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育兒知識

  夏天的步伐已經邁進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夏育兒知識,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保健知識

  1、夏天因為水分喪失多,消化液分泌減少而不願進食,首先要為幼兒安排合理的膳食,做到食物品種多,葷素、米麵搭配好,主食以偏涼而不是冷凍為宜。不宜用各種飲料代替白開水。夏季食物不宜過於清爽。

  2、謹防幼兒晒傷:天氣好的時候,家長總是樂意帶著孩子在戶外晒太陽,認為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鈣質吸收,可謂一舉兩得。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還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晒太陽也要適度,否則孩子有可能被晒傷。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晒太陽時應注意,孩子在較強烈的陽光下最多隻能停留15分鐘左右。

  3、夏季不宜給幼兒剃光禿:夏天不少的家長認為孩子夏天剃光頭涼快,殊不知此法不利頭部保健。夏天陽光強,孩子光頭失去了頭髮遮陽屏障。孩子面板防禦功能不夠完善,剃光頭增加各種外傷碰傷頭皮,從而增加各種細菌在頭皮上的感染機會。

  4、夏季注意補鈣: 夏季也是兒童佝僂病的高發季節。孩子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適量鈣片和維生素D。限吃甜食,多吃甜食產生大量酸性物質,打破血液的酸鹼平衡,使孩子變成酸性體質人,從而成為多種疾病的“溫床”。

  5、少用爽身粉: 夏天易出汗,不少父母在給孩子洗澡後撲上一層爽身粉,意在保護面板。殊不知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鎂、氧化矽以及硫酸鎂等,容易侵入呼吸道,誘發呼吸道感染。

  6、不宜入睡後吹電扇。不宜貪涼直接躺地睡。不宜常躺空調房。

  :初夏注意給孩子調理脾胃

  脾胃虛種種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是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它的功能是運化水谷,即消化食物並吸收其中的養分供身體利用。此外,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強,不易生病。脾胃虛的小兒特別容易患感冒,表現面色萎黃,眼帶青暗,鼻樑有“青筋”,身體瘦小,食慾減退,睡眠不安,常有腹瀉。

  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烹調採用湯、粥、羹、糕等形式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長要注意食有節制,防止過飽傷及脾胃。

  要給小兒多吃些五穀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適合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富,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幫助;玉米有健脾利溼,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提高小兒胃腸功能及有助於智力開發;苡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溼作用,蛋白質含量遠比米、面高,而且容易消化;黃豆有健脾益氣作用,如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家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採取多種方法,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麵食時在麵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受。

  按摩足三裡穴具有調理脾胃的效果。足三裡位於兩小腿外側,膝眼下三橫指脛骨外,為全身性強壯穴。家長每日給小兒按摩足三裡穴10-15分鐘,可使小兒消化系統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黃肌瘦好轉。

  對嬰幼兒可採用捏脊法。家長站在小兒右側,讓他俯臥,用雙手捏起脊柱兩旁的面板,從尾骶部逐漸向上移動,直捏到頸部,反覆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強壯作用,可以改善食慾,減少感冒,增強體質。

  食療也可健脾胃

  紅棗小米粥: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蓮子山藥粥:取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藥、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

  沙蔘麥冬扁豆粥:取沙蔘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蔘、麥冬加水煮20分鐘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幹,納呆的脾陰虛小兒。

  陪伴寶寶快樂成長——哆啦育兒。***公眾號每天都可以獲取更多的孕期、產後、新生兒護理、育兒、瘦身、坐月子等知識,哆啦育兒,會一直陪伴著你和寶寶。讓寶寶像哆啦一樣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