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殖青蟹

  青蟹是我國珍貴的水產品之一。其肉味鮮美獨特,營養極為豐富,素稱酒席上之佳餚,食用藥用價值高,不過青蟹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青蟹的飼養技術

  一、蟹池建造

  1.場地選擇養殖青蟹池***塘***應選建在周圍無工農業生產廢水、無有毒物質、無農藥及生活汙水汙染,海水清新、水體交換自淨力強、理化因子穩定、潮差大、內灣風平浪靜,有一定量陸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區,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間,pH值7.8~8.5之間,水溫在10℃~30℃以內,透明度20釐米~30釐米,化學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銅離子濃度不超過0.488毫克/升。

  2.池灘底質蟹池灘塗地的土質好壞,既關係到青蟹的潛伏棲息,又直接影響著建池堤壩的牢固度,所以應選擇保水、不滲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質土塗地為宜。

  3.池塘面積單養青蟹的池塘面積以3畝~5畝為佳,蝦蟹類混養的池塘為10畝~20畝之間較合適。若對面積過大的養殖池塘,則要求採用竹籬或攔網分隔成若干小區,以便於個體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檔***級***養殖。

  4.池形與水深池子的形狀,一般是長方形或方形***長方形池之長寬比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東西長、南北短為佳***但不強求***。池底構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鍋形底三種。

  5.池灘與池溝池底部應開挖順水溝***中央溝、環溝、十字溝***,灘與溝之面積比例以3∶1左右為佳。溝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溝上口面寬3米~6米,溝壁***邊***坡比降1∶2~1∶2.5,主溝道***中央溝***要與控調閘相通,以利於進排水調節方便。灘中須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島",可供青蟹棲息與隱藏,減少其相互殘殺傷害。

  6.防逃設施池塘堤壩的四周內側,必須做好防逃圍欄***可用水泥薄板、竹籬笆、硬塑料片等材料製作***,其設施高度應高出池內最高水位面50釐米以上。設施板、笆片的上端應向池塘內略傾斜,設定一定要嚴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隱蔽物設定為防止和減少蟹與蟹之間的接觸機會,使其安心蛻殼成長,應在池內布放一些障礙物和隱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樁形的竹枝、樹枝,枝竿扦插距為30釐米~50釐米之間,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磚瓦片,人造洞穴等設施作隱蔽物。設定隱蔽物,可以增加青蟹隱藏和活動棲息的空間,達到分散、疏離青蟹群集,減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節,不同生長期自由選擇適應的棲息場所。

  8.進排水設施養蟹池要構建進排水可調節的控制閘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體交換和順對流。為節省建設成本,也可安裝水泥涵管洞閘。建議有條件的蟹池,最好能設計安裝由上、中、下三疊式組合閘或上、下兩樞塊組成閘。這樣可根據養殖池水體變化情況及時按層調換水。但對潮位較高的池塘,必須配備提水泵,以確保在不同季節和不同生長期,供水方便和安全。

  二、苗種放養

  1.清池除害

  清池除害是指清除池內一切不利於青蟹生長和生存的因素。清除物件有:有機沉積物,捕食青蟹的生物,與青蟹爭食的生物,破壞池塘設施的生物及致病生物等。清池除害徹底與否,是關係到青蟹能否健康養殖,獲得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之一,務必認真做好。

  ***1***清淤放養前必須對塘內進行一次全面清淤,特別是老池塘,青蟹收穫後,要及時將淤泥及有機沉積物搬出池外,並開啟閘門進水反覆沖洗,然後及時排乾池內積水,閉閘暴晒池底,使殘留有機物進一步進行氧化分解,在清淤的同時,應做好池塘的維修工作***堤壩、閘門、溝壁、防逃設施、堵漏等***。

  ***2***除害蟹苗放養前15天~20天內應對池塘有害生物進行藥物清除。常用的藥物有:生石灰,它不僅能殺除雜魚、雜蝦、寄生蟲、微生物,而且還可改良池塘底質,增加水體中的鈣離子含量,促進青蟹順利蛻殼生長,其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400克~500克,用水化開後趁熱潑灑全池或幹撒,10天后藥性消失;漂白粉,對原生動物、細菌有強烈的殺滅作用,故可預防疾病,還可殺死野雜魚等敵害生物,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40克~50克,加水稀釋調勻全池潑灑,1天~2天藥性消失;茶籽餅,主要殺滅魚類和貝類等,用量每立方米水體20克~25克,使用前先將茶籽餅粉碎加入淡水浸泡24小時,稀釋均勻後連水帶渣一起潑灑,2天~3天藥性消失。注意上述三種藥物清池應選擇晴天上午8時後進行,以提高藥效,並做到清池前儘量排乾池水,可節約藥物用量,對蟹池死角及坑窪處、洞穴內要儘可能潑灑均勻。除害清池藥物藥性消失後,應及時進注海水,並保持水深20釐米~30釐米,直至放苗前2天~3天把池內水位增高到1米以上。

