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痠痛是怎麼回事

  後背疼痛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見的疼痛,很多人都是為之很煩惱。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後背疼痛的八種主要原因

  1、膽絞痛、胰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腸腫瘤等也可引起肩背部疼痛。

  2、心血管疾病伴胸痛者以心絞痛、心肌梗塞常見。

  3、骨腫瘤或腎、膀胱、子宮、肺等罹患腫瘤轉移至肩胛骨、椎體骨、肋骨。

  4、頸部扭傷和落枕往往由於頸部活動不當,或睡眠體位不良導致區域性肌肉被扭傷。病史較短,壓痛點固定且位於肌肉損傷部,以肩胛內上方多見,且伴肌肉痙攣,可觸及壓痛明顯的條索狀痙攣肌束,頸部活動受限明顯。

  5、頸椎病分型較多,症狀也複雜,其引起的頸肩背部疼痛,除了頸肩背部酸脹、墜疼、頸部僵直等不適感外,還有肢體麻木、無力,甚至頭暈、頭痛等。病史相對較長,頭、頸、肩、背、臂疼痛反覆發作,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6、不少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肩背疼痛,一般在後背、側背或肩胛部,較常見的有胸膜粘連、肺癌與結核。

  7、肌纖維組織炎則有風寒、潮溼、勞累、扭傷等明顯誘因。區域性肌肉僵硬,以痠痛為主;範圍較大,多無固定壓痛;按摩、熱敷有效。

  8、肩關節周圍炎疼痛在肩關節周圍,疼痛範圍較廣,多數患者起病緩慢。表現為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多無明顯異常。

  關於背部疼痛的原因現在應該有所瞭解了吧,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疼痛的話,一定要確認是那種疼痛以便對症治療。

  後背痠痛要治療護理

  1、運動療法:運動可增加肌肉的柔軟度與關節的靈活度,也可增強肌肉的強度和耐力,進而增進全身的氣血迴圈和紓解身心壓力。運動也有助預防痠痛或幫助消除腰痠背痛,是治療腰痠背痛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目前最好的輕量運動,是太極、氣功和游泳。

  2、推按療法:推拿、按摩有助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及舒緩緊張的肌肉,因此也是消除腰痠背痛重要的方法之一。

  3、牽引療法:本法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和腰椎間孔狹窄的患者,有助拉開椎體間的距離,避免骨刺或軟骨壓迫到神經,並有助減緩疼痛症狀。

  4、鍼灸療法:鍼灸可促進氣血迴圈,並有鎮痛作用,對於急性的疼痛有相當的療效。若是一般慢性腰肌勞損的患者,可施以區域性的溫灸,有著舒筋活絡的效果。

  5、物理治療:包括超音波、電療、冷熱敷等方法。超音波可深入深層肌肉組織,產生熱能,有助止痛和消腫。電療是利用電刺激,使肌肉細胞規律運動,緩解肌肉硬化及抽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的一、二天內,有止痛和消腫的作用;而熱敷則較適用於慢性痛,有改善區域性迴圈,增進組織復原能力。

  6、藥物治療:區域性瘀腫熱痛者,可外敷活血消腫清熱的藥物,如無瘀腫但有疼痛者,可外貼傷科藥膏。內服方式,一般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為主,使用內服藥物時務必先請醫師診處。

  7、瑜伽緩解後背疼痛,瑜伽不但能靜心養神瘦身,由於伸展的動作還能緩解後背的疼痛。每週最少做一次瑜伽,每次40-90分鐘,堅持三個月,後背疼痛的情況會有所改進。做瑜伽的效果好又健康,遠優於吃藥或者理療。伸展對於治療背部疼痛與瑜伽同樣有效,但最主要的鍛鍊部位是軀幹和腿部。

  8、摩後背緩解疼痛,每次每個穴位可以按摩10分鐘,每天具體次數可以根據緩解情況來定,後背疼痛較厲害就每天3、4次,緩和一些的時候可以每天2次。 按摩上背的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可以幫助刺激肺部、心臟、以及理血、寬中和胃。按摩下背部的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可以刺激肝臟、膽囊、健脾、和胃、化溼。

  9、牆站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以緩解後背疼痛,背靠著牆站直,兩側的肩胛骨儘量向牆面靠攏,每次堅持3分鐘左右,這樣做有助於肌肉力量得到增長能幫助預防和減輕後背疼痛。

  10、身心減輕壓力,保持心理健康對於避免後背疼痛也有相關性。當人們處於焦慮狀態時,人體就會做出“戰鬥或逃跑”的反應,導致肌肉緊繃,做好了行動的準備,所以精神緊張和壓力大的人更有可能出現後背疼痛的症狀。

  預防後背痠痛的保健方法

  1、提早作運動來預防腰痠背痛,畢竟預防勝於治療!注意預防運動傷害,選擇輕量運動-太極、氣功,作為維持健康的保健運動。姿勢性腰痛表要是由於工作、學習、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所引起。因此要消除姿勢性腰痛,首先就要在、臥、行等方面改善姿勢。其次就是不良姿勢的糾正。

  2、可以採取運動治療,需在醫師的指示下,依病情給予。除此,每天定時定量的運動治療外,也應注意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的背。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