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育兒知識

  一場雨過後,南方的冬季突然就到了,年幼的寶寶抵抗力弱,難免容易生病,因此禦寒工作需要爸爸媽媽們做好。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寶寶飲食重點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氣血調和,是防病強身的關鍵。所以,合理安排飲食也成為小兒營養物質供給的關鍵。應注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關係。因此,父母應合理安排膳食讓寶寶健康過冬。

  其實無論在什麼季節,寶寶的一日三餐都要講究食物的多樣化,糧食組、蔬菜組、水果組、動物性食品組、乳類製品和豆製品組,這五類食品組都應必不可少。在冬季,寶寶尤其要多食蔬菜,謹防感冒。

  有些寶寶“討厭”吃蔬菜,或者吃的蔬菜品種很少。這時媽媽不要急著強行逼寶寶吃,那樣會使寶寶更厭惡蔬菜。不如換種方法,從擴大蔬菜品種著手,例如:從綠葉菜***青菜、菠菜、蓬蒿菜、豆苗等***、甘藍族蔬菜***捲心菜、包心菜、花菜等***、根莖類菜***土豆、蘿蔔、冬筍、胡蘿蔔等***、菌菇類等各種蔬菜中去挑選寶寶愛吃的蔬菜,還可以改變做法,讓寶寶愉快地接受蔬菜。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長,為了讓寶寶自己接納蔬菜飲食,媽媽還是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冬季多選溫熱食物 保護寶寶腸胃

  在冬季,媽媽挑選寶寶的食物,應該以溫熱性的食品為主。例如,煲菜類、燴菜類、燉菜類或湯菜等。而不宜給寶寶多吃生冷的食物,因為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傷及寶寶的脾胃,這點對那些脾胃虛寒的孩子更要特別注意。

  寶寶在寒冷的冬季可吃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桔子等水果,以及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蝦等動物性食品。另外,豆製品是冬季菜餚很好的原料,如將豆腐乾與紅燒肉同煮,內酯豆腐做肉羹或魚羹、白菜豬肉豆腐煲等,都是適合寶寶在冬季食用的營養佳餚。

  提醒媽媽們,冬季熱量散發較快,用勾芡的方法可以使菜餚的溫度不會降得太快,如可做羹糊類菜餚。此外,與夏季菜餚清淡的特點明顯不同的是,冬季的菜餚可以做得厚重些。

  冬季多喝粥補水 保證身體需要

  冬天雖然排汗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充足的水分,來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所以,應給予寶寶充足的水分以保證身體的需要。對那些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應教他們主動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因為,待到口渴時,其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了。

  另外,專家認為,含糖量多的飲料,還是少喝為好,最好的“飲料”還是白開水,可以讓寶寶多喝些。王宜說:“嬰幼兒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飲用100~150毫升水,而1~7歲的孩子每千克體重每天約需要飲用90~110毫升。”

  除了多給寶寶喝水,也要常給寶寶熬粥。“冬季喝熱粥,特別有利於寶寶吸取熱量和營養。”粥是特別適合嬰幼兒的食物,寶寶腸胃功能較弱,而因為熬煮的時間長,粥裡的營養物質可充分析出,所以粥不僅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

  臘月裡的“臘八粥”、綠豆粥、山藥粥、肉末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都很適宜於寶寶食用。此外,還有養心除煩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血的大棗粥等,這些都是冬日寶寶食用的佳品。

  :應對流感: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初冬是流感病毒多發季節,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冷暖交替季節易發生。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流涕、四肢痠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併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在集體單位發生。

  對策:流感流行季節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家庭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寶寶接受小兒流感疫苗接種可增強對病毒免疫力;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用手指揉眼睛和鼻子;儘量避免接觸感冒患者,若接觸到感冒患者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后要洗手;為寶寶營造一個安靜、空氣流通的舒適睡眠環境,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如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應對哮喘:家中最好不要養寵物

  誘發哮喘的常見過敏原為花粉、灰塵、魚、蝦、海鮮、牛奶、油漆、以及藥物,如頭孢、青黴素等。此外氣候變化或情緒變化能誘發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發哮喘的原因之一。臨床表現為寶寶晨起時或運動後咳喘明顯,病情加重時會出現氣急、口脣發紫及鼻翼扇動現象。

  對策:要避免寶寶與過敏原的接觸,對已知過敏原更應杜絕接觸;房間要求通風、乾燥,注意居室衛生清掃,避免鋪設地毯,避免灰塵飛揚;不宜給寶寶玩長毛絨玩具;床罩以及***用品應定期用開水燙洗以殺死塵蟎;對狗***貓***毛過敏寶寶的家中不要養寵物;寶寶在運動後不要過於勞累,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因著涼而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