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五行八卦圖

  中醫五行八卦之間有著哪些聯絡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簡介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篇第四中黃帝與岐伯關於藏象的對話:

  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木,其畜雞,其谷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谷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在這裡,《內經》發展了上述的五行理論,使五行成為了一種對物質的歸類。我們注意到在《洪範》裡,五行水火木金土對應的是數一二三四五,而在《內經》裡則對應的是六七八九五。

  至公元前511年,《左傳·昭公三十一年》中記載了史墨“火勝金”的思想。

  戰國時齊人鄒衍***約前305--前240***,他總結性地提出了"五行生勝觀",並進而附會到社會歷史中去。鄒衍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認為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

  《孫子兵法·虛實》則提出了“五行無常勝”的觀點。《類經圖翼》更進一步說明:“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而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至此五行已經開始形成一套完整的學說,用五行作為模型來解釋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以及事物的發展變化。五行學術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規律。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剋,含有互相制約、剋制和抑制的意思。

  中醫學對臟腑、經絡的命名及其功能的認定,與陰陽五行八卦、十干所紀的十日、十二支所紀的十二月無法分割。而陰陽五行八卦、十干所紀的十日、十二支所紀的十二月都是依據二十四節氣劃分出來。追其本溯其源,會發現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的原本含義,就存在於古代中國天文學之中。條分縷析中醫臟腑、經絡理論與陰陽五行八卦、干支原本含義之間的關係,會發現陰陽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節氣是中醫學術理論的根.

  中醫五行與健康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開的,人的長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關,根據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一、金形之人。金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多較削瘦,骨態較露,節突出。頭,肩,腹,手,腳都較小。從五官看,臉形偏方,膚色較白.金形之人,較強悍,多心急,能當機立斷。但也能沉穩歡察事態發展。金主肅殺,嚴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將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熱,所以,要特別小心春.

  二、木形之人。木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如樹型,身材多挺直瘦長,頭較小,身背較寬。手足也小,面板略青.木形之人屆於勞碌型,命中多操勞,有任勞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風邪極易傷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為肝屬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時,一定要加強肝的保護,注意營養,不要過於疲勞,以防染上肝疾。

  三、水形之人,適合於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時,木洩水氣顯枯;夏時,火蒸水氣呈涸。所以,春夏時,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屬腰腎,不可不防。

  四、火形之人。從體型上看,火形人面尖頭小,肩背寬,身體強壯,手足也較小.火形之人膚色偏紅。火形之人,脾氣易暴躁,不重視錢財,變化無常,信用較差,能從全面考慮問題,但缺乏做的勇氣,耐力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懼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臟方面的病症。心臟病的人多怠於秋冬,與此有關。

  五、土形之人肉飽滿,四肢勻稱。土形人臉圓頭大,膚色較黃。土形人,心地溫和,不喜歡趨炎附勢,也不弄權玩勢,適合於做慈善事業。土性不而春夏,得時於秋冬。所以,當春夏之時,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傷脾,導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