍋加水煮爛熟後服食。阿膠糯米粥,先將糯米煮粥,將熟時入搗碎的阿膠和紅糖,邊煮邊攪勻,稍煮2-3沸即可服食。也可間斷服食。將藕洗淨切厚片,與殭蠶、紅糖放鍋中加水煎煮,吃藕喝湯。每日1次,連服7天。

  2、適當運動治療痔瘡

  注意改變體位,這也是防止痔瘡復發的重要方法。除做操、打拳之類全身性的體育鍛煉外,還需加強區域性的功能鍛鍊,肛門收縮運動,又稱提肛,即自我調整括約肌,收縮,放鬆肛門,一收一放,每次五十下,約三分鐘,每日一到二次。可以站著做,也可坐著做,躺著做。

  3、日常護理治療痔瘡

  觀察小便通暢情況:若小便不暢,行膀胱區熱敷或聽流水聲誘導排尿,新斯的明0。5mg雙足三裡穴位注射。無效時給予導尿。正確的排便姿勢,切忌臨廁努掙,久坐、久蹲,以免氣血阻滯,肛緣水腫,根據病情給予潤腸通便之麻仁膠囊口服及外塞開塞露等。正確坐浴,每次大便後用清熱利溼、活血通絡之坐浴液,水溫約39℃,浸泡20min。保持肛門衛生,區域性用黃藥膏換藥。

  患有痔瘡的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容易瘀積。

  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祕,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髮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麴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怎麼預防痔瘡

  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對痔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加速血液迴圈,改善盆腔充血,促進胃腸蠕動,防止大便祕結。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鍛鍊肛門括約肌。

  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迴流,對於痔病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日常飲食應避免過於精細,可多食蔬菜、瓜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粗糧食品,多飲水,使大便保持潤滑通暢;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大蔥、芥末等。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抑制生理反射,逐漸可引起習慣性便祕;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

  自己治療痔瘡的方法

  1、飲食上調理:飲食宜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等都有潤腸的作用。在夏季尤其應該多飲鹽開水,避免汗液排洩過多。

  2、通過運動調理:不要久坐久站,適當的運動可以減低靜脈壓,加強心腦血管系統的機能,消除便祕,增強肌肉的力量。這對痔瘡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運動是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全身放鬆,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緊,配合吸氣,將肛門向上收提,稍閉一下氣,然後呼氣,全身放鬆。這種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

  3、養成良好方便習慣:定時排便,不要久蹲,同時注意日常中多休息,避免熬夜。

  4、保持肛門衛生:平時注意保持肛門衛生,經常清洗肛門,勤換洗內褲,同時可以進行坐浴。

  5、藥物調理:在痔瘡初期可以遵醫囑使用一些藥物塗抹或者坐浴燻蒸的方式來治療痔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