  2.蟹苗放養

  ***1***蟹苗選擇目前養殖的青蟹苗種來源主要有海區天然苗與工廠化人工培育苗兩類***工廠化生產苗種的技術還未全面普及,苗源還甚少***。應選擇體壯殼硬,甲殼呈青綠色,規格整齊,軀體完整無損傷,十足齊全***尤其是一對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損傷***,反應靈敏,活力強,爬行迅速,無病變的健康苗。

  ***2***苗種規格與放養時間當年的夏苗規格一般是稚蟹Ⅲ期以上,可在6月份~7月份放養,經3個月~4個月的精心飼養後,可達到商品食用蟹要求;當年的秋苗規格基本上與當年的夏苗相同,可在9月份~10月份放養,經過越冬後養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可達商品規格;上年的秋末稚蟹苗經過越冬至今春,在4月下旬~5月中旬放養,經3個多月的飼養,到7月份~8月份達到商品規格。這三類青蟹苗的放養,若當時放苗量不足,可以補放,但力求蟹苗規格相一致。

  ***3***放養密度青蟹養成蟹的放養密度***放苗量***,要根據各地區的綜合實際條件***如蟹池的水深水溫條件、進換水條件、種苗資源條件、餌料資源狀況、生產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靈活掌握。若單養青蟹池塘面積在3畝~5畝左右的,當年養成蟹的放養密度為1.5只/平方米~3只/平方米,即畝放苗量1000只~1500只***指夏苗***。對放養秋苗的池塘,可以適當放寬放養量,每畝以1500只~2000只為宜。面積若大於10畝以上***含10畝***的養蟹池,其放苗量應適當減少,夏季苗畝放苗數為800只~1000只。蝦蟹混養池,面積在20畝以上,畝放蟹苗量一般應控制在600只以內為妥***指以養青蟹為主,養蝦類、魚類為輔的池塘***。

  三、日常管理

  1.投餌技術

  ***1***餌料種類青蟹屬於肉食性蟹類,因此,要以肉食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常用餌料有紅肉藍蛤、尋氏肌蛤、鴨咀蛤、小毛蚶、短齒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貝類以及小雜魚、雜蝦、雜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餌料。其可食餌料的種類較多,可根據當地的實際資源情況選擇,只要無毒無害、青蟹喜歡覓食的廉價餌料,都可作為保障供給的餌料源,但要求餌料必須新鮮,黴爛變質的餌料切不可投喂,否則會嚴重影響青蟹的健康生長。

  ***2***投餌比例養殖期的投餌量,應根據水溫、潮汐、水質和青蟹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溫15℃以上時攝食旺盛,26℃時達到最高峰,若水溫高於30℃或低於13℃時,其攝食量就明顯減少,如浙江沿海***溫州、台州一帶***5月~6月和9月~10月水溫較適宜,青蟹的攝食量會增強,應多投餌;7月~8月高溫期水溫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後水溫明顯偏低,青蟹攝食量會減弱,則應少投餌。

  在大水潮或潮漲時,青蟹攝食較多,小水潮或潮退後攝食量較少;大水潮換水後,水質好攝食增強,投餌量與平時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濁或天氣悶熱,食量就下降,這時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動少或不活動,覓食少或不覓食,要注意少投餌或不投餌。

  青蟹的攝食量隨著個體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其自身體重之比則會隨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餌量與青蟹個體大小的關係和百分比為:蟹甲殼寬3釐米~4釐米,掌握其日投餌量佔體重30%左右;5釐米~6釐米時日投餌量為20%左右;7釐米~8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5%;9釐米~10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0%~12%;11釐米以上為5%~8%。

  ***3***投餌方法餌料要均勻地投放於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條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邊設幾處食料臺,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餌量。根據青蟹日伏夜出活動覓食的生活習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餌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風起***指農曆***,前、後半夜溫差拉大,青蟹則易煩躁,半夜後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適量增投一次餌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減輕其相互殘殺。總之,投餌要根據水質條件、天氣變化、蟹體生長蛻殼情況等要素,靈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餌量。

