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育兒知識

  進入初秋,早晚溫差較大,加上氣候乾燥,幼兒容易感冒和喉嚨不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衣、食、住、行需要家長注意

  衣:由於溫差較大,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對於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後墊一塊毛巾或玩後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食:多讓幼兒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多的食物,它們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在秋季,大蒜、蘿蔔、生薑、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兒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兒不喜歡吃,但家長可以通過改變食用方法讓幼兒食用,比如在做菜時增加蒜末的新增,平時給幼兒煮點蘿蔔水、生薑水等。對於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兒,家長可以多燉些冰糖生梨水給幼兒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節,蟹屬寒性,幼兒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藥三分毒,不要把服藥作為預防幼兒生病的途徑。

  住:雖然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晒太陽,家長可在每個星期五把幼兒的被子帶回家利用雙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行:秋天最適合戶外運動,家長有時間應多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多晒太陽,晒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運動時

  與成人不同,孩子的面板比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發達,而皮下的毛細血管卻非常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迴圈調節中樞都尚未發育完善,對體溫的調節功能比較差,不能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迅速發生相應的變化。

  孩子受熱或出汗時,毛細血管和汗毛孔處於開放狀態,當受到冷風刺激***如穿堂風、電風扇、空調等***,汗毛孔突然閉合,以減少散熱。但是開放的毛細血管如果沒能及時收縮,血流的速度仍然很快;相反,如果汗毛孔沒有及時關閉,仍然持續開放,向外散熱,而毛細血管卻遇冷收縮,血流緩慢。這會使得原本不協調的體溫調節中樞與血液迴圈中樞失衡加重,抵禦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下降。致使孩子感冒,甚至患氣管炎、肺炎。

  專家建議:

  ·無論什麼季節,運動、活動時,要給孩子穿吸汗、透氣好、寬鬆的適合運動的衣服,而且要比平時穿得少。

  ·滿身是汗時,先用乾毛巾擦乾汗水。不要馬上進入有冷氣的房間,更不要直接對著空調的冷風口和電扇吹。

  ·出汗時,不要馬上給孩子喝冰水、吃冷飲。

  ·足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受涼也可能是感冒的原因之一。夏季尤其要避免足部受涼,比如從炎熱的室外進家,不要立即脫鞋,光腳在涼地板上跑。

  :睡覺時

  寶寶踢被子不是因為淘氣。睡熱了,孩子自然會踢被子的。睡覺前,媽媽怕他涼著,蓋得比較厚,而寶寶可能會出汗。到了下半夜氣溫下降,媽媽也睡著了,把被子踢光的寶寶,此時最容易受涼感冒。

  專家建議:

  ·最好不讓寶寶穿著針織內衣內褲或比較厚的睡衣睡覺。穿小褲叉、小背心睡覺,寶寶就比較安穩,不那麼愛踢被子了。穿得越多,越不舒服,就越要踢被子,反而會受涼。

  ·寶寶已經睡著了,不管是在懷抱中、推車中、自行車後座上、汽車座椅中,都要避免受風。

  ·寶寶剛剛睡醒,不能馬上抱到戶外去,讓孩子先在室內活動一會兒。

  ·白天睡覺時,也應該脫去外衣,蓋上薄被,醒後再把外衣穿上。

  ·夏季,室內外溫度的溫差很小,甚至室外溫度比室內溫度還高。因此,開窗不會使孩子受涼。相反,還能使室內空氣新鮮。注意:開窗睡覺時不要有對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