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腳後跟疼什麼原因

  足跟痛是由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足跟底部侷限性疼痛,是一種常見病痛。下面給大家分析女士腳後跟疼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腳後跟疼是病嗎

  許多老年朋友有腳後跟痛的經歷,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按摩後會逐漸緩解,但如果反覆發作,則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腳後跟疼的原因很多,如外傷或退行性變後出現足跟脂肪墊萎縮、骨刺等。

  由於跟痛症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有些老年人認為這是人體逐漸衰老的一種副產品,因此無須治療,其實並非如此。對於跟痛症的人來說,一般休息、理療、封閉、消炎鎮痛藥等均有助於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也有學者認為:對於無外傷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質疏鬆的警示,因為骨質疏鬆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現出來。

  腳後跟疼什麼原因

  1腳後跟痛者當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來時腳後跟痛,站久了走起來腳後跟痛,沒有拉傷也沒有扭傷,沒有腫也沒有破,為何腳後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婦女在骨科門診中或疼痛科門診中常常會這樣描述自己的困擾?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現了骨質增生,其餘一切正常。其實,這是一種病症。學名叫"跟痛症"。

  2韌帶發炎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現在大家知道腳後跟疼的原因是什麼了吧,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情況,還有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鞋子穿的不夠舒服,對於不同情況引起的腳後跟痛,大家在治療的時候也要選擇不同的方法,對於不明確的原因的腳後跟痛,大家最好到醫院做一個檢查,以便可以儘早的治療,讓我們健康進行時。

  腳後跟疼灸穴位治療

  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因肝腎虛弱外受役邪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導致經絡瘀滯,氣血執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治宜補益肝腎、通絡止痛。

  穴取太溪、崑崙、懸鐘、僕參、風池。令患者將患側襪子脫去取自然俯臥位,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針尖指向下頜方向直刺健側風池穴1.2寸***如為雙側足跟痛疼就取雙側風池穴***,施小幅度捻轉平補平瀉手法1分鐘,留針30分鐘並每隔10分鐘重複手法一次。

  取1.2寸毫針直刺太溪、懸鐘、崑崙1寸,1寸毫針直刺僕參0.5寸,各施小幅度捻轉平補平瀉手法各1分鐘,將中間有小孔的硬紙片由針尾部套於毫針上平放於針刺區域性面板上***以防止在艾灸時艾灰、火星掉落燙傷患者***,接著在毫針尾部插上約1釐米長的純艾段用線香由艾段底部點燃,待其自燃成灰後將灰去除為一柱,再如法換另一艾段施灸。

  足部按摩緩解疼痛

  1、拇指按揉承山穴50次,以感覺酸脹為宜。承山穴是祛除人體溼氣的最佳穴位。按摩此穴不僅可以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將體內溼氣排出,還可以促進腿部血液迴圈,快速緩解腫脹、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狀。

  2、拇指按揉湧泉穴3~5分鐘,以足心發熱為宜。按摩此穴可改善區域性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促進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迴圈,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具有持續而強有力的鎮痛利尿作用,有效治療足跟痛。

  3、拇指指腹按揉崑崙穴1~3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宜。崑崙穴位於腳跟處,古文獻有記載:“踝跟骨痛灸崑崙。”即此穴是治療腳踝、腳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