  2.水質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質環境是青蟹生長髮育的基本保證。青蟹的一生要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長大成成蟹,而其蛻殼的活動都在清晨或後半夜進行。如果沒有清新良好的水質或溶氧量不足,青蟹就無法順利完成正常蛻殼和增長,甚至會導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穩定,溶解氧豐富,青蟹蛻殼就容易,且生長快,所以一定要認真管理好水質。管理好水質的基本內容是換水納水、控制水位,調節水溫、鹽度,保持適宜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確保養殖池水的清新穩定。

  ***1***合理換水換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最經濟而行之有效的辦法。日常換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則,一般3天~5天換一次水,大水潮時多換水,日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1/5。高溫期池內水質差,池外***外海***水質好則要增加換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進行,具體應根據本池池水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注意在進水時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過大。此外,在換水時還需注意瞭解掌握外海水質變化狀況,如發現外海水發光、粘滯性大、有異味、有赤潮生物時,不宜進水。正常的水位應保持在1米上下,高溫季節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維持養殖池水溫的穩定。

  ***2***調節鹽度當池內海水鹽度過低或過高時,要及時換水調節,特別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臺風暴雨天,出現池內海水比重過低時,應及時開啟上部閘板,先排出池內上層低比重水,然後納入高潮位的中下層高比重海水。對於高灘建池自然納水困難,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層海水調節。

  ***3***穩定理化因子要確保池內各理化因子相對穩定,換水前後要隨時檢測池內外海水的溫度、鹽度,尤其在降雨前後更應引起注意,避免換水前後溫度、鹽度變化過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釐米~30釐米為宜,還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淺黃色、黃綠色***和充足的溶解氧***大於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間,一旦發現池內有腐敗物要及時清除。

  ***4***投放水質改良劑青蟹養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沸石等。光合細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態環境,可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大有好處。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種放養前的5天~6天全池潑灑光合細菌液15ppm~20ppm***菌液濃度每毫升達10億個以上***,以後每隔10天~15天潑6ppm~8ppm,可結合實際靈活掌握應用。

  為了及時瞭解掌握蟹池準確的生產情況,青蟹飼養管理中除了加強科學投餌和水質調控管理外,還應做好日常的巡池檢查工作。

  ***1***巡池檢查要堅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檢查制度。檢查內容包括閘門、堤壩、防逃設施、水色、水位、青蟹覓食、生活活動狀況及池邊四周有無病蟹的出現等。特別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無風悶熱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後下大雨,池水鹽度突變時,最容易出問題,所以更要加強巡池,防範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現。

  ***2***水質和蟹體生長檢測堅持每天測量養殖池的水溫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後和換水前後更要注意勤檢測,及時掌握水質環境因子的變化。在整個青蟹養殖期間,做到每隔15天隨機取樣測量青蟹的背甲殼寬和體重,通過測量,瞭解不同季節青蟹的生長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投餌量。

  4.越冬管理在越冬前儘量做好降低池內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邊溝兩側及塘底挖掘洞穴潛伏過冬,當北方冷空氣來臨前要儘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凍傷,影響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溫在10℃以下時不須投喂餌料,水溫在12℃上時,則少量投餌,水溫回升至14℃以上,要適當增投餌料,對面積小、保溫性差的池塘,可搭棚蓋上覆蓋物越冬。

  青蟹的注意事項

  1. 螃蟹性鹹寒,又是食腐動物,所以吃時必蘸薑末醋汁來祛寒殺菌,不宜單食。

  2.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醃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應蒸熟煮透後再吃;存放過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節,應當注意忌蟹與柿子混吃。

  4. 青蟹的挑選:

  ***1***、舉起青蟹,背光察看蟹殼鋸齒狀的頂端,如果是完全不透光的,說明比較肥滿,反之,則不飽滿;

  ***2***、青蟹底部呈白色甚至透明狀,代表蟹剛剛換完殼。蟹由於換殼時消耗了大部分能量,所以通常也是肉不多;底部較髒的往往肉比較肥滿;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裡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時候用鍋鏟的背面將螃蟹抽暈,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著已經成平面狀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遺漏。檢查沒有淤泥後丟入另一桶中,用清水衝淨即可。

  6. 螃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為螃蟹喜食動物屍體等腐爛性物質,故其胃腸中常帶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後,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組氨酸易分解,可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和類組氨物質,尤其是當螃蟹死後,組氨酸分解更迅速,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