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如何後天形成的

  顧名思義,夜盲就是在暗環境下或夜晚視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見東西。夜盲症俗稱“雀矇眼”,在夜間或光線昏暗的環境下視物不清,行動困難,稱為夜盲症。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夜盲症的相關知識。

  ?

  發生原因

  我們瞭解了暗適應的生理過程,對夜盲也就不難理解了。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視網膜桿狀細胞缺乏合成視紫紅質的原料或桿狀細胞本身的病變。

  病種分類

  夜盲症發生的原因如下:

  暫時性夜盲

  由於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 致使視網膜桿狀細胞沒有合成視紫紅質的原料而造成夜盲。這種夜盲是暫時性的,只要多吃豬肝、胡蘿蔔、魚肝油等,即可補充維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會痊癒。

  獲得性夜盲

  往往由於視網膜桿狀細胞營養不良或本身的病變引起。常見於瀰漫性脈絡膜炎、廣泛的脈絡膜缺血萎縮等,這種夜盲隨著有效的治療、疾病的痊癒而逐漸改善。

  預防夜盲症

  1.預防夜盲症並不難,多吃一些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品,如:雞蛋、動物肝臟等。

  2.首先要科學安排營養,特別對嬰兒和發育時期的青少年,應提倡食品多樣化,除主食外,副食方面包括魚、肉、蛋、豆類、乳品和動物內臟以及新鮮蔬菜之類,都應該有。

  3.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夜間應安靜臥床。

  4.補充維生素A營養素或胡蘿蔔素提取物。β-胡蘿蔔素可以轉發成維生素A,且沒有副作用。

  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

  人眼底的視網膜上有圓錐體細胞和細長形桿狀細胞,這兩種細胞中都存在同一種光感物質即視紫紅質。

  含維生素A的蔬菜水果預防夜盲症其中圓錐體細胞管白天觀看物體,細長形桿狀細胞管黑夜觀看物體,這兩種細胞中的感光物質實際上是由維生素A***視黃醇***參與的蛋白質,當光照射時,這種蛋白質發生結構的改變隨之引發神經衝動傳入大腦形成影像,而視紫紅質自身則“褪色”,若此時進入暗處,由於視紫紅質消失,眼就對光不敏感了,這時就看不見物體,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A,在視網膜和肝臟酶的作用下,促進視紫紅質再生,恢復對光的敏感性,使人在暗處可以看見物體的形和色,如果機體缺乏維生素A,視紫紅質的再生不僅緩慢而且不完全,當人從亮處進入暗處時,很長時間看不見物體,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暗適應能力下降***根據暗適應能力可以測一測自己的維生素A水平***,往往由於維生素A的嚴重缺乏,視紫紅質不能再生所引起的,就是人們常說的“夜盲症”。

  有人形容人的眼睛就像一臺精密的照相機,而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將眼睛接收到的資訊和感光進行顯像,最後在大腦中形成視覺,而維生素A就是底片中的感光物質。當維生素A缺乏時,就無法使照片感光,也就無法產生視覺,尤其是在晚上,由於晚上比白天消耗更多的維生素A,所以稱作夜盲症。

  維生素A是我國人民膳食生活中容易缺乏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食物中常和脂類混在一起。維生素A耐熱,短時間的烹調破壞極少,但在空氣中易氧化而是去生理活性,也能被紫外線破壞。維生素A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各種動物的肝臟、蛋黃、乳類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蔔素被稱為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在人體肝臟胡蘿蔔素酶的作用下,轉變為維生素A。

  人體對維生素A的吸收利用率較差,一般吸收利用率為攝入量的1/3,而吸收後轉變為維生素A的只有吸收量的1/2。可見胡蘿蔔素的生理效價只相當於維生素A的1/6。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主要是橙黃色和綠色蔬菜,如菠菜、胡蘿蔔、油菜、薺菜,馬蘭頭等每500克含胡蘿蔔素14毫克以上,每天只要吃120克-150克就能滿足兒童對維生素A的需要。雪裡蕻、小白菜、西紅柿、柿子椒等每500克含胡蘿蔔素為1.5-7.4毫克。因為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都屬脂溶性質,所以每餐攝入一定量的脂肪,能促進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吸收。

  我國成年人維生素A的推薦量為:男性800微克視黃醇當量,女性為700微克視黃醇當量。

  特別提醒用眼過多的朋友,又特別是晚間看電視、用電腦時間長的人要注意,晚間用眼所消耗的維生素A要比白天多,如果不注意從膳食中攝取維生素A,不僅對視力有影響,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